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党建进展大 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07:07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1月25日电“十五”期间,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也得到了全面推进。人民日报报道,2001年,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硕果累累,中央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给全党吹来新风;2002年,党的十六大顺利实现中央领导机构的新老交替;2003年,抗击非典彰显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容应对危机能力和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2004年,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成为全党共识;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不断加强的党的自身建设,使人们对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更加刮目相看。 一条脉络深入人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成为党的建设主旋律 关键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2000年提出至今,这一重要思想已渗透到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一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观念,已在广大党员干部头脑中深深扎根 2006年元旦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江西省九江市地震灾区,冒着袭人的寒气,进帐篷、到学校、访灾民、看病人,在隆冬季节,给灾区人民带来了暖暖的春意。 在过去的5年中,类似的情景,曾一次又一次打动中国人的心。每年农历除夕,中央领导同志或来到贫穷的农村、或去往受灾地区、或亲自到湿冷的井下,给普通群众拜年,和矿工们一起吃年夜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也纷纷行动起来,帮农民工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给困难群众提供救助……他们用不同方式,诠释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践行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2000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以来,5年中,这一重要思想在各项工作中得到体现,并不断被深化。从浅显而深刻的“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流行,到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要求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成为主旋律,这一主脉络已日益深入人心。有专家认为,经过几年的反复教育和实践,“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已在广大党员干部头脑中深深扎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成为广大干部的座右铭。 正因为如此,我们党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克服了5年中的一个个困难和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的余波、非典肆虐的冲击、世界经济总体低迷的压力等,使国家步入了健康前行的轨道,跨上发展的新台阶。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更是把这一主脉络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为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两根主线更加清晰: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在全党扎实开展 关键词: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仅2003年到2005年底,全国培训党政干部就达1600多万人次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全党6900多万党员走进先进性教育“课堂”,共同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200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八十个年头,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命运,有了更多的思考。 “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面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做出了清醒而响亮的回答:“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党的十六大,首次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写入大会报告,并具体提出了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五种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并明确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全党提高执政水平的“五种能力”,使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成为“十五”期间党的建设的一大亮点。 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央先后在井冈山、延安、上海浦东设立了3所干部学院,并在全党组织大规模干部培训。2003年至今,全国参加各类脱产学习培训的党政干部就达1600多万人次。与此同时,中央推出《干部任用条例》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措施,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党的执政能力在应对自然灾害、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挑战、宏观调控等方面,得到了充分展现。 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相辅相成———党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永葆先进性,才能肩负起历史使命,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入手,就抓住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两根主线。 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有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部署,全党6900多万党员参加的、党内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拉开了序幕,并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三举并行效果显著:“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初步确立 关键词: ●《实施纲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加强党内民主———回归党章,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为“十一五”反腐败工作定下基调 2005年底,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因受贿罪被依法惩处。 人们从又一名省部级高官的落马,感受到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和力度,同时更寄希望于一道新的“防火墙”,能够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这新的“防火墙”,就是中央总结历年反腐败经验教训,在“十五”期间推出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 “十五”期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然而,积改革开放多年之经验,中央的应对更有章法:2001年,十五届六中全会,推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2002年,十六大通过了新党章,更加强调党内民主;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勾画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景;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反腐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2005年,惩防腐败体系正式出台……海外媒体评价,中国共产党强调“选拔干部要透明化和加强监督体制”等制度措施,有助于彻底纠正党内腐败现象。 2006年新年伊始,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提出要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表明在“十一五”期间,党将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不断发展党内民主,全面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进! 编辑点评:“十五”期间,经济建设硕果累累,为“十一五”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十五”期间,党的建设成果丰硕,为“十一五”的发展,提供了更为稳定和强大的思想和组织动力。 “十五”的实践表明,要应对国内外各种矛盾和困难的挑战,不断开拓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就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根据形势的变化,持之以恒地加强党的建设,与时俱进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也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总结建党85年的历史经验,巩固和发展“十五”期间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优秀成果,“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定能成为美好的现实。(崔士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