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异乡的“穷老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03:20 新闻晨报

  那年写毕业论文,主题是中国移民在英国的生活状态。调查中,我了解到:大凡来自广东和香港的移民,财力相对雄厚些,以开酒楼饭店居多;而从福建飘来英伦的,抑或在饭庄打工,抑或开个小小的外卖店。老余就是其中之一。

  来英12年,老余的故事没有像电视剧本那般脉络分明,为了生存的努力和挣扎渗透到每个日子里,平淡也就成了生活的本色。曾是机修工的他,先在伦敦中国城的饭庄里洗菜

、打下手。辛苦数年后,靠着从师傅那里学到的厨艺,辗转各大中餐馆打拼得昏天黑地,最后落脚诺丁汉,借钱开了一家名为“如意”的中餐外卖店。

  一道珠帘将小店一隔为二,里屋烧菜,外屋用来订餐、接待,一张木制长椅以供顾客等候,墙上供着财神,就这么简单。由于实力有限,老余只聘了一个兼职的员工在前台接电话,自己既是老板又是厨师。

  老余不会英文,整日泡在厨房里,除了工作就是睡觉,学英语成了一种奢侈。我说他在英国生活那么多年居然不会英文,是个奇迹。老余却不以为然,说在英国开着饭馆不会说英文的中国老板多了去了。

  因为离家近,我常去他那里串门。听到我的声音,老余就会从珠帘后探出脑袋,憨憨地冲我笑着,招呼一声:“你吃饭了吗?”这句地道的中国式问候总能让我心头一热。要是忙不过来,他会拿着勺在厨房里向我振臂一挥,传话出来让我多坐会儿……

  小憩时刻,他就窝在长椅一角狠狠地抽上几口烟,那烟缠绕着老余的心事袅袅地飘了一屋。他抱怨生意难做,不足两百米的街上有三家中餐外卖店,僧多粥少的局面让老余的眉头总挂着一个难解的结;他念叨着家乡的一对儿女,记得当年离家时,女儿四岁,儿子才牙牙学语。一晃分离了十余年,那份对亲人的愧疚扯得他心痛。

  老余的女人三年前来到了英国,在店里帮忙。她极少说话,眉下的眼睛总是低垂着。每次见她,都是忙得两颊通红,我夸她能干,女人抿嘴浅笑把头弯得更低。

  一次,我去借碟片,老余让女人带我上楼去挑———他们的家就在店铺的楼上。地板上铺着一张席梦思,连床架都没有,一个29英寸的大彩电很突兀地摆在空空如洗的房间里。女人提议给我看她孩子们的碟片。那是委托家人拍好了制成光碟寄来的。片中,女孩的个子已经蹿得很高,面对镜头,如同一头受惊的小鹿般惶惶地跳开了。男孩大大咧咧地吃着饭,像老余一般憨憨地笑着,说不出什么。倒是老余的父母,穿戴整齐站在堂屋里一字一句地交代儿子要切记勤俭。女人说记不得和老余一起看了几遍了,眼睛却还痴痴地盯着屏幕,笑得阳光灿烂……

  快过年了,老余早早就打来电话,约我去吃年夜饭,时间定在17:00,吃完了他们刚好可以开门营业。

  老余做了一桌好菜,大家挤在厨房的一角,正吃到兴头上,前台的预约电话铃声大作,接到单子后,老余二话不说一推饭碗就忙开了,他的女人也跟着在灶间准备配料。不想那天的订单特别多,老余刚端起饭碗又很快放下,一顿年夜饭吃得断断续续。为了不影响他们工作,我便告辞回家。

  半夜,接到老余的电话,他连声道歉,说忘了招呼我,我说:“我也忘了向你道一声‘新年快乐’,希望来年的饭桌上能见到你的儿女,这样你忙得再累也有了奔头。”电话那头,老余的声音哽住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