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北京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普查数据修订情况新闻发布会回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2日15:25 首都之窗

  

北京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普查数据修订情况新闻发布会回顾

  新闻发布会现场

  

北京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普查数据修订情况新闻发布会回顾

  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于秀琴

  

北京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普查数据修订情况新闻发布会回顾

  主持人孟春利

  孟春利:新闻发布会现在开始,各位朋友下午好,欢迎各位来参加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北京奥组委新闻中心举办的这次发布会。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的构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全市经济建设实现持续快速的增长,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为了满足大家的信息需求,今天我们请到了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秀琴女士向大家介绍北京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北京数据的修订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大约一小时,下面请于局长给我们介绍情况。

  于秀琴:尊敬的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按照经济普查后新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国家统计局对全国省区市的GDP进统一核算和评估,1月20日审定后的国民发展数据正式反馈到北京统计局,下面我代表北京统计局、代表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2005年暨“十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数据,统计公报将在1月24日北京日报、北京统计信息网全文登载,关于经济普查数据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的情况,在今天下午的北京统计信息网上我们也将全文向社会公告。

  下面我把主要数据向大家做汇报。

  一全市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宏观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初步核算,2005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1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4%,低于上年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的的比重为30.9%,高于上年0.3个百分点。根据经济普查数据基准调整历史数据的结果,“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超出“十五”计划目标2.9个百分点,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2.7%、11.7%和12.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5:32.7:64.8变化为2005年的1.4:30.9:67.7。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表明北京的产业结构已接近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水平,经济发展的内在素质提高,后工业化社会的特征表现突出。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2005年,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44969元,折合美元为5457美元。表明北京市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已达到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水平。200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538万人,比上年增加了45.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180.7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7.8万人。“十五”期间常住人口每年平均增长34.9万人,户籍人口每年平均增长14.6万人。万元GDP耗能,水耗继续下降。初步统计,2005年全市能源消费量5500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增幅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为0.81吨标准煤,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3.9%,增幅高于上年1.1个百分点。全市总用水量34.5亿吨,比上年下降0.3%。万元GDP水耗为50.9吨,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9.8%。全市研究事业发展经费38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占GDP的比重5.6%,比普查年度的5.2%提高了0.4个百分点。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突出,很多领域存在薄弱环节,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艰巨。

  二、三次产业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第一产业:粮食生产获得丰收。自2004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扶持农业生产的重要指示,全面取消农业税、实施粮食直接补贴,全市粮食生产扭转了连续13年的下降的局面。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19.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4.4%,增幅高于上年15.1个百分点。粮食产量达到94.9万吨,比上年增产35.3%,增幅提高14.4个百分点。都市型农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果。全年农业观光园达到512个,比上一年增长39.1%,观光旅游收入4.1亿元,增长49.3%;民俗旅游户8691个,接待人数为770万人次,增长28.4%,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全年种业收入5.9亿元,比上年增长35.6%。第二产业:工业结构继续改善。2005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78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705.4亿元,增长13.1%高新技术产业、汽车产业增势稳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按现价计算,增长2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6%;全年汽车产量58.6万辆,比上年增长8.8%,占全国汽车产量的比重超过10%。其中轿车22.1万辆,增长47.1%。“十五”期间,全市累计生产汽车179.5万辆,年均增长36.1%(“九五”时期全市汽车产量年均下降6.9%),应该说“十五”时期是北京汽车产业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资源型工业发展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下降39.9%和32.5%。石油加工、化学工业、水泥等工业的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了10.4个、8.9个和12.7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4%,比“九五”时期提高2.5个百分点。建筑业平稳增长。2005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18.1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实现利润51.8亿元,增长29.5%。“十五”期间,全市建筑业增长8.1%,比“九五”时期提高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2005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高于上年4.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主要行业较快增长,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14.7%;其他主要行业均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十五”期间,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2.3%,比“九五”时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64.8%提高到2005年的67.7%。第三产业中发展最为突出的是房地产业,“十五”期间房地产业年均增速高达19.7%,高于第三产业平均增速7.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4.6%升至2005年的7.2%,上升了2.6个百分点。

