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半月谈》文章:新春农村文化大舞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10:16 新华网

  春节临近,各地已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近年来各地诞生的一批富有活力的民间剧团和农民自乐机构开始披挂上阵,各展所长,为当地群众奉献出连台好戏。

  各地农村舞台热闹非凡,我们从中选择了几幅画面,让读者分享文化带给农民的欢乐。

  浙江:民间剧团红红火火

  浙江省今年春节期间将开展“万场电影进村放映”、“百场文娱演出下乡”等活动,专业剧团将为农民演出700多场。除此之外,大量土生土长的民营剧团将把触角伸到浙江农村的各个角落,在春节期间为农民献上丰富的节目。

  浙江现有民营剧团400多家。他们就像“戏剧大篷车”一样深入乡村,为农民演出越剧、婺剧、黄梅戏等传统剧种。这些戏,或者注重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演绎,或者展现与农民息息相关的生活故事,贴近实际,让农民看得“痛快”、“过瘾”。而与此同时,随着浙江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文化需求越来越旺盛,这些民营剧团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据了解,浙江民营剧团现在每年为农民演出14万场次,观众人数达到2.8亿人次,已经牢牢地占据了农村戏剧市场,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头戏。在浙江农村,平均每天有400多个村庄敲响开戏的锣声。许多优秀的民营剧团演员已经成为浙江农民心中的“明星”。

  春节期间,浙江省每个民营剧团平均每天将在农村演出两场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

  河南:为农村免费放映电影4000多场

  1月18日下午,冒着新年的第一场大雪,河南农村电影放映设备发放暨“优秀电影进社区”启动仪式在郑州举行,伊川、罗山、西华等20个省级重点扶贫开发县分别得到了崭新的流动放映车和流动放映大篷等电影放映设备。

  春节期间,河南省文化厅组织开展了主题为“优秀电影进社区”的大规模公益电影放映活动,组织各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在全省放映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电影百年百部优秀影片片目》所列影片、历届“华表奖”获奖影片和2005年上映的《为了胜利》、《任长霞》、《生死牛玉儒》、《百年光影》及河南省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村官李天成》等影片。全省总计放映电影6000场,其中农村放映场次不少于70%,将极大地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近年来,河南省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政府主导、财政扶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有偿服务”的发展机制,不断扩大全省电影放映网络。全省6556个农村电影放映队,每年放映电影32万多场,成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最近,河南被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全国农村电影改革发展综合性试点省。2005年,河南省文化厅争取到省财政资助资金240万元,购置了流动放映车、流动放映大篷、电影放映机和电影拷贝,分别发放到20个省级重点扶贫开发县。今后,还将每年为20个县发放电影放映设备。

  吉林:“三下乡”二人转唱主角

  眼下正是东北农闲时节,犹如一股股清泉淌入焦渴的土壤,吉林省一批批文化使者与科技工作者、白衣天使们一道,穿越于乡间小路,活跃在偏僻村落,为农民群众源源不断地送去他们所需要的文化、科技、卫生等服务,滋润着黑土地,为乡亲们送上“精神年货”。

  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吉林省的“三下乡”活动,仅文化下乡,就送图书下乡近千万册,送戏下乡5万余场,送电影下乡10万余场,观看农民达千万人次。而在送戏下乡的内容中,几乎都离不开二人转。

  起源于东北田间地头的二人转,通过一男一女两个人的说学唱跳,来演绎历史故事和风土人情,生活气息强烈,地方色彩浓郁,语言通俗易懂,曲调丰富优美,表演热烈火暴、幽默热闹,博得了广大农民的赞誉,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的说法。

  进入农闲以来,吉林省民间艺术团、长春和平大戏院、吉林省东北风剧团等城市里的专业和民间二人转团体,满载着对农民兄弟的深情,奔驰在乡间小路上。他们走到哪里,就把笑声带到哪里。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农民亲切地把剧团的演员称为“我们自己的角儿”。

  春节期间,红火的二人转演出,将一如既往,带给农民群众更多的欢乐。

  安徽:花鼓灯唱响淮河两岸

  春节前夕,安徽省文化部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除了组织“三下乡”活动之外,政府部门还积极扶持农村文化艺术团体,为基层农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

  花鼓灯是1000多年来流传在淮河流域以舞蹈和锣鼓等为表演形式的一种民间艺术,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东方芭蕾”。花鼓灯艺术有歌有舞,有情节和简单的小戏,深受群众喜爱。近年来,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民间出现了一批花鼓灯表演团体。有着“中国花鼓灯第一村”之称的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冯嘴子村,家家都有学习花鼓灯舞蹈的传统。2003年,88名村民自发成立了“花鼓灯农民艺术团”。2005年,该艺术团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先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三名农民演员被评为“优秀民间艺人”。这个团每年在淮河两岸周边县市和乡镇演出100余场,观众达40多万人次。

  海南:“琼花”唱响天涯海角

  为让劳累了一年的农民高高兴兴过大年,海南省各地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下乡”活动。艺术院团送节目下乡、电影公司送电影下乡,新华书店、图书馆到农村设流动图书点,举办赠、售书活动。

  作为元旦、春节期间系列文化活动的一部分,海南特色剧种———琼剧的演出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

  琼剧,俗称“海南戏”,被誉为“琼花”,是中国南部4大剧种之一,是海南、广东、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地群众和华人、华侨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她扎根民间,富有活力,被誉为“南海红珊瑚”。

  近期,海口市已开始在乡村上演多场琼剧。包括展现抗台风“达维”期间老党员风采的琼剧《巡堤》及《西湖公主》、《哑女告状》、《荆钗情》在内的众多剧目,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尽管室外有些冷,但一些老阿婆戴着帽子、穿着棉衣也坚持看戏,众多琼剧迷将演出场地围得水泄不通。据悉,这些琼剧将陪伴喜爱她的农民群众度过2006年的新春佳节。(王定昶 桂娟 周长庆 王雷 赵颖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