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门槛”导致地下经济盛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03:49 中国青年报

  最新一期《瞭望新闻周刊》载文称,有些城市的政府管理部门层层加码抬高“合法经营”门槛,非但未能达到“规范市场秩序、减轻管理压力”的初衷,反而催生出大量的“不合法生存”人群和地下经济,并进而致使城市管理成本抬高,利益冲突激化,寻租空间增加。(《瞭望新闻周刊》1月23日)

  文章使用“地下职业群体”的概念,对被城市管理者以“打造现代城市”等种种堂

皇理由,排斥于合法经营大门之外的人群加以概括。在城市的“高门槛”下,由城市贫困人群、下岗工人、农民工以及失业的大学生等构成的人群,始终无法实现“阳光化生存”。他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但主要依靠“非法手段”自食其力谋生;违反政府经济管理政策法规,但不具有刑事犯罪性质;因为办不下所以干脆不办理任何经营证照,不“注册经营”,也就“不需要”执行国家技术质量标准和管理规范;更由于不在体制之内,事实上也就一直游离于政府的相关监管之外。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城市管理由此也陷入了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因为某一行业市场混乱、问题重重,政府才抬高其市场准入门槛。于是,小业主被赶走从而转入地下,而整体市场进而变得更加混乱。必须指出的是,社会还因此增加了诸多不稳定隐患,权力寻租、不公平竞争、就业形势进一步恶化等弊端,也势必在所难免。为此,有城市问题专家建议或呼吁,有关方面应尽快转变“以挡代管”这一过于简单化的城市管理思路,与其逼着这一群体转入地下“与政府周旋”,不如降低门槛以使其回到体制内进行合法化经营。

  毋庸置疑,地下经济的盛行与简单化管理思路相关。而抬高就业、创业门槛从来就不是科学的社会经济管理方式。“予我长袖,我方能善舞”,“地下职业群体”原本也是市场经济的组成,可在政府部门人为地抬高了准入条件后,就被彻底排斥于合法的市场之外。参与市场竞争却不能名正言顺,反过来也就不断刺激其通过非法渠道和手段以获取经济利益。认识到这一点,就不难发现,放宽市场准入、降低不合理的高门槛,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途。

  事实上,如何活跃市场经济因子、改善创业投资环境,理应是谋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必研科目。而市场能否实现平衡、健康发展,往往与政府的管理政策和管理体制休戚相关。在大量人群被推入违法经营的生存状态后,管理者的寻租空间势必因此加大,腐败行为势必滋生蔓延,而城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矛盾频发,社会不稳定和谐因素势必也因此而增加。依笔者之见,城市管理方式的不科学或管理眼光的短视,不仅直接使得市场竞争的公平性进一步丧失———资本大的、条件好的,在市场上如鱼得水,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强势地位,获取更多的垄断利益;小业主则愈加难以与之合法竞争,同时也使得城市管理工作陷入疲于应对的窘境,监管成本高居不下,“监管死角”丛生。正如有关专家所指出的那样,“规则的不平等也造成了竞争的不平等、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等”,长久下去,后果也许会超出想像。

  鼓励自由竞争、创造条件形成竞争氛围并维护市场的良好秩序,真正从有利于不同的市场经济主体更好地发展角度施政,才是政府部门理性、负责的做法,也是走出城市管理“高门槛”怪圈的必然要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地下职业群体”的出现,也将一个旧话题重新纳入人们的视野,即,中国经济要想走向稳健成熟,中国社会要想实现稳定和谐,政府的管理思路就必须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迅速转变职能,改革创新体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