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北京首家平价医院创建者:把公立医院当反面教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15:1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23日电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载文称,北京市首家惠民医院上地医院日前开业。被喻为 “上地医院的孕育者和舵手”的于小千(原海淀区卫生局局长,现任海淀区政府公共服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表示:“我们其实是想通过上地医院来探索政府责任,我们特别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公平,二是效率。”

  报道称,于小千愿意把上地医院的肇始上溯至2004年5月。“当时海淀区首次召开‘

公共卫生大会’,以前这类会议多叫‘卫生工作大会’,这可不是简单的名称更改,它暗示着政府在认识上有所改变,试图调整卫生发展的思路。这次会议提出了让海淀区居民‘人人享有优质医疗服务’的口号。在这一口号的指导下,海淀区政府在研究今后一段时间的卫生发展时,特别重视公共卫生资源的均衡发展,以及公平地向居民提供医疗卫生资源。”

  他这样解释为何选择这两个问题作为卫生发展的突破口:“我当过多年的医院院长、卫生局长,我的体会是,老百姓看病难,难在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看病贵,贵在医疗收费不合理。”

  海淀区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就如同全国的一个缩小版。区内医院不少,但大多集中在中南部。四环以内,北医三院、西苑医院和海淀医院等彼此错落;四环之外,一直到最北端,几乎没有一家有床位的大医院。为改变这种局面,海淀区在北部地区规划了西北旺医院和清河医院两家三级甲等医院。于小千用一种轻松的语气说:“到2007年年底前两家医院都会开业,再加上计划改建的北部几家乡卫生院,估计两三年后,海淀区的卫生资源配置大概就比较合理了。”

  谈到更加棘手的“看病贵”问题,于小千说:“海淀区这些年经济发展很快,但贫富差距明显,一部分低保人员和流动人口看不起病的情况确实紧迫。可是目前的医疗价格高也好、贵也罢,也都是国家认可的,大多数并不是医院违规违法收费。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首先反省政府是否尽到了责任,于是就产生了建惠民医院的想法。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让低收入人群变‘扛病’为‘看病’,从觉得‘看病贵’到觉得还能承受。”

  有了这样的构想,海淀区又以当前公立医院的运行模式为反面教材,提出了惠民医院“收支两条线”的运行机制。于小千说:“其实大家都很清楚,目前国有大中型医院的趋利性也是政策主导的结果。因为其支出只有约5%~10%来自政府投入,其余全靠医院自己去挣。政府投入满足不了医院支出,那么医院就得有经济指标与科室和医生直接挂钩,这就出现了‘大处方’、‘大检查’等现象。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真正实现政府责任,当然就需要从政策导向上给它扭回来。”(张冉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