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十一五”盛世深得民心的开局之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2日00:05 红网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给全国亿万走南闯北、辛勤创业的农民工以极大的鼓舞和安慰。这是农民工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十一五”盛世深得民心的开局之举。

  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国务院专门研究农民工问题,并拿出若干解决意见,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工的高度重视和厚爱。同时更是对农民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文件中指出,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寥寥几句经典话语,高度概括了农民工的自身价值和重大贡献。鼓励农民工进城,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制定和倡导的一贯政策。其目的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全面推进小康建设。大批农民工进城以后,以他们吃苦耐劳、朴实无华的品格和高尚情怀博得了城市市民的认可和信赖。尤其是河南民工李学生为抢救温州两名儿童英勇献身的动人事迹,永远值得人民学习和敬佩。农民工的口碑愈来愈好,好多市民异口同声地说:“现在城市建设和维护真离不开农民工啊!”确实如此,近年来全国各地有许多城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民工进城、安居乐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最耀眼的规定是“一视同仁,享受市民待遇”,并注重狠抓这些政策的落实到位,使农民工确实体验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尝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甜头。由于城市“门槛”的降低,大批农民工进城创业,勤劳致富,加快了脱贫步伐,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一发布,就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和震动。河北一位长年在市里搞房屋

装修的农民工董士杰,听到这一重大喜讯后,高兴得简直无法形容。他兴奋地说:“这回我们在城里打工再也不会像原来那样心理受压抑、思想负担重、低三下四、感觉地位卑下了,国务院称我们是‘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就说明我们在整个社会大家庭中的位置是如此的重要!”但谁也不能否认的是,近年来,农民工在城市打工、谋生和创业确实遇到程度不同地“歧视”困扰。一些市民总以“城市老大”为自居,时常嘲笑和蔑视他们,动不动就叫他们“乡下佬”、“土包子”,甚至还随意给他们扣上一顶“城市不稳定因素”的大帽子等等。使他们在城里“干着不随心;呆着不宽心,住着不安心”,处处谨小慎微,恐怕招来“麻烦”。这次出台的国务院文件,突出强调了解决农民工问题要坚持的“40字”方针,即: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服务,完善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这就从政策和规定上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依据。因此,各地在落实“十一五”规划中,除了制定和完善进一步降低城市门槛、敞开城门、城乡互流、一视同仁,和谐共处的具体配套政策以外,更要注重加强对城市居民的文明道德、传统美德、工农一家的“社风教育”,破除“城市老大、市民优越、高人一等”的庸俗观念,切实消除对农民工“身份歧视”的封建思想意识,真正实现进城民工与市民亲如一家、友好共事,和睦相处,并肩创造社会财富,齐心构建
和谐社会

  针对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经商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种种困难,从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开始着手,由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以及专家组成的小组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经过近一年的时间,起草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这次出台的文件,明确了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政策措施,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并要求各地,当前要着力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切实为农民工提供相关公共服务;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这“七个方面”,内容具体,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性强。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各级政府要把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协调,加快配套政策的完善与确定,加强宣传舆论工作,在全社会形成一个理解、关心、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让农民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扬眉吐气、信心百倍地在城市里务工经商、创业和创新,为加速全面推进小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稿源:红网)

  (作者:许贵元)

  (编辑:杨国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