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回到新的起点——中国“大洋一号”科考船环球科考凯旋侧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08:59 云南日报

  激昂的军乐响彻青岛之滨,芬芳的鲜花挥动期待的心。

  22日上午10时,淡淡海雾中,彩旗装饰的“大洋一号”科考船缓缓地浮现出它洁白的身影,慢慢靠泊在青岛团岛码头。盛装的科考队员和船员在船舷列队挥手致意,码头上等待已久的同事和亲人们一片欢呼。

  2005年4月2日,“大洋一号”从青岛出发,一路向东穿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行程43230余海里,历时297天。它创下我国海洋科学考察史上时间之最、考察里程之最。

  舷梯放下,科考队员和船员列队走上码头。他们在阔别家乡近300天后再次踏上了祖国的土地。欢迎的人群立刻将他们簇拥,一束束鲜花捧到他们面前。

  今年正满60岁的“大洋一号”首席科学家、中国大洋协会总工程师郭世勤,已经三次作为首席科学家登上这艘科考船参加远洋科考,而这一次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次远航。

  “‘大洋一号’从1995年开始处女航,至今跨过了4个五年规划,它的每次航行都有特殊意义,而这一次环球则是中国的大洋事业实现全方位战略转变的转折点。这是它第一次冲出太平洋,第一次做海底热液硫化物的全球考察。”他站在码头满含深情地对记者说,“从事大洋工作15年,这是我做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老一代海洋人就提出“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的目标,但在此之前,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所限,我国对海洋科考的范围仅限于太平洋海域。

  “15年前,我们自己制造的调查设备只有拖网和挖泥斗。如今,海底摄像、深海浅钻、电视抓斗、电视多管、甚至载人深潜器和水下测深测扫、浅剖等等都可以自己设计制造。多么巨大明显的变化!这次全球航次是对我们这支科学家队伍,对15年来深海技术发展的一次检阅和考验。”见证了新中国大洋科考历程的郭世勤说,这次全球科学考察表明,中国的大洋工作已从初级阶段进入成熟期,正在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

  含着泪水的欢笑洋溢在船长陆会胜的脸上,年仅39岁的陆船长已经历过6次大洋考察,他带领船员31人,自始至终坚守在岗位,保证了整个科考过程中船舶的安全运行。

  最让船长担心的是动力定位系统。在海上科考,没有动力定位系统的有效工作,就不可能有调查任务的出色完成。动力定位系统由主机、首尾侧推、舵机、外部信号传感器和控制软件等组成,其中任何一种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或者任何不当的操作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科考的进程。而“大洋一号”此次环球航行,在海上共使用动力定位系统240余次,累计时间达900多个小时,动力定位是没有出现过任何故障。

  “从表面上看,船舶设备没有出现过影响航行作业的故障,因为一些小的故障刚出现就被船员们自己加班加点排除了,别人并不知道。”陆会胜说,“我们这些勤劳、朴实的船员们总是不显山、不露水地工作着,对得起自己的工作,却并没有什么可以展示给大家。”

  近300天的海上生活,没有出现什么惊心动魄的感人场面,但在杳无人烟的大洋腹地航行,危险是无处不在的。郭世勤总在担心调查设备出现故障而影响计划完成;陆会胜总在担心遭遇恶劣的天气会影响调查作业;政委张宝明担心长期单调的海上生活,把队员船员闷出病来;轮机长邹东总担心,已经有些陈旧的发动机会突然“掉链子”,更担心长期在噪声中工作的机工们身心俱疲;医生张健担心有人在海上作业受到意外伤害,一旦船上不能救治,到最近的海岸往往也要十天以上……

  “你瘦了!”“你受苦了!”“儿子过来,快让爸爸抱抱!”“爸爸,咱们快回家吧!”……亲人聚首千言万语,300天晃若隔世。在航行过程中,三副姜任飞请大伙喝酒,给远方的女儿过了周岁的生日;三管轮任金茂结婚200多天了,今天却是第一次见到他的新娘,因为他们是通过网络举行的婚礼;去年夏天,机工沈应工也在船上请客作东,他的儿子从一个高中生变成了大学生……

  船上的餐厅成了临时的展厅,一件件来自三大洋深处的科考样品,一块块精心制作的展板,浓缩着“大洋一号”几万里风雨兼程。此次科考,“大洋一号”获取了三大洋硫化物、玄武岩、辉橄岩等,是获取考察矿石样品数量、种类之最;在海底热液喷口附近采集海虾、海葵、蠕虫等,是获取极端环境下生物样品数量之最……这一切为中国未来的海洋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激情满怀地说:“在新的历史时期,海洋将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我国海洋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大洋一号”巍然挺立。这里是环球科考的终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当“大洋一号”再次出发时,进入“十一五”规划的中国海洋事业又翻开了新的一页。新华社记者邱红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