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自我中心产生矛盾分歧彼此让步体现和谐进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03:29 中国青年报

  从前我们在讨论问题时总是强调要“达成共识”,现在我们说“达成妥协”。

  每一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看待这个世界的,而每一种观点的形成都带有我们自身的深刻烙印。从这一点上来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共识”。

  现今社会各领域分工越来越细,价值观呈现前所未有的多元化。而我们要在这样的

社会和谐发展,必须依靠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和配合。因此,彼此的让步、妥协显得尤其重要。我不同意你的某些观点,但我们可以在共同的目标下协同前进,相互妥协体现出的是对彼此的尊重、对共同事业的推动诚意。

  这几篇文章都用了“妥协”这个词,但个中情况都不相同。所以对于妥协,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旗王”,一开始他是个“愣头愣脑的愣头儿青”,“敢和上司顶牛,为不起眼的小事和同事较真”。生活中这样的人不少见。他们的优点是敢于坚持自己,即使在权威和暴力面前也不动摇,这是值得敬重的。但是,当这种品质用错了地方,或者“度”没有把握好,就会产生困惑。

  比如,对生活中的小事较真、固执己见,不给别人台阶下,就成了别人眼中的“犟骨头、愣头儿青”。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如果总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觉得就是自己对,人家都是错的,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可以形容他,叫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人通常是不受欢迎的,因为他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

  在生活中有了分歧,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思考中去调节自己的行为,像旗王这样,最终跳出了自我为中心的妥协是成熟的表现。而“老师道歉”的故事也是这样。起初,“老师”要面子、要师道尊严,却没有看到学生也需要被尊重,后来他明白了这一点,并决定向学生道歉。表面上看,他似乎向自己的学生妥协了,丢了面子,没了尊严,但实际上,丢掉了所谓的面子、敢于承认自己错误的老师,只能更有尊严、更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当我们跳出自我为中心,去理解他人,然后做出某些让步,这样的妥协是积极的有益的,它会增进你与他人的情感距离,调节你的人际关系。

  我们常说理解万岁,就是因为理解在生活中并不多见。“木子”在通宵达旦工作之后,第二天却因为意想不到的事情影响了临场发挥。这个时候,领导毫不客气地批评了他。他的感觉只有两个字“委屈”。可以说,领导并没有理解他,而他也没有理解领导。

  在工作中,领导没有义务要照顾你的情绪,他要的是效果和对他的服从。木子没有看到这一点,才有了辞职的结果。工作中上下级关系往往只是服从与被服从,并不要求理解。所以下级向上级妥协的情况很多。正因为如此,日本的一些企业会给员工提供写有领导名字的沙包,供员工出气。也算是上级对下级的一种理解吧!当然,一个优秀的公司,上下级之间也是需要沟通和理解的。

  家庭是温情脉脉的地方,亲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可是非常态的存在也很正常,所以就有了王静雅的故事。青春期的孩子总是比较叛逆,家长用打压的方法,想让孩子妥协,往往适得其反。好在后来,妈妈安慰了受伤的女儿,女儿也理解了妈妈的良苦用心,家里又充满了温情。我想,如果在矛盾的开始,妈妈试着去理解女儿的心思,尊重女儿的想法,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强制执行,也许女儿就不会反抗得那么激烈,直至冷战了。

  由于唐丽萍的妥协,唐丽萍与绿和解了,虽然她们的关系完全解冻,又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同学,但由于她们缺乏对吵闹事件的沟通,所以,她们不能碰那件不愉快的往事,如果唐丽萍在妥协之后还能和绿共同面对曾经的摩擦,对当时的事件进行交流沟通,达成一种理解或共识,那么这样的妥协就会更有意义了。

  在我们的中国文化中,“妥协”一词让人感到更多的是一个贬义词,他会让人联想到“退让”、“软弱”、“屈辱”等意义和感受。妥协的情况有许多种,但我想,假如这一切有理解和交流作为基础,就有了相互的尊重,也就没有了妥协的屈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