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执着的爱唤醒植物人婆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2日10:39 河北日报

  “我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做了为人儿女应该做的事情,公婆跟着我并没有享到什么福,我只是给了他们一片真心;我并不想得到别人称赞,只求做每一件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面对笔者,43岁的阴艳池显得非常平静。

  从这位容城镇东牛村的普通农妇身上,旁人也许看不出她的特别之处,然而,在了解她的人心里,却无不为她四年来的付出而感动。

  1平静的生活因为婆婆的病而打破

  “我从1985年结婚进入这个家庭。老人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大哥、大嫂在北京工作,三个姐姐早已出嫁,只有我和丈夫在家侍奉二老,除辛勤打理几亩地之外,在临街开了一个小店,经营些日常百货、生活用品,挣些零花钱补贴家用,全家生活不算富裕,可也算得上是个幸福和睦家庭。”回忆起当初刚到婆家的日子,阴艳池满脸的幸福与满足。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阴艳池的公公于1998年突然去世了,向来开朗的婆婆变得沉闷起来,有时动不动还发脾气。阴艳池和丈夫从来没有埋怨过她,总是想尽办法让老人顺心,哄老人开心,老人的心情才慢慢好了起来。2002年,小两口倾尽所有的积蓄将低矮破旧的老屋翻盖成五间宽敞明亮的新房。在他们全家搬入新房的那一天,老人的心情显得豁然开朗。

  然而,就在搬入新房不久,婆婆突然病倒了。2002年农历七月廿六,78岁高龄的婆婆突发脑蛛网膜出血,被紧急送到中医院。由于出血太多,婆婆已经进入高度昏迷,大哥、大嫂从北京赶回来了,几个姐姐也赶来了,大家都心急如焚,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代价要救回婆婆一条命,然而接连从保定请来两个专家,都说没希望了,让准备后事。可家人仍不死心,抱着一线希望将婆婆转院到北京武警部队医院,做了手术。

  婆婆的命保住了,但始终昏迷不醒。全家人轮流守在医院,在北京住院三个月后,医生说:“像这种情况,颅内出血这么大,又是近80岁的高龄,高度昏迷3个多月,醒过来的机会已经很渺茫,除非出现奇迹。”万般无奈之下,全家人听从医生的建议,把老人接回家中,进行保守治疗。

  回到家中后,其他人由于工作原因、生活原因不能每天陪在老人身边,阴艳池和丈夫就更多地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担。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小两口搬进了老人房间,不分昼夜地伺候老人,生怕错过每个可能苏醒的机会。

  老人因处于高度昏迷,吃饭、喂药完全靠用注射器打进去,按医生叮嘱,每小时就要给一次药,喂一次流食,每天还要输大量的液。由于大小便失禁,每天要给她接大小便,换尿布,擦身子,每天清洗的尿布就能晒满整个晒条。为防止由于长时间卧床造成肌肉萎缩,阴艳池一有时间就给她活动身子,拍拍背,摇摇手,活动活动腿脚,有时还要按摩全身。

  临出院时医生叮嘱,要不断地刺激她的大脑,阴艳池就经常用手攥她的敏感部位,特地买了VCD和录音机为她放她最爱听的河北梆子,经常突然地大声叫她,每天“妈、妈”的叫个不停。

  2“我们坚信,婆婆会醒过来的”

  “我们始终满怀希望,始终坚信总有一天婆婆会醒过来的。”直到现在,阴艳池还在为当初的执着而庆幸。

  或许是阴艳池的孝心感动了上苍,奇迹终于出现了。

  2003年春节后的一天,阴艳池掐老人胳膊的时候,奇迹突然出现了,老人睁了一下眼,她兴奋地喊,小军你快来,妈睁眼了。

  虽然是短暂的一瞬间,但老人这次睁眼坚定了他们的信心,阴艳池坚持每天给老人按摩,刺激她的指尖、脚尖、腋窝等敏感部位,和她唠嗑、聊天,她想,妈一定会醒过来的!

