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居民储蓄超十四万亿意味着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14:17 大华网-特区青年报

  本报综合消息:来自央行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突破14万亿元,创造了历史新高。

  而在储蓄额不断攀升的同时,另一组经济数据显示,近5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越来越富裕的中国人正在变得越来越不敢花钱,这个看似矛盾的经济现象耐人寻味。

  住房、教育、医疗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第四季度关于“储蓄目的”的调查显示,居民储蓄的目的依次是“攒教育费”、“养老”、“买房装修”。

  近年来教育费用的持续攀升大大强化了居民的储蓄愿望,影响了城乡居民家庭的消费倾向。据江苏常州市城调队2005年的抽样资料,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19年共需投入基础教育费用约13.1万元,比1999年的测算增加了5.1万元。

  与此同时,不断上涨的房价已经超过了居民生活的承受能力。例如,目前在杭州、宁波和温州的市区,一套80平方米的住房价格是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54倍,大大超过了国际认定的发展中国家一般在4倍至6倍的标准。

  另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85%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在群众看病贵、药品价格高等体制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之前,谁还敢随心所欲地花钱呢?

  真正要消费的人口袋里没有足够的钱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突破14万亿元,相对于我国13亿人口来说,人均拥有的存款超过了一万元;但另一方面,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也在不断上升,目前已经达到0.447,已明显高于国际上收入贫富差距0.4的警戒线。这表明,不断递增的财富并不是平均分配给每一个百姓。

  金融投资渠道缺乏有钱没处花

  对高收入阶层来说,收入中用于日常消费的开支比例很小,更多的钱是用来投资的。由于投资渠道狭窄,一些人就只能选择将钱存在银行里。

  专家指出,在对利率水平认可度有所降低的前提下仍然追捧储蓄存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目前投资渠道匮乏。而股市低迷不振,房市面临调控,以上两渠道分流储蓄能力减弱,又进一步带来居民储蓄保持较快增长、十余万亿元资金“沉睡银行”的结果。

  有统计显示,1993年至2003年11年间,上市公司分红比例最低的为1997年的23%,最高的2001年也仅为56.5%。每年平均有65%的上市公司没有给予投资者任何回报。

  在股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投资房地产一度是近年来部分居民认为“更为安全”的主要投资渠道。但2005年下半年以来,受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我国部分地区住宅价格增幅开始放缓,原本有购房意愿的部分居民和投资者开始持币观望。

  由此可见,要想让老百姓松开捂住钱袋的手,仅靠刺激内需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让经济增长的分配更加倾向于富民,让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更有利于安民,让百姓有钱可用,并且用得放心、花得安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