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仇富”对面是“欺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06:38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仇富”对面是“欺贫”
■富人应该对整个社会抱有更大的责任感和关切,如果他们不能发展出这种责任感,仇富的心理就会加强。

  ■作为“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杜维明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有何看法呢?

  主题词:儒商

  对中国的商人或企业家,有一种好的称呼叫“儒商”,从现代意义上说,儒商就是企业界的公共知识分子。至少,这种人是关切政治、注重文化的。他扮演的角色不仅是一个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个积极的社会参与者。“儒”的意思是学者、知识分子,儒商就是有知识分子性质的企业家或商人。

  能不能把儒商理解为做好事的有钱人呢?不能这么说。用孟子的话说,要有很多条件才能够成为“儒”:他要有一定的自主性,还有社会性。他对社会有良知和关怀,对文化历史有丰富的感受,还有一种“替天行道”的情怀。说儒商是做好事的有钱人,到底他为什么做好事?他做好事是为了继续赚钱,还是出于某种信仰?有很多值得考虑的因素。

  按我的理解,企业家成为儒商,是因为他从事商业活动的时候抱有很多儒家的理念,这是促使他成功的一个条件,而不是说他完全都没有这些理念,现在赚了很多钱,想寻找某种精神寄托,于是找到了儒家,所以叫他儒商,不是这样的。

  我觉得中国企业家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很多企业家对于自己的社会责任越来越有主动意识。

  主题词:社会责任

  在西方,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主要是通过基督教的陶冶,产生了强烈的服务社会的意识。他们创办企业不仅是要谋求自己的物质利益,更是为了实现与社会公益有关的理想。中国的企业家也开始有这个自觉。比较明显的是他们在创造事业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文化,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更有兴趣,力图通过对这些文化的理解来巩固和发展自己的事业。

  当然,有相当一部分国内企业风气不是很好,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中吃喝玩乐之类的现象比较多,在管理上透明度、公信度都不够。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企业和企业家怎么能够更上一层楼,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更积极的贡献,现阶段看起来还有待努力。

  在西方国家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很多大企业家都有慈善基金会,比如盖茨、福特、洛克菲勒等,这些企业家提供了巨额资金,但是提供资金以后他本人并不直接干预基金的运作。这些大的基金会都有一套专业、独立的运作机制,不受捐赠者直接控制。

  其实我们看影响世界发展趋势的很多潮流,比如说妇女平权运动、生态环保运动、扶贫减灾运动,还有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背后都有这些民间基金会的推动和扶持。在西方,慈善事业政府的力量是有,但相对来说没有民间的力量大。

  主题词:仇富与欺贫

  从2004年到最近,国内舆论有很多关于“仇富”的讨论,“仇富”的心态对社会发展非常不利,应该消除。但要消除“仇富”,首先要杜绝“欺贫”。也就是说,富人对穷人的鄙视、傲慢,觉得有钱就高人一等,对其他人根本不摆在眼里,这种现象是非常危险的。

  根据统计,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出了很多发达国家,包括美国。不仅如此,由于真正完善开放的市场经济还没有出现,所以富人在很多地区不是完全靠自己的竞争力,而是靠很多不公平的因素造就的。在这种情况下,富人和各种既得利益者掌握了大量社会资源,有影响力,有信息,有经济文化地位,他们应该对整个社会抱有更大的责任感和关切,如果不能发展出这种责任感,仇富的心理会加强。

  “欺贫”的态度是很危险的,个别的欺贫现象被渲染一两次,整个富裕的阶层在社会上受非常大的指责。这个情况在海外的华人经常碰到。比如印度尼西亚,华人大概只是4%,但是所掌握的非政府控制的民间经济大概是60%,这样大的经济力量如何远离不健康的政治势力,而大量的投入到向社会回馈的公益事业中,不仅是应该做的事情,而且也是为华人群体创造稳定的社会基础必须做到的事情。现在国内也面临这个问题。

  主题词:企业家地位

  在美国,我相信企业家的地位要比政客高很多,影响力更大。美国政府,不说地方政府,包括联邦政府,只是社会层面的一种力量,它相对其他社会力量来说并不特别突出,不像中国,政府的影响太大了,涵盖了其他所有的力量。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在美国参加过很多研讨会,其中有参议员,有媒体主持人,有企业家,还有学术界的人,每一拨人都能感觉到彼此在塑造社会上的影响力。政治人物说,我们有一些事情是办不成的,也许媒体的影响大;媒体说我们不能渲染,也许是你们资本家影响大;资本家说我们有许多做不到的事情,也许你们学术界的人影响大。

  像这样,在一个市民社会或者叫公民社会里,政府、企业、媒体、学术甚至宗教等各种不同的社会组织,可以互相制衡,互相参照,互相吸取,都能发挥他的积极性,社会进步的空间也就很大。④5

  杜维明哈佛大学教授“新儒家”代表人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