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明生态村建设应纳入财政预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08:15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基层的呼声总是带着新鲜和实在的气息。本次“两会”上,有一些代表建议,把文明生态村建设经费列入省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唯其如此,才能保证资金的正常投入,推动文明生态村向纵深发展。

  诚哉斯言。话不深奥,但意旨却极其深远。文明生态村的价值和意义,无需赘言,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的高度评价,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经验推向全国,已经是最好的证明

。现在面临的关键问题是,用什么手段推进文明生态村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经济贫困的地区延伸,确保实现2010年全省50%的自然村建成文明生态村的奋斗目标。

  什么样的花费应该列入财政预算,背后是什么的发展观在起作用,即如何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一出,应该说大大点醒了全国各地的决策者。细细留心这段时间全国各地的“两会”,关于加大投入改变农村的基础设施的呼声和决议,占据了前所未有的篇幅,有些工业发展比较快,城镇化程度比较高的省份,比如江苏,把农村建设提到了主要的议程。这说明一个什么现象呢?那就是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方针提出后,今后政府将在农村建设中越来越担负主导作用,公共财政将越来越向农村地区倾斜。

  而如果放宽我们的眼界,我们还会发现,政府主导农村建设,其实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有效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关于韩国新村运动的介绍,成为国内政界和学界的一大热点。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韩国政府发现农村的缓慢发展,严重制约了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于是提出了“农渔村经济的革新开发计划”(史称“新村运动)。而该计划的突破口,是改变生活环境,政府掏钱为全国每个村庄免费提供300袋水泥,并要求必须用于村里公共事业,如修建桥梁、公共浴池、修筑河堤和村级公路、改善饮水条件等。然后在此基础上进入政府提供财力和技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二阶段,发展农村工业的第三阶段。因此综观韩国10年破解“三农”难题的成功经验,政府主导和持续的财力支持,是关键性的一环。我省的文明生态村建设,也是从改变农村的生活环境开始,今后的发展也与韩国的新村运动有诸多相似之处,这启迪我们应该把文明生态村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文明生态村建设进展到今天,难度越来越大,未创建的村庄,很多是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地方。目前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经费,基本上是靠农民集资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军警部队、海外乡亲的捐助。但应该看到,捐助能解决一村一地的创建,但很难从全省的范围内作统筹解决,文明生态村建设需要一个可持续的、源源不断的、随时供给的财力支持,这只有账目明细的公共财政做得到。

  如此而论,文明生态村建设纳入财政预算,不是需不需要的观念问题,而是什么时候财力许可立即施行的问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