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食品博览会:热闹背后有“消费隐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14:07 新民晚报

  读者华女士来电:元旦期间,我听说上海食品博览会开幕,就趁休息天前往光大会展中心参观购物。博览会有近百个摊位销售各类土特产,我提着大袋小兜回到家,却发现茶叶、笋干等竟是“大兴货”,包装袋上既没产地也没生产日期。希望有关部门把好展会质量关。

  【调查附记】

  接到读者投诉,记者赶在上海食品博览会闭幕那天,去实地采访。展馆里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可说应有尽有,几乎每个摊位都挤满了顾客。记者逛逛看看问问,发现热闹背后存在不少“消费隐患”。

  随意报价没规矩

  展会一角有炒货摊在卖“红泥花生”,据介绍是为增加矿物质含量,特意在花生外壳上裹了一层红色泥土再烘烤。挂牌每包15元,营业员却大声吆喝:“便宜啦,25元两包!”一位家庭主妇告诉记者,除去花生壳和红泥,这价钱并不便宜。还有卖茶叶的,标价500克卖700元的特级龙井,一番讨价还价后竟以120元成交,足见价格水分含量之大,引起顾客疑虑重重。

  “三无商品”混进场

  记者在角落里看到有人在卖开口松子,塑料袋封装的500克售价仅6元钱。摊主拿出一袋已拆开的让大家品尝,味香可口吸引不少顾客纷纷掏钱。不料马上有人吵上门,说整袋松子都已受潮变质。谁料摊主收起纸箱溜之大吉,原来是混进场的“流动小贩”。更离谱的是食品展上还有卖“微型干洗机”的,据称一刷就可去除毛衣上的脏物,却是不标生产厂家、地址,连张说明书也没有的“三无商品”。

  加强管理堵疏漏

  近年来,本市举办过不少食品和农副产品展销会,常因少数商品质次价高遭到消费者投诉。业内人士认为,这与活动组织形式有着密切关系:会展主办方将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入场上,至于商家卖的货色好坏、价格高低则疏于监管。春节将临,有必要提醒消费者,到展销会“轧闹猛”时要保持清醒,购物务求货真价实,避免上当吃亏。

  本报记者方钟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