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谢长廷率台当局“内阁”总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09:21 南方日报

  结束为期不到一年的“阁揆”生涯

  谢长廷率台当局“内阁”总辞

  苏贞昌即将上任,台“行政院”新人事名单确定

  台湾消息据台湾媒体报道,台“行政院长”谢长廷昨天上午率“内阁”团队提出总辞,并发表声明指出,台当局政策与民意有相当的落差,需要回归民意才能赢得支持。

  据报道,谢长廷表示,高层必须先弯下腰才能倾听民众的声音,未来他将走入民间,以写书或演讲方式来推动文化性、社会性的运动,未来要走自己的路。但这次他离去,不表示共生和解是失败的,期待未来。

  据了解,谢长廷上周向陈水扁请辞获准,结束为期不到一年的“阁揆”生涯。

  新一批“阁员”名单确定

  台湾消息新一任台当局“行政院长”苏贞昌即将上任,最新一批“行政院”人事名单也于22日确立(见下表)。

  据台媒体报道,苏贞昌在上任之前密集展开“组阁”事宜,于22日晚些时候确定最新一批“阁员”的名单:原台当局外事主管部门负责人陈唐山转任陈水扁办公室负责人,外事主管部门负责人确定将由陈水扁办公室副负责人黄志芳接任,李杰留任台当局军方主管部门负责人,台当局“陆委会主委”吴钊燮也将留任,而台当局“新闻局长”由民进党文宣部主任郑文灿出任,台当局“人事行政局长”周弘宪、“主计处长”许璋瑶、“研考会主委”叶俊荣留任。而原民进党政策会副执行长吴祥荣,将出任“行政院长办公室主任”,“文建会主委”由邱坤良出任,“原子能委员会主委”为欧阳敏盛。

  钟欣

  “行政院副院长”蔡英文(新)

  “行政院长办公室主任”吴祥荣(新)

  “行政院秘书长”刘玉山(新)

  “内政部长”李逸洋(新)

  “经济部长”黄营杉(新)

  “财政部长”吕桔诚(新)

  “交通部长”郭瑶琪(新)

  “教育部长”杜正胜(留)

  “法务部长”施茂林(留)

  “外交部长”黄志芳(新)

  “国防部长”李杰(留)

  “新闻局长”郑文灿(新)

  “陆委会主委”吴钊燮(留)

  “经委会主委”胡胜正(留)

  分析

  苏贞昌面临三难题——

  “可能比谢长廷更短命”

  岛内有媒体评论说,对于已确定出任“阁揆”的苏贞昌,未来他将面临三大难题,如果三个问题有任何一个问题没做好,他都会像谢长廷般下台。

  评论说,苏贞昌“组阁”有三大问题要解决,一是经济发展与两岸问题,二是“新宪公投”问题,三是与“立法院”的朝野对抗问题。

  问题一:扁“内阁”隐然若现

  在经济发展与两岸关系这两个环环相扣的问题上,台湾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难关就在于两岸关系的僵化,大陆是台湾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发展元素。但陈水扁却在“元旦谈话”中,将紧缩大陆政策的方向定了调,还在提名苏贞昌前,事先将“执行元旦谈话政策方向”作为“阁揆”人选的“先决条件”,苏贞昌自己为了表态,这几天也不止一次说“遵守元旦谈话的政策方向”,因此如果他未来真的要遵守紧缩的大陆政策,台湾经济就不可能好转;台湾经济好不了,他的“阁揆”就做不下去。

  问题二:“新宪公投”的问题

  由于陈水扁强调要采取“由下而上”的推动方式,所以这个问题倒是很可能由党主席的游锡来负责,苏贞昌只是配角,所受的伤害倒未必那么重,不过由县市长选举后,党主席引咎辞职,“阁揆”也不能幸免,由此就可以知道“新宪公投”的问题到时苏贞昌还是逃不过。

  问题三:拼经济成首要之务

  至于对“立法院”的杯葛,谢长廷“组阁”时曾称“和解共生”,也对“立院”放出不少善意,但是由于谢长廷无法扭转陈水扁的“政党对决立场”,使谢后期被“立法院”所杯葛程度之严重是扁当局成立5年多以来所罕见,不但军购案、监委案等重要议案被“立院”程序委员会退件40、50次之多,甚至连总预算案都被冻结达2500亿元、删除360亿元以上,逼得谢长廷企图以复议案来定生死,结果不但复议案没能提出,还被陈水扁以不核可复议的方式逼下台。

  评论说,现在苏贞昌虽然不必面对原先可能出现的“复议表决”情势,但是谢和廷依旧将NCC法案的“释宪”问题,留交给苏“内阁”伤脑筋,而且2月“立院”开议后马上又有军购案、监委同意案等重要法案要解决,所以苏贞昌面对“立院”也即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这三大问题几乎没有一项是他能解决的,将来苏“内阁”正式上路,不敢说是坐困愁城,但是难有发展却已可预见,可能“苏贞昌看来会比谢长廷更短命”。

  钟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