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与年有关的济南老话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02:53 舜网-济南时报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了“大年下”。年,是由古代丰收祭祀活动演变而来,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如今,农耕社会已瓦解,城市文明成为主流,信息时代已经到来,过年的方式(所谓年俗)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许多人甚至在喟叹:年味淡了。年味到底淡不淡,留待那些感兴趣的人去评说。倒是在年来临的时候,回忆一下老济南人关于年的一些老话儿,也颇有趣味。

  年下(音niánxia):最早的“年”字,见于《谷梁传·宣公元年》:“五谷大熟谓之年。”这是“年”的来历和本意。济南人把“年”前后的一段时间,称为“年下”。有时为了强调,也说作“大年下”。如:“大年下的,怎么说个话这么熟米得慌。”除了“大年下”的说法,还有“小年儿”的叫法,指的是腊月二十三辞灶王那天。“年根子底下”,指的则是临近春节的前几天。

  年时(音niánshi):“年时”不能顾名思义理解为“过年的时候”,它在济南话中的含义,指的其实是“去年”。“这双鞋是年时买的”,意思是这双鞋是去年买的。刚过年不久,人们在说“年”前不长的那段时间时,叫作“头年儿里”。如说:“头年儿里将(刚刚之意)买的新衣裳,穿了没俩月,就出了窟窿。”

  大尽(音dàjin)、小尽(音xiǎojin):济南人把农历的“大月”、“小月”称作“大尽”、“小尽”。“大尽”每个农历月有三十天,“小尽”只有二十九天。逢腊月是大月,这个“年”就叫“大尽年”,反之,就称为“小尽年”。今年腊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腊月二十九那天就是“年三十儿”,是“小尽年”。过去有个笑话,类似今天的脑筋急转弯,说有人问一智者,“天有多高?”智者答:“大尽,七天打个来回;小尽,六天打个来回。”说的就是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到年除夕家家户户请回灶王的这段往返时间,大月为七天,小月为六天。

  打春:济南人把“立春”这个节气称作“打春”,是有来历的。古时,每逢“立春”时,官方都要组织迎春仪式。老济南东关长盛街曾有一座春神庙,过去每年的迎春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的(清朝定制:迎春活动在东郊举行)。整个仪式中,有一个“打春牛”的活动,颇为热闹。拜完春神后,仪吏便以五彩鞭抽打备好的土牛或纸牛,边打边念念有词:“一打一元复始,二打双喜临门,三打三阳开泰,四打四季来财,五打五谷丰登……”打毕,将“牛”击碎或焚化。事先装在“牛肚”中的食品纷纷落地,人们哄而抢食,以图吉利。所以,古书上说“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如今,打春牛习俗已湮灭,“打春”一词却作为济南人常用的鲜活语言保留了下来。

  嘀嘀筋儿(音dídijinr):嘀嘀筋儿,是过去儿童过年期间常玩的一种小型烟火玩艺儿。点燃后不断冒出火花并发出啪啪声响。那时,一挂火鞭(小鞭炮)加上几把“嘀嘀筋儿”,小伙伴们的春节便会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了。临近年根儿,孩子们一听“卖嘀嘀筋儿的”来了,便向大人讨上几分钱,买得几把。入夜,点燃一根,边在街上跑边挥舞着手中的“嘀嘀筋儿”,大声唱道:“嘀嘀嘀嘀筋儿,冒火芯儿,一分钱,买十根儿。”满街筒子到处闪着一星星火花,夹杂着此起彼伏的炮仗声,年味便浓烈起来了。

  五麻日(音wǔmarì):正月初五,又叫“破五”,老派济南话又把这一天叫作“五麻日”。这大概源于中国民俗里的“五忙日”。俗信认为,这天不能动土,为不吉之日。

  还有两天就“年三十儿”了,借用学者季羡林先生的话作为本文结尾:“年,像淡烟,又像远山的晴岚。我们握不着,也看不到,但当它走来的时候,只在我们心头轻轻地一拂,我们就知道:年来了。”□张继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