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回乡前再为上海献次血——他们留下了温暖的背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02:01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俞立严周文天 责任编辑 周浩

  昨天下午,上海火车站南广场,67袋带着体温的鲜血,来自67位为上海奉献了一年、即将踏上归途的外来务工者。

  他们默默无闻,为这座城市增添亮色;他们起早摸黑,只为过年口袋里的薄薄一叠

;他们憨厚朴实,总是憋出一句“我喜欢上海”……

  回家前,他们留下的是可以拯救生命的鲜血。

  “我喜欢上海,非常高兴为上海献血”

   早报记者 俞立严

  鲜血从刘春辉的手臂流淌出来时,这个23岁的河南姑娘神情坦然。透过采血车的窗户,她能看到上海站拥挤的人流,和他们中的许多人一样,她还没能买到火车票,等待她的将是艰辛的旅途,但即便这样,刘春辉还是选择在离别上海前为这座城市献出自己200ml温暖鲜血。

  

回乡前再为上海献次血——他们留下了温暖的背影

  来自河南的罗菊萍挽起袖子无偿献血,却把营养品牛奶让给了自己儿子喝。 孙炯图

  “我没带以前的献血证,咋办?”这是刘春辉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事实上,这名长相清秀的姑娘已经有4张无偿献血证了。她说,献血,就是当她发现采血车的第一反应,虽然当时身边的男友一脸不快。

  男友夏涛和刘春辉一样都是河南商丘人,两人一起南下打工,每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辛苦一年没存下什么钱”。而远在商丘的老家,刘春辉也是姊妹众多,家境并不宽裕。

  “要献就献无偿的。”虽然日子过得还很穷,但是刘春辉的态度却异常坚定。

  然而,夏涛犹豫了。“不怕你笑话,他一定不肯让我上采血车。”刘春辉红着脸,很不好意思地说,她和夏涛马上就要结婚了,也很想要个孩子,身为男朋友的夏涛说非常担心献血会对刘春辉的身体不好。“我知道他是在体贴我,但是我还是要献。”刘春辉说。

  终于,当刘春辉躺在那只有50平方米的采血车上时,夏涛依然静静地守候在她身边,眼神中充满了关切。

  “我不怕,也没有什么忌讳的。”刘春辉坦言,虽然接下来回河南老家的路还很长,再加上这些天老家大雪,她明白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她相信自己还是能平安度过。

  200ml的血就这样在刘春辉的坦然面对中从她的身体里缓缓地流到采血袋里。“最后我的血要是能救了人,我是最开心的。”献血后的刘春辉道出了她的心愿。

  其实,刘春辉人生的第一次献血就是在她最初从老家来到上海打工的时候,在人民广场的无偿采血车上挽起了袖子。“我喜欢上海。”刘春辉毫不掩饰她自己对这座城市的感情。

  刘春辉说,她曾经亲眼见到过病人急需要输血的时候有多么紧迫,她是A型血,医生曾经明确地告诉她,A型和O型就是上海现在最缺少也是最需要的血型。“我愿意为上海人做点什么。”事实上,昨天她的回报只是补充营养的一包饼干和一杯牛奶。

  与以往不同的是,昨天在火车站的采血点推出了为无偿献血者拍照留影的特别服务,每一名献血者可以即时拍一张照片,并写下一段感言。轮到刘春辉,她写下:“我喜欢上海,非常高兴为上海献血。”而在照片上,刘春辉笑的也是那样开心。 刘春辉 女,23岁 河南商丘人,在沪4年 曾献血5次 她的寄语:“我喜欢上海,非常高兴为上海献血。”

  

  “我没什么文化,但我的血是热的”

  早报记者 周文天

  来自安徽怀远县的28岁小伙子陈国胜,在上海工作已经5年了,是一名厨师。这次春节回家,他挎着一只包,从人群中径直走到无偿献血咨询点。

  “您好!请问您想献血吗?”血液中心的采血护士笑着询问,陈国胜点了点头。医务人员递给他一张《自愿无偿献血登记表》,并问:“请问上次献血满了6个月吗?”陈国胜掏出自己的两本《献血证》,上面密密麻麻地盖满了红色的印章。

  陈国胜在上海已经献血5次了,从最近的记录来看,2005年5月24日,闸北;2005年7月18日,七宝;2004年12月20日,闵行;2003年12月13日,闸北,2002年6月1日,闵行。

  他说,“昨天来排队买票时,身上带着《献血证》,但等票买到手时,采血点已经下班了。今天准备回家,我就再来。”一个回家的异乡人,随身带着《献血证》,这个细节,出乎记者的意料。他的回程火车票是25日凌晨2点,但24日下午1点多就来到南广场,“我怕又错过了采血点的上班时间。”陈国胜道出了自己提前10多个小时候车的原因。

  “这里环境很温馨,工作人员态度也很好,她们这么热情,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他边说边卷起自己的衣袖。

  他说,他老家还有父母,都是五六十岁的农民,靠种田为生,哥哥因病去世,现在他成了家里的独子。每月一千多元的薪水,在郊区租了一间房子,200多元的月租,此外,每月给年老的父母汇去300元,5年来从没间断过。

  在上海生活5年,他能听懂五成上海话,他说:“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以前在新闻里经常听说,每到春节,大城市里血库都缺血,病人急着要输血,假如没有血源的话,那就危险了。”陈国胜临回家时,依然不忘记为“第二故乡”做点事情。

  他笑着说:“我没什么文化,但血是一样的,都是热的。”

  他写下自己对上海的感言:“我喜欢上海,我愿将点滴奉献给社会。” 陈国胜 男,28岁 安徽怀远,在沪5年 曾献血5次 他的寄语:“我喜欢上海,我愿将点滴奉献给社会。”

  记者手记:一群可爱的外来务工者

  春节前夕,来到上海火车站,并非采访众人关注的春运,但我却完全被春运中他们的爱心所击中,并被彻底地打动。这是怎样的一群可爱的人啊!在过去的一年里,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和他们的汗水盖起了这座城市的高楼大厦,为上海市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做了无数微小却不可或缺的工作。

  现在,佳节临近,他们要回家了,火车票汽车票都并不好买,即便是买了票,他们回乡的旅途也并不轻松。在南广场,我眼前的他们,无不是大包小包,肩抗手挑,有的还带着孩子,神情疲惫,而少数旅客甚至向他们投来厌弃的目光。

  然而,正是他们,在经历一天一夜的排队才买到票的时候,在辛苦一年赶着回老家结婚的时候,在为赶不上回家过年的车焦急万分的时候,却都心甘情愿地奔向了同一个地点,一辆为挽救上海人的生命而设立的采血车,没有任何报酬。

  昨天下午,有很多的旅客和市民围住了贴有他们中每一个人无偿献血后照片的宣传牌,每张照片上都书写了他们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喜爱,对上海人的好感。一位负责采血的护士告诉我,她自己是上海人,看到这个场景,已经被彻底地感动了。而在我看来,这无疑就是一座洋溢着他们爱心的丰碑。

  这个活动还将在今后几天继续,气象预报说,期间户外的温度都会非常低。但是,我却真切发现置身于他们中间,能感到温暖,一股和他们的血液一同涌出的暖流,让我们记住这些可爱的人———无偿献血的农民工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