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习时报》文章:新路新策建设新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09:45 新华网

  新华网1月24日消息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第321期刊登文章《新路新策建设新农村》。文章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上世纪50年代就提过,现在再次提出,具有“鲜明的世代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新思路、新部署、新举措。即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加大固本力度,培育农业良性发展、农村自我造血、农民适应市场的自立机制、自主能力;同时,不要脱离“农”字根本。文章全文如下: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新中国成立之后,曾经两度提出:上世纪50年代就提过“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来。相隔半个世纪,我们党运用同一概念来标明自己的奋斗目标,是十分罕见的,这也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是其他词汇所难以替代的。

  新的世纪,在我们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又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提出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之后,经过对解决“三农”问题多年的探索与思考所做出的决策,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记。十六届五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精辟概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统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新思路、新部署、新举措。“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事求是地说,也始终是没有彻底解决好的“症中之症”。不走新路,不出新策,不多管齐下,恐难真正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从中央的精神看,新路子集中在两方面同时努力。一方面,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加大固本力度,培育农业良性发展、农村自我造血、农民适应市场的自立机制、自主能力。这关键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同时,不要脱离“农”字根本。万丈高楼平地起,不是一夜能成的事,也不是空中楼台从天降,更不是画在纸上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前景美好,但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必须埋头苦干,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地攻。新农村不是简单地“建新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更要突出科学发展观的统领,更要强调求真务实的作风,一定要从制度建设上严格把关,一定要从各地农村,特别是农民的具体的实际需要出发,防止个别地区、个别人把惠及亿万农民的德政工程、良心工程,变成新的强迫命令的“运动”、新的名实不符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林羊)

  【相关报道】

  特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再次解放农民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中国农村改革论坛:以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为题

  陈锡文:“五个五”破题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意义深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