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图书订货会:硝烟弥漫的大战前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2日12:25 生活报

  2006年1月8日开幕的北京图书订货会是今年最早召开的一次全国性图书盛会,为期4天的展会迎来了中国图书业的全部巨头以及所有对图书商业感兴趣的人,让人感觉到一丝今年出版界的新动向。

  对于中国的图书行业来说,这个春天意味着更多的争夺,更多的迷茫。这次订货会实际上是一场硝烟弥漫的大战前奏。

  开始于春天的争夺战

  每一个出版界的人士和关注书业新闻的人都知道,2006年将是出版界又一个洗牌的年份。此前一些苦苦挣扎的出版社面临着一个冰冷的年份,而一些手握巨资的商家则千方百计地挤入市场。所有的这些都缘于出版业的逐步开放,原有的行政出版行为将更多地被市场行为所代替。今后的市场,必将是一个“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局面。

  中国的出版社不少,每年出的书不少,但是出的精品书实在太少。这就意味着,靠真本事而不是靠卖书号挣钱的出版社并不多。据统计,2005年全国销量20万册以上的超级畅销书只有7种,涉及5个出版社。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销量在50册以下的滞销书多达40多万种,涉及出版社563个。一面是巨额的利润,一本好书就可以让出版社富得流油,而另一面是大多数出版社惨淡经营,出不了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好书。正是这种环境,使得外资以及民间的资本都对出版行业虎视眈眈,他们急于进入中国图书行业以牟求巨额的利益。在他们看来,既然出版业囿于体制而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人傻钱多”,那么为什么不借机杀入大捞一笔呢?

  硝烟弥漫,争尘已起。2005年发生了改变中国图书市场的几起著名的“合纵连横”: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公司、四川出版集团、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和辽宁出版集团联合成立了拥有35亿资产的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新华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等16家知名媒体出版企业成立中国媒体出版联盟。辽宁出版集团联手世界第一出版集团贝塔斯曼,合资成立了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人民币的辽宁贝塔斯曼图书发行有限公司。而这几起事件的主角全部在此次展会上高调亮相,并租了巨大的展位。面对这些咄咄逼人的出版集团,一些小出版社对各自的前景表示出了忧虑和无奈。一家中央级的出版社老总对记者说:“我们实在是无法和那些出版集团比,他们体制活,负担少。2006年对我们这些出书不多的小社来说,实在不容易。”

  而哈尔滨图书市场上的风云人物,刚刚在中央大街新开了第二家书店的慧海宝丰书店的总经理王大真在订货会上对记者说:“作为民营资本,我们越来越觉得图书业是一个值得大投入的行业。2006年对整个出版业都是一个关键的年份,这个时机我们不会错过。经过去年一年的磨合,我们更成熟也更自信了,这次来参加图书订货会,就是要锻炼我们的业务人员,使他们能把最新最好的图书带给哈尔滨的读者。”

  青春写手大战红学专家

  任何图书展会的主角都是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好书,在此次展会上,两种书受到了记者们的关注。

  这几年,青春文学成了图书业的亮点,年轻的写手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销售奇迹。他们没有什么广博的知识,也没有更多的人生经验。他们只瞄准那些涉世未深、充满幻想的青年,因此作品虽然从未得到主流文学界、评论家和成年读者的认同,却在市场上大获成功。据图书订货会的专家预测,2006年的青春文学、魔幻文学仍然会热卖,而且“钱景”将会十分喜人。《蚂蚁》、《再见帕里斯》、《缥缈录》、《华音流韶》、《昆仑》、《搜神记》等作品,市场都比较看好。另外,郭敬明主持大局的“岛”系列青春文学也一如既往地受到“粉丝”们的追捧。

  《红楼梦》这部巨著在2005年的中国又一次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红学家”周汝昌出了《和贾宝玉对话》、王蒙和李国文也分别出版了《王蒙活说红楼梦》、《李国文楼外说红楼》,但这些书都不如刘心武的“秦学”引人瞩目。刘心武获得了草根阶层的支持,而红学研究的诸多专家则普遍认为“秦学”是“梦话”和“胡说”。正因为如此,有关红学的图书成了青春文学之外展会的另一大亮点。

  首次举办书稿交易会

  出版社找不到好稿挣不到钱,而作者的书又往往被一些水平不高的出版社或编辑误掉。鉴于这种情况,2006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出现了一种全新的交易形式,那就是在展会中专门设置一个区域,让作者与出版社直接见面进行沟通。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的总经理助理魏红在向记者介绍情况时说:“这是第一次办这种交易会,前景还不错,不过作者来得比较多,而出版社相对比较少。”

  记者在这里偶遇了一位来自哈尔滨的作者,他这次来展会不但是为了卖自己已出的书,还准备在交易会上推销自己的新书稿。这个高大的东北汉子叫潘晓春,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他刚出了一本叫《拿来大师———新概念分层素材库》的书,他对记者说:“我第一次出书,没想到三千册全部卖光了,我准备马上再出新书。”据潘晓春介绍,这本附带光盘的广告图标设计书为他带来了12万元的纯利润。

  慧海宝丰书店的总经理王大真对记者说:“这就是出版业的前景所在,谁抓住了市场谁就挣钱。目前图书市场不是利润小,而是利润分配不合理,造成了图书业的萧条。如果有人能打破僵化思想的束缚,图书业绝对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

  在订货会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记者见到了很多面孔,有的兴奋,有的失落,有的信心百倍,有的惶惶不安。大家都知道,2006年对于整个中国图书业是关键的一年。在大局未定、趋势未明的时候,抓住机遇有可能飞速发展、获得巨额利润,而坐失先兆、贻误战机者,则可能被甩得更远,再无翻身的可能。

  2006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是中国图书新时代来临之时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很多人很多事都发人深省。

  链接:

  本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为期4天,共吸引了近万名出版、发行单位代表与会,订货会展位1909个,参会单位821家,其中图书出版机构667家,大陆出版社521家,港澳台出版机构145家,版权代理公司12家,音像出版和期刊社95家,出版批发单位58家,其他相关产业50家,参展新书10万余种,展场面积近4万平方米。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