  三、宏观调控取得显著成效,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增幅低于上年5.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比重有所下降。在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作用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大幅回落,2005年仅增长3.5%,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影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10.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04年的58.3%降为53.9%。与此同时,生产投资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三次产业完成投资1302.2亿元,增长23.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6.1%,比上年上升4.4个百分点。投资向薄弱领域倾斜。一是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1.8%;二是农村投资较快增长。全市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8.7%,三是生态涵养发展区投资增长加快。2005年,生态涵养发展区投资增长23.6%,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8个百分点,也比其他三个功能区的投资增速有比较大的提升。“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0857.4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2倍。五年间投资年均增长17.7%,比“九五”时期提高8.9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达到5974亿元,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达到2260亿元,分别相当于“九五”时期的3倍和1.6倍。

  四、消费市场热点扩散,结构升级趋势平稳。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吃类、穿类、用类、烧类商品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6.1%、16.3%、6.5%和16.2%。“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1662.9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1.7倍。五年间年平均增长11.8%。消费结构继续升级。“十五”期间,“住、行、迅”类商品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五年累计销售商品房突破1亿平方米,是“九五”时期的4.2倍。2005年,全市销售机动车57万辆,其中新车37.2万辆,比2001年增长的1.5倍和1.3倍。全市汽车拥有了214.6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154万辆。城市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居民人均交通与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4.7%,高于2000年的7.6个百分点。

  五、对外开放水平提高,集散能力增强。据海关统计,2005年,北京地区进出口总值1255.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突破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2.8%。北京已成为北方主要的进出口集散地。地方企业进出口总值403.2亿美元,增长43.6%,折合人民币达到3200亿人民币,进出口的依存度达到47.3%。外部需求强劲增长,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2005年,全市出口总值30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1%;其中,地方企业出口171亿美元,增长61.1%,地方企业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分别达到89.9亿美元和120.5亿美元,所占比重分别为52.6%和70.5%,比上年分别提高3.9个和3.4个百分点。利用外资形势良好。200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5.3亿美元,增长14.4%。入境旅游较快增长。2005年我市接待入境旅游者36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其中,增长14.2%。

  六、市场价格平稳运行,财政金融形势稳定。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我市通货膨胀率保持在较低水平。2005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5%,高于上年0.5个百分点;其中,低收入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9%。生产价格指数涨幅有所回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1.3%,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11.4%,分别比上年下降1.7个和2.8个百分点。2005年后四个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结束了两年半的上涨趋势,出现下降,地方财政收入保持较高增幅,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19.2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分别增长15.2%、35.4%、15.3%和41.7%。

  地方财政支出1050.9亿元,增长17%。贷款适度增长。2004年以来,我市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信贷规模给予严格控制,贷款一直处于适度增长。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5335.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年初增加1993.1亿元,同比多增79.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分别比年初增加354.7亿元和1159.4亿元,同比分别少增256.1亿元和67.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28970亿元,比年初增加5093.6亿元,同比多增1764.9亿元。

  七、社会形势保持稳定,市民对和谐社会认可度较高。根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653元,比上年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其中,20%低收入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9%,增速高于20%高收入户4.7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递增10.4%,高于“九五”时期3.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60元,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其中,20%低收入户人均纯收入增长16.7%,增幅高于20%高收入户11.4个百分点;特别是山区农民收入增长19.7%,高于平原农民11.9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递增9.9%,高于“九五”时期3.7个百分点。2005年,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是32.8%,分别比2000年降低4.5个和3.9个百分点。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我市城镇等级失业率为2.11%,比上年稍微有提高,仍处于2.3%的可控目标内。城市社会保障水平提高。2005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比上年末都有增加。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有所提高。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15.5万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40.6万人,比上年增加3.8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249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7.8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多数市民对北京实现和谐社会充满信心,北京市统计局在2005年开展的北京市和谐社会建设居民意向调查的结果显示,北京市居民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态度是积极的,有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北京的社会是和谐的,有七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未来五年个人的生活会比现在好,有近七成的被调查者认为个人目前的生活是幸福的。

  总的来看,2005年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但发展过程当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比较粗放,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就业压力有所加大,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三农”问题、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任重道远。我的介绍完了。

  孟春利:谢谢于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大家提问,提问之前先报一下自己所在的单位。

