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乐在授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12:46 大众网-农村大众

  “乐在授艺,义满和田;恩比东海,情结昆仑”——新疆和田市干部群众赠送王乐义铜匾内容。

  1989年12月,王乐义搞的大棚取得了巨大成功。

  1990年这一年,他马不停蹄,在全县范围内传授技术:村里讲了镇里讲,镇里讲完

到县里。每次听众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同时,他还要到各个乡镇的示范棚里手把手地教。县里为他配了一辆吉普车,那年他跑了4万多公里。这年大年初一,他病倒在大棚里;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时,他生气的是自己的身体不争气,高兴的是全县一年发展了5130个大棚,并且全部取得成功,为农民带来了6000多万元的收入。

  当年,河北省考察团来村里考察之后,提出了要求:派技术员到河北。在征得县、镇领导同意后,王乐义派出了第一个技术员——村党支部委员、民兵连长王福民。第二年,河南、江苏、安徽、山西……全国各地都来向王乐义要人。从1991年起,村里一批又一批技术员分赴全国各地,迄今技术员已被派往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县市,他们所到之处,冬暖大棚迅速发展起来。直到今天,三元朱村仍有近200人常年在外,他们中有27人被聘为科技副镇长,2人被聘为科技副县长。

  技术员被派出去了,大棚到底搞的怎么样?这是“总指挥”王乐义一直关心的问题。不管外出还是在家,他每晚总是准时收看全国的天气预报。1991年腊月二十晚上,看完天气预报后,乐义就匆匆叫上司机和两名技术员连夜往安徽赶,因为那里刚下了一场大雪,宿县西寺坡区刚刚搞起了400多个大棚,仅技术员王继文自己应付不了。一夜急行500多公里,第二天早上7点多钟,他们的吉普车开进了西寺坡,区里的领导面对这帮“从天而降”的山东汉子时候,眼睛禁不住湿润了。

  1993年6月,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的宋汗良慕名来三元朱参观,当即就被一棚棚的五颜六色陶醉了,情不自禁地发出邀请:“乐义啊,新疆的群众吃菜是个大问题,你能否帮着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王乐义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当年7月9日,他带着6名技术员踏上了新疆的土地,当年就结出硕果:12月15日,哈密地委书记给王乐义打来电话:“王书记,我们的大棚成功了!黄瓜每公斤26元,比你们山东都好!”就这样,13年来王乐义拖着从死神手中夺回的病残之躯,13次亲赴边陲,成功解决了新疆人一年有8个月吃菜靠外运的历史。1995年,他又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成功帮他们发展起了蔬菜大棚……

  除了走出去,王乐义及三元朱村每年还免费接待十几万人次参观学习,生活困难的,王乐义还要免费提供食宿,甚至是种子、农膜。1996年4月12日,云南省昆明市怡梁县蓬莱乡的段云华、段云良姐弟俩来找王乐义:“我们都是下岗工人,想学大棚技术,到了好几个地方,都不接收我们,最后还是一位在河北的寿光技术员让来找您。”王乐义和蔼地对姐弟俩说:“放心吧,你们这就是到家了。”并给他们指定了老师。学成回家后,王乐义还给他们寄去了20斤豆种,几个月后,姐弟俩打来电话:大棚见效益了,不到俩月就挣了7000多元。这么多年来,来三元朱学习的到底有多少人,数也数不清了,他只记的一天讲过21次课;至于无偿资助过多少困难学习者,他根本也不记得了……

  近20年来,王乐义就这样不知疲倦地播洒着生命的绿色。白山黑水间,草原戈壁上,到处印记着他的心血,到处流传着他感人的故事……

  本报记者王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