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警惕“思想凝固”抑制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09:38 大洋网-广州日报

  蔡兵

  “十一五”规划强调我国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但最近依然有许多人,对我国能否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持有怀疑,认为我国在今后一段时期,对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还是应依赖引进,不宜搞自主开发。

  的确,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一直强调要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包括“九五”、“十五”在内的几个五年计划和多次重要的中央会议上,也都不断强调重视创新的问题,但创新能力、动力不足问题依然没能解决。其根源何在?这里,除了有创新活动基础较弱、投入不足、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存在的问题外,还有一个更加根本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这就是我国的创新文化建设问题。因为,创新文化是创新的本源动力。

  创新文化为形成创新能力提供信念和动力。创新首先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强调的是对传统的知识和方法的扬弃,认为既有的知识及方法等人类活动凝结的一切文明成果,都不是终极真理,都应当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做出一定的调整,有些甚至要被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取代。人类社会发展如此,经济活动也是如此。从这样一种理念出发,人类的经济活动应当是开放式的,不能囿于既有的经济活动模式和前人创造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而应当从实际的经济活动需要出发,对既有的经济观念和理论、科技手段做出甄别、选择、改造和创新。经济发展越迅速,既有的观念、理论、科技就越容易落伍,越需要人类进行多方面的创新。这种创新有可能是既有理论或方法的一种改进,也有可能本身就是一次替代。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一种扬弃。所以,创新需要一种基本的文化背景支持,即需要一种不因循守旧、不做既有观念和理论、科技成果的奴隶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一旦通过文化的影响产生渗透,成为社会大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就会变成一种创新的信念,并成为人们创新活动的精神动力源。

  创新文化的形成对于消除和限制创新领域存在的不当竞争及相互压制现象至关重要的。人们一般都对创新表示赞同,做出积极支持的姿态,但实际上创新大多处于竞争状态,一部分人的创新的成功,往往意味着开展相同创新的人的创新工作的失败或成效减少。创新之间的竞争有时会演变成相互压制,这或许是人类竞争行为本性决定的———利益冲突主体之间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相互压制。在这种相互压制的环境下,让人们接受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理论上的创新。

  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就说过:一项新的科学真理取得胜利,并不是通过说服它的对手从而使他们认识到这一真理,而是由于它的对手最终都死了,而熟悉这一真理的一代新人成长起来。任何创新,当创新者间处于替代关系时,出现相互压制、相互封杀的举动几乎是必然的。当一个社会处处都是学霸、学术权威,并且思想禁锢到处横行时,这个社会的创新就会慢慢萎缩。这时,从事创新活动的人们知道决定自己命运的,不是自己在创新工作上的努力,而是能否得到学霸或权威的认可和支持,于是人们首先要寻找自己的人身依附———政界、商界、学界掌握创新资源支配权和话语权的权威。其后果是,这个社会的一切活动都会变得保守,从个人的思想到行为,最后直到出现文化上的保守。当一个社会在文化面上都是变得普遍保守时,创新活动就会逐步停止下来。当然,这种社会也并不是全然没有智力活动,但这种智力活动基本都是一种对既往的、凝固思想的重新咀嚼,目的或者只是为表达对权威的忠诚,或者只是进行一些低水平的注解活动,其本身已经失去了人类真实才智自我实现的价值,而沦为一种简单的谋生手段。我们可以称这种智力活动是一种创新活动的“异化”。消除这种“异化”,需要依靠创新文化的力量。

  所以,我们在高举“自主创新”这面大旗时,应当从文化根底检讨创新为什么长期不能“自主”的深层次根源。可以说,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是使我们的社会形成和保持创新能力的最基本的决定性要素。(作者是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