  记者:您好,我是北京电视台的记者。请问于局长,我们都知道国家统计局丘小华局长刚刚到北京农业普查进行调研,请您谈谈北京农业普查的情况。

  于秀琴:农业普查是继经济普查之后我们在2006年将要进行的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农业普查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普查制度每十年搞一次。是在逢6的年份进行,已经成立了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由牛有成副市长亲自担任组长来做这项工作。农业普查这项工作应该说这次是摸清我们“三农”家底的一次机会,北京的调查的范围是涉及了180万农户,550万的城镇的总人口,应该说这项调查的人物不亚于经济普查。任务非常艰巨,因为我们面对是180万个农户。这次调查试点工作已经开始进行了。试点工作从2月份开始将抽选3个区和9个镇(就是乡镇)来开展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我们进一步制定农村普查的方案,主要是结合北京的实际,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政策支持。普查的始点是2006年12月31日,应该说这项工作我们已经紧锣密鼓的开始做准备了。谢谢。

  记者:谢谢孟主任,我是北京日报的记者,请问于局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北京在建设和谐社会,而且您刚刚所说北京农业普查的试点工作已经启动了,请于局用统计数据给我们谈一谈北京农村发展和小康建设目前的情况。谢谢。

  于秀琴:应该说,北京从我们目前的经济结构、从我们的产业结构来看,我刚才已经介绍到我们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的时代,工业化的进程我们已经进入尾声。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农村的建设应该说这种小城镇的建设,农村城市化的建设应该说还有很大的差距。王歧山市长最近到北京市统计局调研的时候针对这个问题发表了一些感想。他认为北京市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环节当中最薄弱的就是农村,最薄弱的地方就是“三农”,这次农业普查我们主要围绕“三农”问题开展全面的普查。

  北京市“三农”整个的工作进展什么样?应该说和全国的横向水平比较我们还是充满信心,还是乐观的。北京市统计局在2005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统一的标准对全市的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根据这个评价标准进行了统一的打分评价,北京市的分数应该在81.7,应该说在全国是位于第二,上海大概是87。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进程中我们走在全国前面。如果从细分项来看,有些地方我们还是比较薄弱的。第一方面是我们小城镇的建设比较滞后,小城镇建设的人口密度还没有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特别是对农民的养老的保障体系建设我们还落后于上海。第三个方面我们落后的地方应该说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些方面应该说我们还相对比上海落后一些。

  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特别是由于北京的外来人口高达三四百万,使得我们现在的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治安状况应该说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应该说在“十一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当中,政府制定的措施主要从这些方面来加强农村的整体建设。我们预计会在近几年之内提前实现我们进入全面小康这样一个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也能够逐步得到落实。谢谢。

  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新京报的记者,请问于局两个问题。第一,2005年的经济普查经过数据调整这样一个过程,请问于局,调整之后的数据2005年北京的GDP的派名在全国是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和之前是什么样的变化?第二个问题,我看到在您提供的数据当中第三产业、房地产的投资贡献是非常大的,目前占到GDP的贡献率已经是70.2%了。尽管经过了宏观调控,在全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当中还有超过了50%,您个人认为这种超过了50%的比例是不是有一定的风险性。我们知道2006年是北京市试行绿色GDP的第一年,目前我们北京市试行的准备情况怎么样?您个人认为有哪些困难会存在?

  于秀琴: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关于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排位,2004年我们的数据已经公布了,2004年全市GDP是6060亿元,由过去的第15位提升到第10位。2005年北京市实现的GDP总量达到6814.5亿元,这个排位我还不清楚,因为20号国家刚刚返回数据,其他省市的数据我们并不掌握,所以非常遗憾,这个排位现在不能排。但是从我个人的感觉看,排名第十位不会发生变化。第二个问题我没有听懂,请你重复一下。

