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成员实现特定利益 中国会员组织-另一种"单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10:34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按共同需要和共同利益组织起来的这种“单位”,成员通过互益的方式,实现自己特定的需要和利益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目前的会员组织是否可以看作社团的一种形式?

  于海(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上海最早研究社团的学者之一):社会社团的组成有三种形式,首先是互益性质的利益性团体(如行业协会)和精神性群体(如联谊会);其次是公益性质的志愿服务团体(如志愿者协会)和社会参与团体(如社区共建委员会);最后是民间性的官办半官办社团(如个体劳动者协会)和民办社团(如业主委员会)。

  俱乐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团,虽然有些非营利组织也赢利,但这种赢利不是用来分红的。俱乐部是种特殊的经济组织,绝大多数俱乐部是封闭的,只有成为它的会员才会为你提供服务,是种不同于企业的组织。

  会员制不对市场开放,服务的性质不是购买服务的方式,而是通过会员费,达到互益的效果,在这个组织里可以享受到专门定向的服务,是不对外的。这种组织与公益组织最大的区别是所有资源来自会员自己的贡献,他们的资源不用于社会公益,只用于自身的服务,维持团体的身份。

  中国新闻周刊:单位制的解体是否是会员制组织成立的最主要原因?

  于海:中国的单位制存在两种情况,第一是随着国企的减少而逐渐消失,单位所提供的所有功能需要社会来承担;第二是单位功能变得有限了,单位只是人们生活收入及发展机会的一部分,在单位以外,人们还有很多可以满足单位不能给予需求的生活。单位制度最大的变化是不再成为人们获得发展和生活资源的惟一地方。过去,单位是所有资源的来源,人们不能兼职不能换单位时,单位是除了亲戚以外最重要的社交圈。如今,在单位的联系之外,我们还有着广泛的社会联系,也容易发展出来以某种兴趣为纽带的松散的团体组织。这些松散的团体组织不需要全身心投入,只在兴趣上互相交换。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经济的改革,过去单位制度与体制制度是连在一起的,人们从单位获得工资和身份。现在中国的经济不再是统治性的方式,不再把人们禁锢在单位。经济制度的混合性预示着在单位之外有着巨大的社会空间,使得许多人在经济和事业的发展上,都需要广泛的社会联系,从这些专业组织中,获得事业上的资源和信息。国家放松经济领域以后,通过跨行业跨地区的这一类社团组织才能了解到行业的发展情况,人们这种自愿结社的愿望更加强烈。

  中国新闻周刊:你研究社团多年,中国的社团发展有什么变化?

  于海:我1996年开始做社团研究,那时很多词诸如“居民自治”“慈善”都不敢说,因为怕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词语,但现在已经被很多官员都挂在口上。也就是说与社团有关的词语现在已经变成了大众的话语,这说明合法性已经不成问题了。

  从90年代末到现在,中国的社团增加了很多,能力和组织性以及运作方式都越来越成熟。一些大城市已经出现职业社团经理人,不再是以志愿的形式。而且很多国外的社团组织在进入中国。有些俱乐部已经很成熟,找到了自我发展的规律和内容,跟我那时做的已经大不相同。当然也有没有变化的一面,比如一些传统的社团组织不但没有发展反而退后了。

  中国新闻周刊:如今,除了俱乐部,会员制组织还有些什么新的形式?

  于海:社会上有共同诉求的人需要有一定的场所进行活动,这些共同需要只有组织起来才能得到满足。出于这样的目的建立起来的协会有很多,行业协会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行业协会可以让行业成员获取和分享信息,还能避免行业竞争不至于恶性或两败俱伤,具有一种纪律的约定以及仲裁的性质在其中。互相帮助,良性竞争,淘汰实力差的企业。同样,这些有共同的身份的人就会有聚合在一起的需要,分享发展信息和经验。类似的还有经理人协会等。

  基于网络成立的,以共同的经历和需要为主导的俱乐部是种比较松散的组织,是种互益性的团体,有些还带有一点公益的性质,如癌症俱乐部。所有癌症病人所获得的帮助,是在医院以外得不到的,这对整个家庭的福利,社会的安定,病人的康复都很有好处。这种由弱者组成的俱乐部是政府通常给予极大的支持。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孙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