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邪童”:老练与智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2日12:25 生活报

  超级自信,冷静而犀利的智慧,令人吃惊的过度成熟以及顺从功利规则的“分裂式”成长,这一切,似乎在这个社会中十来岁的孩子身上,都能或多或少地发现。

  在上个世纪末,敏感的日本人就对这些幼小的孩子产生了一种奇特的直觉。在诸多的日本小说、漫画、游戏中,某个高智商帮派的首领,某个高科技组织的头目,或者某一个绝世高手,最终竟被不约而同地设定成一个幼小天真的孩子。比如,富坚义博的《猎人》,

浦尺直树的《怪物》,以及最新一辑的《生化危机》。人们总是容易因为他们孩子般的样貌和笑容而失去戒心和防备,但正是这些看上去脑袋硕大、身体孱弱的孩子,却用一种超乎寻常的手段在刹那间给出了有力的一击。

  当然,这些都只是虚构的故事,无法推及现实。但有趣的是,2005年初,出生于1989年自称是“泛90年代”的蒋方舟出版了她的《邪童正史》。这个曾在几年前肆无忌惮书写自己的生活而声名大振的16岁女孩,写完“发育”,写完“恋爱”,这次又自比“邪童”登场,仿若顺应了漫画里的想象。

  但事实上,“邪童”,在蒋方舟诠释的概念里,也许并不是大多数成年人所认定的贬义词,那只是一个带着老练的眼光无奈而玩笑般地看着世界变化发展的孩子,就像她身后的90后这一代人一样,没有恶意。

  还是用文字来说话吧。蒋方舟写了这么一个故事:

  唐老师常常与唐夫人在路上散步,还推着一个小车,里面装着个小弟弟。赵美云,冯胖胖,我,争着跑上去,逗小弟弟:

  “哟,好好玩呀!”“哟,好可爱呀!”“哟,好漂亮啊!”

  唐老师和唐夫人走远了以后,我们纷纷对小弟弟说三道四:

  “发现了吧?他有点对眼!”“嗯,还留了一撮毛。”“跟我们班宇文宇一样的!”“好看吧?”“不好看!”

  对蒋方舟现象的评论有两种:一种认为,她大胆地突破了传统的空间,毫不虚饰地表达了新一代人的真实想法。她代表了求新、求变的趋势,青春是好的,年轻是好的,这是社会和文化的进步方向。另一种则认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和文化的转型更为剧烈,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容易不假思索地认为凡是新的都是合理的、正当的。以“时代”的名义,缺乏理性地、近乎本能地“拜新”,这是一种病,是一种毁坏文化的逻辑,因为文化绝不仅仅是变,它还是传承。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