  记者:房地产业投资的比例比较高的这个问题。

  于秀琴:好的。关于房地产业我介绍到,2005年应该说是我们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宏观调控的这么一个政策效应体现得比较明显的一年。北京的房地产投资在全社会投资当中的比重高达58%,这个比重在全国各地区是最高的,从05年的执行结果看,北京市在严控两个闸门,一个是资金一个是土地,在这两点上措施非常得力,效果非常显著。刚才我公布的银行贷款数据,新增的贷款比去年同期增长不到100亿元,大家感觉到贷款的力度收缩比较大。第二是从土地上对房地产的无序的竞争实施一些控制。2005年房地产投资仅增长3.5%,这个速度比上年度低了很多。由此影响到房地产投资的结构比去年回落5个百分点,回落到53%。应该说这个是国家在调控房地产发展的过程当中,在北京体现的一个突出的成绩。但是在这个调整过程当中,确实大家也比较关注房地产领域今后的发展会是什么样子?国家的政策还是比较明确的。对房地产这个领域的调控,为的是使它平稳适度的增长。因为房地产业作为城市经济来说,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目前北京市的房地产业应该说大致还是比较健康的,这是我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问题是关于绿色GDP,绿色GDP的核算随着我们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的得到认识,应该说这个工作在国家统计局已经开始做了。大家可能知道从2005年开始,国家统计局首先在十个省市先进行试点,北京是十个试点城市之一。这个试点工作还是为我们今后的GDP当中的资源耗减进行初步的统计。严格的说对资源耗减的统计不是绿色GDP,从国际上讲绿色GDP仍然是一个概念。统计部门核算资源耗减的意义就在于了解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耗费情况,更重要的是政府怎么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怎么在这种环境保护、资源的可利用方面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性的强制性的措施,这样才能使我们GDP增添一些绿色。谢谢大家。

  记者:于局长您好,我是中国新闻社记者。前一段时间国家统计局在中国信息报上公布了经济普查后国家GDP历史数据调整情况。请您谈一下北京的经济普查后GDP调整工作的进展,谢谢。

  于秀琴:这个GDP的历史数据调整工作严格的说到昨天夜里我们刚刚调整完这项工作,今天下午准备挂在网上。关于历史GDP,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调整公告在今天下午就会放到网上。我可以在这里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北京市的生产总值的历史数据调整应该说是严格按照国家的方法进行的。第一就是关于修订的时期,修订的时期主要是根据这样一个基本的原则。1993年全国进行了第三次产业的普查。1993年以前我们的数据都根据第三产业的普查数据进行了修正。这次北京市增加的1777个亿当中86.9%都是第三产业,因此我们这次的数据调整原则上就调整到1993年,有个别的行业调整到1990年,这是北京的第一个情况。

  第二个就是关于修订的方法,这次历史数据修订的方法全国各省区市都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进行,也就是OECD组织推荐的趋势离差法来进行,大家如果想详细了解具体的方法,我们在网上都有公布,我们完全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方法进行。关于北京修订的结果,我们分了两部分。比国家多了一块,一个是按照国民经济旧的行业分类,也就是1994年的行业分类进行历史数据的调整。这个调整我们是从91年开始都调整过来了。旧的行业分类跟国家保持一致,因为国家都是用旧的行业分类。我们也为了满足需求,把“十五”期间按照2004年的新的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标准也进行了调整。这个调整的结构也挂到网上,如果大家对数据有进一步分析的需要,要今天晚上(我估计上网还需要一定时间)我们开会回去就会在网上得到相关的数据。

  孟春利:最后一个问题。

  记者:于局长您好,我是香港大公报记者。在刚刚结束的北京两会上我们看到2005年GDP增速预计数是10.5%,您今天公布的是11.1%,两者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请问原因?谢谢。

  于秀琴:你的问题非常好,我们在两会的时候王歧山市长的报告中注意到2005年的GDP的增长速度,我们是定在10.5%左右,那个数据是我们进行预计的数据。今年两会召开的时间比较早,整个的核算工作还没有完成。所以那个时候是预计。预计的方法就是当时我们从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到预计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都是过去核算的方法。我刚开始就介绍到2005年的GDP的核算方法是根据经济普查之后国家统计局重新制定的新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进行核算的。所以11.1%实际上就是经济普查那个年份的核算方法,国家统计局进行了重新核算。这两种核算方法之间有差异。据我了解,国家统计局最先预计的经济增长速度9.4%,年底的时候,我们现在不了解国家的数据是多少,可能也比9.4%要略高,主要还是方法的原因,谢谢。

  孟春利: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开到这里,谢谢大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