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第一次亲密接触”后还能走多远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15:49 新华网 |
有网友认为,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区分没有太大意义,最重要的还是文学作品本身怎么样 当文学遭遇网络 当文学告别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狂飙突进和九十年代初期的平淡寂寞,在九十年代 后期遭遇网络,文学和网络就再也“牵扯不清”了。网络对文学到底意味着什么,网络文学是不是一种独立的文体,在网络上发表的文学都是网络文学,还是只有在线写作才能构成网络文学,这些问题都尚无定论。一种观点认为网络仅仅是载体的不同,其特征是有别于传统文学的交流方式,但关键还是看内容质量;另一观点认为网络文学不单是以网络为载体,还是指写网络生活和网络文化的文学。 “网络给文学带来了新的内涵。网络使文学生态达到前所未有的民主,同时,它对传统文学、纯文学的标准都构成了冲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网络上的创作,读者和作者直接见面,增加了文学的互动性和创造力,使得文学能从更大范围公众那里得到滋养。网络使文化边界得到扩展。” 《人民文学》副主编李敬泽也认为,网络改变了对文学基本形态的理解,扩展了文学视野。但他同时指出,网络文学的艺术性和文学思维并没有根本提高,有的甚至比传统文学还陈腐。 网络文学进行时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走红后,网络文学经过二三年的繁荣,发展到今天,开始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榕树下全球中文原创作品网市场公关部总监宋之微认为,网络写手中一部分人属职业化,网络文学日趋多元和成熟的赢利模式使这支队伍越来越壮大,另一部分是纯粹的文学青年,他们仅仅是借助网络这个平台来找到志趣相投的人。 新浪网副总编辑侯小强认为,有两种倾向对网络文学的发展是致命的。首先是网络写手有时候太关注作品的点击量,这种与读者直接互动的交流让他们不自觉地去迎合一些网友的阅读口味来调整自己的文风和情节。其次,网络写手既希望通过网络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自己的作品,又担心作品有朝一日出版影响到图书销量,这种矛盾心理很容易造成“挖坑”现象,也就是产生有头无尾的作品。 网络时代的文学青年 “我的文化层次很低,但是我很喜欢文学创作,我知道自己写得不好,但是我一直在写,一直在努力地写。”家住河北沧州的网络写手刘洪涛告诉记者,“我觉得所有的网络写手都有一个文学梦,我也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文学青年以在报刊发表文章为最大荣耀,哪怕是豆腐块大小的文字。那个时代,一首诗歌一篇小说或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那么网络给新时代这些怀揣文学梦想的人带来了什么? 《今夜,往事随风》的作者张轶认为,网络写作相对于传统写作来讲更加自由化、大众化。他说:“一切压抑,都是情感的宣泄;网络写作的手法天马行空,写出来的实际上完全是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借助文字,将故事还原到最真实的生活,这是每一个网络作家的梦想。” 在行政部门上班的刘洪涛告诉记者,每天下午6点下班,晚上最迟8点也要坐在电脑前开始敲字。一般都要写到第二天凌晨一二点钟,有时甚至更晚。“业余时间都给了网络写作。” 在IT行业工作的福州籍网络写手吴一帆说,每天晚上写着写着就有种融入的感觉,非常有状态。晚上会写到很晚,因为共同租住在一起的都是同事,大家睡得都比较迟。 当记者问他们,白天要上班,网上还要写作到深夜,会不会感觉累。刘洪涛说:“特别苦和累,有时候坐在那里几个小时写不出一个字。但是网友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一段时间网上作品内容不更新,就会收到他们关心的询问。”吴一帆则说:“写作有时候就是休息,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张轶说,一篇网络作品的成功,需要承受方方面面相当大的压力,需要适应更挑剔的读者群体,需要承受很多随意性的东西,包括对你作品的谩骂。 网络文学PK传统文学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也许不是严格意义上对等的词语,但网络这个新的文学载体给文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也许这种变化还相当的大,甚至有人断言,网络文学将会取代传统文学。也许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对决”的姿态才显现出来。 前一段时间,由北京铁血网站、新浪网读书频道主办的“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谁走得更长远”的座谈会上,新生代的网络作家就和传统作家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对决”。 张轶认为,网络的自由,表面上的放肆和行文的天马行空,正在冲击传统文化链条。年轻的网络作家卜晓龙认为网络写作的出现与发展,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符合这个时代的特性。文学就应该是大多数人的文学。“青涩意味着成长,相对而言,传统写作是成熟的,但是成熟意味着腐烂,青苹果与红苹果,哪一个更长远?” 作家北村则不客气地将网络文学比作“狗粮”。他说,大部分的网络写作是流水账,这中间是许多感觉性的东西,是谈不上什么文学性的。他认为“高质量的东西一定是要像炼金术一样炼出来的。” 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则试图用“空间”和“时间”来界定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他说,网络写作的基本立场是“点击率”,追求的是存在于网络阅读范围内的广阔的读者群,所以它是一种“空间的文学”。而传统写作的基本立场是“原创率”,传统上创作的文学追求的是文学质量,通过文学的深度内涵来获得生命力,因此它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文学”。他进而推断,“时间的文学”当然要比“空间的文学”更具有生命力。 传统作家功力深厚,网络作者年轻气盛,互不相让,甚至反唇相讥。但辩论到最后,“对决”双方话语里也不可避免地显现出对对方的“理解、包容”。 《当代》杂志原副主编汪兆骞说:“我觉得网络文学不能统统算作低级的文学,也不能说是文学的低级阶段,九十年代初《当代》专门开了一个专栏,把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都放在一个层面上。”他认为,传统写作与网络写作相互补充,不应该对立。 有网友则认为,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区分没有太大意义,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文学作品本身的内容怎么样,传统文学写得不好,没有人看,网络文学写得不好,也没有人看,这才是最根本的。 网络文学明天:快餐消费还是文学经典 文学现在已经聚集了相当的人气。网络文学对年轻人的影响更大,即使依靠传统媒介获得声誉的作家也纷纷“触网”。展望明天,人们不仅会问:网络是将文学越发沦为快餐消费,还是大浪淘沙后最终会产生新的文学经典? 慕容雪村放言:未来一百年内如果中国汉语言文学会出大文豪的话,那么它首先肯定必然是从网络上走下来的。 但也有人认为,现在的网络作品质量堪忧,虽然点击率很高,但是没有文学灵魂,没有艺术感,缺乏思想深度。北村认为,创作最重要的,是内心那种所谓的冲动,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真正的价值观作为支点,是没有办法沿用一整套创作方法的。文学针对人的生命、生活和精神为主要描述对象,无论是传统小说还是网络小说,都要遵守这个原则,创作不要过分依赖于媒介,更为重要的是创作本身。 同时,作为网络文学载体的文学网站已经有了“新活法”。文学网站榕树下宋之微说:“前些年比较迷惘,产业前景在哪里也不清楚,不知道下一步怎样做,但是今天,我们对网络文学明天很乐观,因为找到了盈利模式。”(记者 姜锦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