  一天天过去了,春天来了,阴艳池种在窗台上的花开了。2003年的4月份,一天,阴艳池在给婆婆喂药时突然发现,插在鼻子里的胃管被拔了下来,再仔细一看,原来是婆婆的右手能动了,“妈!妈!”阴艳池流着泪大叫,婆婆终于睁开了眼睛……阴艳池至今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每一个细节。

  但很快,大家就又陷入了忧虑,老人虽然醒了过来,但记忆并没有恢复,连儿子、媳妇都不认识,全身仍然不能动。

  此后,她和丈夫每天坚持给老人活动手脚、按摩全身,每天继续不断地叫她,叫她答应,问她问题,让她回答,尽量多地刺激她。为了锻炼和恢复老人的口腔咀嚼功能,阴艳池慢慢减少从胃管打食物的次数,试着从口腔直接喂食,开始的时候,老人的嘴张不开,不会咀嚼,不会吞咽,经常是一边喂,一边顺着嘴角往下流。但阴艳池毫不气馁,不厌其烦地一点一点地喂。就这样,逐渐地婆婆能小口小口地吃些流食,后来,咀嚼功能终于恢复了,能够吃一些较软的食物。

  看着妻子的努力,丈夫更是想尽办法到处打听治病的偏方和能够恢复记忆的良药,不惜高价买来很多各种各样的药,有中药,有西药,有蒙药也有藏药,整天轮换着给老人吃。

  就这样,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艰辛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记忆慢慢恢复了,认出了身边的儿女,记起了过去的事情;说话从一开始的磕磕绊绊慢慢地变得比较流利,有时候和熟人唠起嗑来已经完全不像一个病人;头部已经能自由地转动,手脚也有了知觉,甚至两只手能够在小范围内自由地活动。

  从老人得病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年多的时间,阴艳池的娘家午方村距东牛村只有两三公里,但阴艳池没有回去过一次,她的父母已过世,但哥姐们都在,都是他们过来看她。

  四年里她只离过一次家,那是姐夫去世,她去祭奠,但急急地赶了去,又急急地赶回来,家里的婆婆让她放心不下。

  “这四年里,我和我的爱人受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但我们觉得值,老人比我们受的罪要大的多,能让老人少受一份罪,即使我们多受十份罪,我们也觉得值。”说这话时,阴艳池的眼睛湿润了,我们知道,那是心疼婆婆流下的泪水。

  3“我就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婆婆”

  伺候过老人的可能都知道,对一个卧床不起的病人来说,最难控制的可能并不是病情,而是褥疮。由于不能活动,一旦得了褥疮,很难得到有效控制,病人就有致命的危险。

  为了防止老人生褥疮,阴艳池每天为老人翻身数十次。大哥把他们俩的辛苦看在眼里,疼在心头,为减轻他们的负担,他花了几千元从北京买来能够换气的床垫,还从针织厂买来纯棉针织软布做成褥垫。几年来,光褥垫用了洗、洗了用,硬了扔,就有上百个。

  即使这样,还是有一次,由于连续几天断电,床垫不能及时充气,老人的臀部长了两个铜钱大小的褥疮。一家人都很着急,听人说抹香油好,阴艳池就在褥疮上抹上香油,然后用风吹干,吹干后再抹香油,然后再吹干;又听说鸡蛋壳里面那层皮治褥疮有效,就马上拿来鸡蛋试……在阴艳池的精心护理下,没用几天,婆婆的褥疮就全好了。从那次以后,他们专门买了一台小型发电机,只要断电超过半个小时,就立即发电。

  2004年农历正月初一,老人家精神特别好,拜年的人一拨又一拨,老人也兴致勃勃地和大家唠起了嗑。忙碌的一天过去了,晚上老人突然发起烧来,昏迷不醒,这可把一家人急坏了,连夜找大夫,打针输液,折腾了一晚上,总算把老人给救活过来。像这样的“险情”,每年都要闹几次,但由于处理及时,措施得当,每次都化险为夷,平安无事。

  四年来,为了照顾婆婆、维持生计,阴艳池付出了很多,整个人也憔悴、苍老了许多。有一句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在阴艳池心里,始终相信那一句话:“百善孝当先”。

  “说实话,有时候也觉得特别的累。”阴艳池轻声细语中也透着生活的无奈。

  是啊,每天除了照顾婆婆,阴艳池还要洗尿布、做饭,还要苦心经营小商店,因为这几乎是他们惟一的生活来源。翻盖新房花光了夫妇俩多年的积蓄,还欠了不少债,婆婆生病住院期间花销近十万元,回来后每天还要大量用药,隔三差五地还要给婆婆熬鸡汤、鱼汤,补补身子。

  尽管大哥大嫂承担了大部分医疗费用,几个姐妹和亲戚朋友也纷纷解囊相助,阴艳池的日子还是越来越拮据,只能靠自己每天紧抓慢挠,争取多挣几个钱。这样每天下来都累得腰酸背疼,浑身像散了架一样,年纪不算大的阴艳池已经是浑身伤病。

  “苦归苦,累归累,孝敬父母、孝敬公婆,是我们做儿女、做媳妇应尽的义务。老人一生养育了五个儿女,使他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是很不容易的。现在到了晚年,有了病,我们哪能扔下不管呢?我们一定要尽心尽力,让老人安度晚年!”4年的辛苦付出,阴艳池做到了。

