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车队路还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16:01 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李远飞

  完赛与冠军之间,中国车还有多长的路?

  第28届达喀尔拉力赛上,中国车队创纪录地达到4支,中国车手创纪录地升至6人。当五星红旗连续三年飘舞在达喀尔拉力赛的终点玫瑰湖畔时,许多国人也许已经开始期待和

梦想,中国车队和车手能够在未来的比赛中赢得一个赛段的冠军,甚至有朝一日赢得比赛总冠军。但是当获得本届达喀尔拉力赛第19名的徐浪,面对“中国车手如果有更好的赛车能否杀入前10”的问题时,徐浪冷静地表示,即使拥有了那样的赛车,目前的中国车手也难以驾驭它。言外之意就是,中国车手虽然能够实现连续完成达喀尔拉力赛的壮举,但是距离冠军,甚至更好的名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达喀尔考验车队实力

  其实,参与比赛的并非只有车手。在每名车手的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团队在支持着。翻开中国车手和中国车队至今参加的连续四次达喀尔拉力赛记录,我们不难发现4次完赛记录有3次来自帕拉丁车队。从2004年郑州日产尝试性地派出卢宁军参赛开始,最近两届达喀尔拉力赛中,他们都派出了包括两辆赛车以及庞大补给维修车队在内的大队人马。在周勇和徐浪身后的大队人马中,既有外籍领航员,又有负责吃穿住行的领队,还有大批的维修人员以及翻译等辅助官员。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才保证了赛车和车手能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比赛当中。

  帕拉丁车队2004年才涉足达喀尔拉力赛,当时几乎对达喀尔拉力赛一无所知。但是他们通过聘请经验丰富的外籍领航员,不仅能够很快地融入到比赛及当地文化背景中,更重要的是得到了活的“路书”。与之相比,代表中国人首次出现在达喀尔赛场上的刘大地和罗丁,由于是个人参赛,所以在后援支持方面与日产帕拉丁车队相去甚远,以至没有能够完成到达终点的理想。从这一点来看,尽管在第28届达喀尔拉力赛中,中国车手和车队的数字空前上升,但是要做到全部完成比赛,必须在未来的实践中借鉴成功车队的运作模式。

  达喀尔考验赛车改装

  对于挑战极限的达喀尔拉力赛而言,赛车的改装如何直接关系到车手的成绩。而赛车改装,需要的是技术和资金的支持。这两点,与国内汽车工业、汽车市场以及赛车运动的开展休戚相关。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近些年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是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中国参加达喀尔拉力赛的赛车,都需要通过国外专门改装。2006年完全依靠自主改装的国产品牌江铃汽车,刚刚进入非洲赛段,就发生问题退出了比赛。这说明目前国内的赛车改装水平,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赛车的改装,还与中国汽车运动的发展以及汽车市场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汽车运动发展到什么层次,会直接反映到赛车的改装上。一套在国内足以获得冠军的改装方案,到了达喀尔也许仅能帮助车手完成比赛。因为对比赛认识的差异,决定了对改装的理解。汽车改装作为一项花费昂贵的投入,还必须与赞助商在国内的市场拓展战略相配套。赞助商不会在一款大众车型上投入巨额费用进行改装,特别是对于国内汽车生产厂家而言。因为他们面对的市场,只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人群。以帕拉丁车队为例,他们花费在每辆赛车上的改装费用不超过60万元人民币,这与国外大车队动辄上千万元的改装费用相比,如同九牛一毛。原因就是一个面对的是中国市场,一个面对的是全球市场。

  达喀尔考验车手素质

  作为达喀尔拉力赛的实践者,车手无疑是所有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中国车手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不仅有卢宁军这样的老将,也有徐浪、周勇这样的中间力量,更有门光远、陈和皇这样的年轻人。中国车手已有7人13次出现在达喀尔拉力赛上,但是这个数字相对于庞大的达喀尔车手队伍而言,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在世界其它各类越野拉力赛中,中国车手几乎没有涉足。国内从A点至B点的越野比赛,也是在2005年刚刚开始。由于缺少实践和比赛的机会,中国车手在最近两届达喀尔拉力赛前,都在车队的支持下进行了赛前沙漠训练并参加比赛进行热身。车手周勇说:“达喀尔拉力赛中的许多国外车手,都已经有了十几年的达喀尔经历,并且许多是从参加摩托车赛开始的,他们对比赛的理解和经验,是我们无法比拟的。”小将门光远也表示,尽管连续两次都没能完成比赛,但是每一天都是在学习、体验和总结中度过的。徐浪更是明确地说:“即使有了性能和改装更好的赛车,以目前我们的水平,也未必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因为我们还不具备驾驭更好赛车的综合能力。”

  在中国经济大踏步前进,世界著名汽车厂商纷纷登陆中国,顶级汽车赛事纷至沓来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汽车工业、汽车市场、汽车运动以及汽车人口都在快速发展当中。但是,我们应该冷静地看到,在达喀尔拉力赛中,中国在连续完赛到夺得冠军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网络编辑:陈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