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技推广进村入户 科研与生产距离缩短 “最后一公里”变成“零公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07:27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专家进村入户,真好!”

  “专家帮了俺大忙,科技进村入户真好呀!”

  发感慨的是孟津县会盟镇铁楼村56岁的农民张虎通。去年冬天他种了两亩大棚蔬菜,但蔬菜常常生病,有的还被冻死。1月14日,省农业厅组织的“农业科技下乡服务小分队”

来到他的大棚里,专家们手把手向他传授了棚温控制和施肥技术。

  这是我省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中的一个镜头。

  省农业厅科教处处长李思杰介绍,与以往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不同的是,今年我省实行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部门联动,组织158名专家,分成6个“农业科技下乡服务小分队”,直接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技术咨询和指导。同时,还召集当地农业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集中进行种养专题培训。

  “最后一公里”有多远?

  “网破了、线断了、人散了。”当前,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面临着能到乡镇,却难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据有关资料显示,一项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到田间地头至少要用10年时间。省农科院小麦专家刘发魁说,许多困惑农民的问题,本来很好解决,但是由于科技意识差,导致专家和农民沟通困难。再加上传统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更是在科研成果与实际农业生产之间横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近年来,我省每年都通过举办“科技大集”送科技下乡活动。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农民不仅需要“科技大集”,更需要专家“下长乡”。

  “科技大集时间太短,不解渴。”会盟镇屋栾村农民李同心说,“农业新技术没有专家指导,谁敢用?都怕试砸了!”

  从“最后一公里”到“快乐直通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一条标准就是‘生活宽裕’。”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说,“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在科技。农业的根本出路也在科技。‘最后一公里’的瓶颈不破解,农民增收难!”

  为推动农业科技从“常下乡”向“下长乡”转变,去年,我省启动了“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行动”,在8个试点县(市)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让他们充当农技推广的“二传手”。

  前不久,8辆配备有电脑、投影仪等先进教学设备的“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驶向了乡间田野,为我省8个项目县农民提供巡回培训和科技指导等服务。

  李思杰说,“直通车”的目的就是实行“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技术推广方式。“别看专家多走了一小步,对农民增收可是一大步呀!”

  滑县城关镇科技示范户李全东告诉记者:“我的目标任务是带动20户,技术员教我什么技术我就立即兑现,现学现卖,全都传授给他们。我用什么种,他们用什么,我什么时候打药,打什么药,他们都跟着做。”

  由于采取“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传授方式,科技入户使一批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得到有效推广。调查显示,我省项目区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分别达90%以上;小麦示范县、玉米示范县分别增产10%和30%以上。“科技进村入户,让农民享受到了增收的喜悦,‘最后一公里’变成了零公里。”李思杰表示。②10

  □本报记者田宜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