  阴艳池说自己能做到这一切可能是受家庭的影响,她母亲就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儿媳妇,她的奶奶曾瘫在炕上九年,母亲就精心伺候了九年。“婆婆也是个孝顺儿媳,她老人家的婆婆最后也瘫了三年,婆婆就伺候了三年。”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几年来,在阴艳池夫妇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也都很懂事,放学回来就到奶奶身边帮助父母伺候奶奶,给她翻身,帮她活动,喂她吃饭,有时甚至换尿布、擦身子,从不嫌脏怕臭。

  “婆婆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但这绝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有大哥大嫂的支持,有姐姐和亲戚朋友们的帮忙,也靠了婆婆顽强的生命力。婆婆现在还不能下床,也许今后她永远也下不了床,但无论多长时间,我都会一如既往地、一心一意地伺候她,照顾她,不管有多苦多难,我们都会继续为她治病。”听着阴艳池充满深情的话,我们的眼睛也湿润了。

  文/本报通讯员杨学惠商焱本报记者王晓东徐华

  相关新闻

  呼唤更多孝顺儿女

  在最近结束的保定容城县“十佳孝顺儿女”的评选过程中,东牛村的阴艳池用爱心将80岁的植物人婆婆唤醒的动人事迹感动了全县。

  1月7日,农历腊八,明媚的阳光和来自各方的赞誉,让小院的女主人阴艳池心里也暖洋洋的。

  阴艳池,一个满脸朴实的中年农家妇女,衣着朴素,干净而利落,一如她家的小院和家居,整洁而清爽。不过,与其他人家不同的是,她家大大小小的尿布挂了一院子,在寒风中像一串飘扬的旗。

  不大的农家小院里,挤满了前来一探究竟的人们,欢声笑语回荡其间。

  望着满院的客人,阴艳池只是憨憨地笑着,嘴时不停地说:“大冷的天,还麻烦你们大老远来看我们。”

  婆婆陈小勤已经82岁,见到有客人来,老人很兴奋,呵呵地笑着,让大家坐,富态的老人一点也看不出是曾昏迷了七个月的植物人。老人笑着对大家说:“俺媳妇好,孩子们都好。”听了老人的话,一直坐在婆婆身旁的阴艳池腼腆地说;“孝敬父母是做儿女应该的,这点事其实挺平常的。”

  据容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谢占斌介绍,2005年,容城县委、县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十佳”典型评选活动,其中有“十佳孝顺儿女”、“十佳少年”等,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谢占斌说,县委、县政府把及时发现、培养、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作为凝人心、提人气,为全县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舆论导向的重要工作,这是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一个主动的尝试。

  活动展开后,“十佳孝顺儿女”的社会反响最大。谢占斌说,近些年经济生活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一些农村的孝顺老人问题成了一个难题,不孝顺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常有这样的例子,一个家里哥好几个,老人的赡养推来推去,每月为十块五块的赡养费争执不休。“也有许多像阴艳池这样的孝顺儿女,只是缺少发现。”“十佳孝顺儿女”的评选,与老百姓的生活贴得最近,他们的反响最为强烈。

  几百名孝顺儿女通过乡、村、妇联等途径汇报上来,其中有孝顺父母的、孝顺公婆的、孝顺祖父母的、孝顺岳父母的,其中有好儿女、好媳妇、好女婿、好孙子、好孙媳妇等等,“每一个候选者都有一个平凡而温馨感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值得我们弘扬推举。”谢占斌说。

  容城县文明办负责人王凯告诉笔者,通过筛选,典型的孝顺儿女事迹先在县电视台播放,让观众评论,然后集中做报告,全县的干部和群众代表参与评选,“报告会上感动的泪水不断,对我们组织者都是一次教育。”王凯说。

  “孝顺儿女的事迹展播是县电视台最受欢迎的节目。”容城县容城镇一位农民说。

  阴艳池所在的东牛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治安对记者说,推选阴艳池当“十佳孝顺儿女”,村里人没有不服气的,她多年的行为大家都看在眼里,受她的影响,她家所在的一条街上,没有不孝顺父母的,因为怕对比、怕别人笑话。她孝顺老人成了典型,在电视上播出,又给村民们很大的震动,大家看到孝顺父母光荣、受社会尊敬,原来有不孝顺父母的,也受她的影响有了明显转变。

  “现在社会很需要弘扬、倡导这种精神。建设和谐社会,首先是和谐家庭,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是最基础的。孝也有感恩的情感,还包含爱心,是人性最善良的体现。”置身于充满爱的阳光下,小院中,保定市一位领导干部动情地说。

  文/商焱徐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