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走进孩子的心灵——贵州省中学生心理教育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08:50 贵州日报

  学习,不是生活的全部

  随着升学压力的加大,中小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而这些中小学生大多不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告诉父母、老师,而是闷在心里,或是选择写日记、写纸条等方式表达。

  近日,遵义市十一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活动,学生们纷纷把自己平时憋在心里已久的话写了下来:

  “给我一个自由的空间,相信我会比现在做得更好、更出色。”

  “希望你们不要随便翻看我的日记。”

  “希望你们不要给我制定过高的目标。”

  “希望你们能尊重我的意见。”

  “考试差了能不能对我说一声:‘这次没关系,下次再努力’。”……

  一名初三女生告诉记者,她与父母“没有共同语言”,在父母眼中,她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但我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也有我的世界,学习只是我五彩缤纷世界的一部分。”

  中小学校心理教育是空白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和高校的多方重视,高校纷纷设立了心理学课程,并开展多种活动以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然而,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却一直被社会忽略。

  遵义市十一中校长彭一五对记者说,现在市内的中小学校大部分没有心理老师,也没有心理指导课,有的学校有“悄悄话”信箱等设施,原本是希望学生能通过这种方法向自己的老师说说心里话,教师也可以凭此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心理辅导,但许多学生害怕老师的批评,或出于对学校的不信任,不愿意与老师沟通。

  以平等的心态走近孩子

  2005年12月17日,遵义市十一中对学生家长进行了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专题讲座,目的是达到家校合作,共同学习和探讨有关家庭教育问题。

  遵义市第八中学德育处肖主任说,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家长和学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彭一五认为,信任和理解是家长和学生实现良好沟通的桥梁和保证。不要用自己的思维习惯去理解孩子,要学会倾听和学会接纳孩子的观点。

  前不久,“知心姐姐”卢勤在该市进行了一场主题为“我给孩子更多的空间”的专题讲座,卢勤认为,导致不少中学生轻生的主要原因是其独立人际交往的能力薄弱,也即平时所说的“EQ”低。

  现在城市里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受到父母溺爱,独立与人交往的机会不多,突然遇到问题时常会茫然失措,不懂得排解内心的压抑。遵义市教育局教研室从事学生心理研究的邱老师表示,要防止青少年的自杀倾向,根本就在于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和情感教育。家长们应多学习孩子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注意观察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细微变化,有意识的锻炼孩子的耐挫能力。学校方面则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重视专业心理老师的作用,有意识地为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心理讲座。作者:张荼縻 陈富强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