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穿越大学的体制迷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2日13:03 上海青年报

  □汪晓波我常觉得,熊丙奇先生与其说是一名学者,不如说更像一个新闻人。说他是学者,是因为他有着教授的头衔,有着对中国高等教育长期而深入的思考;说他像新闻人,是因为他对高等教育领域内的问题是如此的敏感———并且,他采用记录与观察的方式,以新闻人的惯用手法,直接指向高等教育最本质也最苍白的一面。

  他的努力,在2004年让我们看到了《大学有问题》一书。该书甫一问世,就引起了

轰动。在这本书中,熊丙奇作为一个提问者站了出来,他把目光聚焦于那些我们都很熟悉又或许有些漠然的问题上面:学术自由成为奢侈品、招生腐败、收费混乱、教授们在学术的江湖里沉沦……他的提问是极好的议程设置,使得社会舆论重新关注高等教育中这些无法回避的命题。问题的提出终究是为了被解决的。为了求解大学的问题,熊丙奇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约请复旦大学原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著名画家、清华大学教授陈丹青等15名教育圈内的知名学者,对话会诊大学问题,“绘制”出一幅由行政思维与特权治校构成的“大学利益结构图”。

  诸多大家们在会诊后开出了许多药方,那些富有见地和洞察力的见解一一呈现在《体制迷墙》这本新书中。不过,仔细剖析药方,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沉疴,却是药性不足的。换言之,仅仅针对体制下药,是否足够对症呢?

  熊丙奇先生和他的《体制迷墙》一书,在尝试着做出回答,但又最终没能给出明确的答案。这不是他的责任,他已经努力了。关键在于,教育的问题,并非教育界能完全地自我解决。比如,面对行政思维与特权治校的尴尬现状,你能说这是教育界独有的问题吗?你能说官本位的思想是我们的教育官员和大学校长们独享的么?

  所以,体制的迷墙,其外延还要拓展到大学之外,拓展到教育界之外。我们甚至可以说,教育的问题是政治的问题,是经济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大学的体制改革,不过是整个系统性的变革中一个环节而已。没有其他环节的发力,没有人与体制的互动,单靠大学自身,恐怕注定无法穿越体制的迷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