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孝子何辜,背负身后诸多非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12:58 信息时报

  张鹏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重庆大足县人事局副局长李福多自尽系因无钱尽孝”(《重庆晨报》1月25日)的新闻注定会引起各方的争议,后来,网民的反应果然证实了笔者的猜测。毕竟,公众耳熟能详的是“成都高新区烟草局原副局长李元春挪用公款2100万获刑”(《华西都市报》1月24日)等等诸如此类的新闻,我们必须承认,公众的确在同类新

闻的不停轰炸中,不断加深了某种偏见:李福多既然已经是县人事局副局长了,就一定有创造“灰色收入”的机会,手握这种机会居然会“无钱尽孝切腹自杀”,一定是有其他的不可示人的原因。看看,我们是否已经习惯在这样的思维轨迹上滑行?

  笔者无意完全否定这种思维定势,更不敢在未做任何调查的情况下为自杀者李福多大唱赞歌或者鸣冤叫屈,只是觉得有必要提醒某些人:李福多是副局长,但他同时也有着人子和人父的身份属性,他有腐败的可能,同时也就应该有廉洁清正的可能吧。我们不能一听自尽的是副局长,就主观断定是“腐败分子自绝于人民”,这种偏见无助于整个社会以理性的态度思考问题,更遑论提升主流阶层的判断力和客观立场。当下的中国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转型期,敢于尖锐地批判针砭腐败现象自然值得钦佩,但是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妄加猜测,扮“愤青”痛骂至少目前尚无真凭实据的“腐败分子”,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完全没有必要也是应该摒弃的话语方式。此类极端的话语方式源于偏激的情绪、不完全的情况披露以及低层次的身份歧视,绝对不是一种健康的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思辩途径。

  造成这种话语方式泛滥的原因很多,媒体的报道以及现实的官场生态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有关部门在此前某些事件的处理中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等种种目的,难以避免地造成了“信息不透明”的情况,正是这种“不透明”给予了此类话语方式较大的生存空间。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我们怎能指望所有人或者绝大多数人都是智者?李福多已经辞世,也许他真就是一个不堪重负的清贫孝子(姑且让我们暂时认同这一说法吧),然而孝子何辜,偏偏要承受身后这难以争辩也无法争辩的种种非议。看来,从上述事件中,应该反思的不仅仅是扮“愤青”的人们,还应该包括长期以来惯于以“非透明”方式处理紧急事件的官员们。

  警惕免费之后的“算账”

  “湖北29个贫困县市80万儿童将免费入学”(《楚天都市报》1月25日)的新闻足以令当地老百姓欢欣鼓舞,不过,别高兴的太早了。曾记否,N年前也有人告诉我们“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好消息,结果如何?“义务教育”虽有“义务”之名,但各位爹妈还是需要上交若干白花花的银子,以换取孩子在教室里的一席座位。如今,又有“免费”的好消息传来,实在是令广大爹妈疑惧参半,不知道是不是又一轮“教育产业化”改头换面卷土重来啊!

  也许,这回免费是真的了,只是笔者着实有些担心免费之后的“秋后算账”。毕竟,80万儿童免费入学之后,对湖北29个贫困县市现有的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必然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影响是完全可以预见的:比如教师工资的发放问题、教室的维修经费问题等等。笔者愿意相信,80万儿童能够免费入学确实是有关部门采取的积极举措,只是这一积极举措还需要具体措施来真正落实,千万不要“口惠而实不至”,或者至虽至矣,却难以长久。

  就现实环境而言,有关部门如果不能经由种种途径,切实解决学校的实际困难,使得教师以及校方能够安心教学,他们必然会迫于生存、生活的压力,利用自己天然的身份优势,巧立名目从学校最大的资源———学生身上想办法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办个培训班半强迫半自愿地让学生来上课不是不可能的,有关部门查得严就在外面租教室不是不可能的,强行推销自编教材不是不可能的……别指望一纸行政命令可以解决问题。

  所以,对于“免费入学”的消息,笔者认为,在没有看到实际效果和长久的积极影响力之前,我们还是且慢鼓掌。

  商业不要调戏文化

  不知道本山大叔听到“广西女子将‘二人转’申请为安全套商标”(《华商晨报》1月25日)的新闻有何感想,我的第一反应是:天哪,此广西女子也太能恶搞,太有想像力了吧。

  关于安全套的话题近年来似乎特别容易为媒体所关注,据笔者统计,比较另类的安全套名称除了“克林顿”、“莱温斯基”之外,还有“超级女声”、“女子乐坊”等等品牌,个个都是大有来头,小有看头。其实,恶搞一下也没什么,只是,任何事情都是有相对限度的,安全套作为一种与个人隐私有关的特殊商品,不能想贴什么牌就贴什么牌,除了国家的相关规定必须遵守之外,一些涉及地域文化的名称也应该避免使用,比如“二人转”就是一例。

  “二人转”是东北人休闲时的至爱节目,代表了一种浓得化不开的热热闹闹的生活热情。诚然,性爱也是高贵圣洁的,安全套也是可以大方示人的商品,但两者之间显然还是存在乡土文化和商业诉求的冲突,换言之,一种可以公开演出老少咸宜的文化节目和一种相对隐私的商品之间并无交集,充其量不过是商业调戏文化,任何蓄意的概念置换和无聊炒作都是自取其辱,不过让我们这些看客免费看了一场轻喜剧而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