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06考研政治英语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2日07:16 人民网-江南时报

  政治

  文登名师徐之明:把今年的题目总的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年的考题总的意向有三点,第一点今年的难度与去年持平,难度系数可能是0.6左右,事后同学们的平均得分在60分上下,跟去年相近,去年是61.2分。第二,今年的客观题比较容易,记忆性的题目比较多,考能力要求不是很强,所以大家得分比较容易,客观题要得全得,对大家提高得分是比较有利
的。第三点,今年的分析题,我的看法第一比较规律,没有偏题,怪题。第二,它的难度还是有的,主要体现在设计的知识点比较多,考了一些相关的原理组合,要求你对很多知识要融会贯通,否则的话看似简单,实际上把得分点都覆盖住,也不容易。

  第26题,1948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下列选项中对这一路线所含内容理解正确的有,这个题正确选择是A、B、D,A是“按照平均土地的原则、满足贫困户的要求”、B、“团结农户,允许中农有比他人掠夺的土地”。D是“实现耕者有其田,将所有土地分配给农民”。这是考《毛泽东概论》第二章对土地改革的理解问题。这个题做对主要要把握两个题,第一个是《经济纲领》内容讲到“两个没收一个保护”,其中一个没收就是要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说明现实我们确立的是农民土地,个人土地所有权这样的土地制度;第二是毛泽东在1947年12月针对当时在土地改革中出现的一些左的偏差提出或强调了两项原则,根据毛泽东提出的两项原则,A和B就应该选。

  分析题。分析题的第35题,是关于《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析题,这个题的具体内容讲的是从2002年以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了奶农把鲜奶倒入污水道的事件,夏天以后浙江也出现了把鲜奶倒进了污水沟,有的一次竟达14吨之多。人们不仅要问中国的鲜奶多的喝不完了吗?另外列举了一个数据说明我国国家年人均消费的乳制品和欧洲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大体上讲了这样一个材料。然后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农场主把牛奶倒入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倒牛奶事件有何本质区别?第二个问题是,倒奶事件隐含什么经济规律?第三个问题是为了避免发生类似的倒奶事件你认为地方政府应如何作为?这个题主要考的是《政治经济学》第四章对于社会资本运行理论的理解和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和规范市场秩序和市场体系的问题。第一个问题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倒牛奶现象和我们国家出现的倒牛奶事件有什么本质区别。我们认为材料的倒牛奶事件与资本经济危机时倒牛奶事件有着本质区别。第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倒牛奶本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是生产相对社会有支付能力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的存在,与之对应我国个别地区出现了倒牛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出现的个别现象,是由于市场体系不完善,不规范,社会总供求在局部地区出现暂时的结构性失衡导致的。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无关。所以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体制改革,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现象。第二个问题是问倒牛奶事件隐含着什么样的经济规律?我们认为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资本运行理论。社会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财富的实现问题。只有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以及他们各自之间按比例的均衡的发展,才能顺利实现社会的扩大再生产,这是一切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总资本运行的共同规律。材料中的现象同样也反映了这一规律。它要求社会各个部门之间,以及生产和消费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平衡的比例关系。第三个问题就是为避免发生类似的倒牛奶事件,你认为地方政府应如何作为。针对这一现象我国政府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两个方面,第一,完善和规范市场体系,特别是深化流通体制的改革,发挥规范化、网络化、连锁化的现代流通方式,保证商品和生产要素的高效流通。此外在塑造市场主体,加强信用制度建设以及加强法律的监管方面,政府也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第二,在我国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过程中,应该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应该合理的引导消费,采取有力的措施发展地方经济,增加人民的收入,保护广大奶农的合法利益和权利。

  英语

  恩波名师丁晓钟:本次考研英语的试题再次证明,技巧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绝大部分技巧是毫无用处的。细节决定高分,原文细节、选项细节如果有一点忽视了,就有可能做错题目,比如今年的几道争议题就更体现了这一点。完形、阅读、翻译的文章都是选自外刊,语言难度相当大。完形从表面上来看要比去年的题目容易理解一点,但是选项的干扰性超过去年。阅读PARTA整体上也超过去年,四篇文章选自TheEconomist,Newsweek,Time三个英美主流刊物。其中选自Time的Text2文章极其晦涩难懂。以前考研真题选Time上的文章很少很少,因为Time在美国主流的新闻类刊物中语言最为难懂,一般英美高级知识分子才能看懂。考研的文章只是在原文上做了稍微的改动。恰巧这篇文章在国内的《英语文摘》杂志去年第7期上登过,而且是该刊标注为精读的文章。不用我说,大家应该都知道钻研外刊的重要性。阅读PARTB比去年稍微简单一点点,翻译也是,但作文稍难。总体来看,今年试题难度超过去年。

  下面

  给出一些争议题的简单解析,与大家商榷。

  ThehomelessmakeupagrowingpercentageofAmerica’spopulation._1_homelessnesshasreachedsuchproportionsthatlocalgovernmentcan’tpossibly_2_.

  1.[A]Indeed[B]Likewise[C]Therefore[D]Furthermore

  [解析]我选A。无家可归的人在美国人口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无家可归现象已经达到了这样的比例,是地方政府所不能对付的了。这里选Indeed,因为其是表示强调关系“确实”,两句话之间并没有递进关系,所以不能选D)。注意such在这里说隐含的强调意味。

  Text1

  RodrigueznotthatchildreninremotevillagesaroundworldarefansofsuperstarslikeAmoldSchwarzeneggerandGarthBrooks,yet“someAmericansfearthatimmigrantlivingwithintheUnitedStatesremainsomehowimmunetothenation’sassimilativepower.”

  24.WhyareAmoldSchwarzeneggerandGarthBrooksmentionedinParagraph5?

  A.Toprovetheirpopularityaroundtheworld.

  B.Torevealthepublic’sfearofimmigrants.

  C.Togiveexamplesofsuccessfulimmigrants.

  D.ToshowthepowerfulinfluenceofAmericanculture.

  [解析]我选D。A基本上没人选,就不讲了。B有相当多的人选,我不讲别的错误原因,抓住thepublic就可以知道B绝对不能选。就像蛇打七寸,考研英语要考好,就是要在纷繁的细节中抓住错误选项致命的弱点。注意原文someAmericansfearthatimmigrants…“someAmericans”(一些美国人)能代表thepublic(公众)吗?显然不行,除非是MostAmericans在阅读的替换中可以认为是thepublic,命题者在这里是偷换概念,也就是错误替换!C.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成功的人物一定是移民吗?尽管从广义上来说所有的美国人都是移民。有的考生说施瓦辛格是移民,但考研阅读不要求考生知道背景,对所有专业的考生是公平的,即使你没听说过他。另外,如果题目举这两个人的例子如果就是为了说明移民本身的成功,那就偏离了文章的主题,大家应该都知道例子是为主题或者主题句服务的。本篇文章讨论的主题就是美国在吸收移民方面的成功,美国文化的同化能力很强,本文并不讨论移民个人的成功。请注意yet后面的内容:然而,一些美国人担心在美国的移民会不受美国强大的通话能力的影响(有免疫能力)。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呢?前半句讲了即使美国之外的人也崇拜美国人,那么作者就说了,人们何必担心住在美国国内的移民不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呢?言下之意是美国文化在全世界包括美国都有强大的影响。

  《江南时报》(2006年01月22日第十四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