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在西藏过个特别的新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15:40 青年时讯

  大凡到西藏来旅游的人还没等到当地最热闹的日子到来,就逃回内地享受充足的氧气去了。的确,在这个寒冷的季节,拉萨的生存条件实在是差了点,干燥、缺氧、低温都考验着每一个远来的人。然而,真正的西藏在这时候才慢慢揭开了面纱,一个又一个的独特节日随着冬日严寒的来临,把人的心引向一个个沸腾的顶点。

  热闹快活藏历新年

  藏历元月是节日最多也是最隆重的月份,几乎天天都在过节。新年是最隆重的节日。从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过年,首先是将培育好的青稞青苗供在佛前的双柜上,到了月中,各家各户便开始用酥油和面粉炸果子。藏历和汉族农历相近。藏历年一般是在汉族春节过后的几天内来临的。

  接近年尾时,每家必备的五谷斗上便盛满了酥油拌和的糌粑、炒青稞粒、人参果等食品,上插青稞穗,并准备一个彩色酥油塑的羊头,这一切都是为了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两旺、喜获丰收。到了藏历十二月二十九,人们打扫灶房,在正中的墙上用干面粉绘“八吉祥徽”。傍晚,一家老小围坐一起吃“古吐”(一种煮熟的面疙瘩),吃完后举行隆重的送鬼仪式,以示避鬼驱邪。

  在除夕前一天,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脏水污物往西边倒掉,让那些脏东西跟着太阳落山而除掉,以示辞旧迎新,盼望人丁兴旺,万物生长。除夕这天,要举行隆重、盛大的“跳神会”。人们穿着艳丽的服装,戴上奇形怪状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唢呐等乐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旧迎新,驱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们喜欢吃的食物是油饼、奶饼、血肠、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妇女们就先去河边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征全家吉祥,健康长寿。接着,家家户户都在醒目的红桌上摆上象征性的供品“竹素其玛”。“竹素其玛”即是元宝式的长形大彩盆(类似汉族地区的五谷斗),在一头装满麦粒,另一头装满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点,并在上面插上几束染了颜色的麦穗和青稞穗,祈望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欢乐的人们在摆着“竹素其玛”的屋子里,围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赠献哈达,尽情唱歌跳舞,庆祝新春。初一这天,一般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首先祭拜神灵,然后手捧五谷斗和青稞酒互相拜年,说一些吉祥的祝词,接下来开始喝头天做好的热青稞酒,吃麦片吐巴和酥油煮的人参果。广场上和原野中更是热闹非常,青年们聚在一起举行赛骊和射击比赛,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比赛结束后,大家围在一起,点起篝火,弹唱团结祝福歌,跳起“锅庄”、弦子舞,狂欢入夜。

  冬天去西藏,如果能赶上藏历新年,是最能体会藏族风情的时候。到时候可以到藏民家中做客,和他们一起感受欢乐的气氛。

  回到拉萨回到八廓街

  要想对拉萨了解的更深入一些,八廓街是不能不逛、不能不说的。八廓街是环绕大昭寺一圈的街道,也是中间的转经路。相对于他的,里面有“囊廓”,是大昭寺里的一圈转经回廊;外面有“林廓”,是围绕包括布达拉宫在内的拉萨老城区转一圈。每天日落之后,人们从各处涌来,组成源源不断、浩浩荡荡的人流不停地围绕大昭寺作顺时针转动。这是一条信仰之流,各色人等、各种神态,有的步履从容,有的行色匆匆,但不管怎样,他们都沉醉在宗教的虔诚祈祷中,不停地行走着。置身其中,即使一个不信教的人也会身不由己地卷进去,被一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牵引着,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同时,八廓街又是一个世俗的世界。街道两旁充斥着叫卖手工艺品的小商贩,这些藏民用流利的英语向金发碧眼的“老外”兜售商品,或用熟练的普通话与来自内地的游客讨价还价。八廓街就是这样一个融合了宗教和世俗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场所。朝圣者、游客、不同教派的僧侣、苦行者、乞丐、小偷……,各种不同身份的人因为各自不同的目的会聚在这条老街上,上演着一幕幕或宗教或世俗的人间活剧。

  八廓街也是女孩子最喜欢去的地方。女孩子会买一些小玩意儿:项链、手链啊,小包、小什么的,总是一脸的满足。而我们男生却只对藏刀感兴趣,每次都收获不少。

  八廓街充分展示了拉萨古城的原有风貌。由手工打磨的石块铺成的街道,虽不很宽,却是拉萨每天客流量最大的地方。这里店铺林立,流动的货摊超过千家(除了本地的老户以外,还有一些定居拉萨十多代的穆斯林和尼泊尔侨民),临街的房子几乎都是商店,经营大小各异的转经筒、藏袍、藏刀、生动拙朴的宗教器具等各式日用品,还有从印度和尼泊尔远道而来的各种商品。各种民族的旅行商品集中在周长仅1000多米的八廓街,可谓物美价廉。

  去八廓街,有一个地方一定要去看一看:“玛吉阿米酒馆”。八廓街两侧的建筑大都是白色的,只有八廓街东南角与东孜路交会的地方,有一栋涂满黄色颜料的两层小楼。这里就是著名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密宫。他曾在此地写下著名的《在那东方的山顶上》,“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未嫁娇娘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未嫁娇娘”在藏语中便是“玛吉阿米”。现在玛吉阿米酒馆是一个非常具有艺术品位的艺术酒吧,它的墙壁四周贴满了绘画,摄影,手工艺品,书架上有卡夫卡、里尔克、艾略特等人的原版图书,在读书的同时还可以享受悠远的民间音乐和精美的西式小点。

  家乡的人家乡的笑

  西藏大概是世界上自然和物质条件最艰苦之地,但笑容却是这里最常见到的表情。

  日晒和缺氧使世界屋脊上西藏人光亮的面庞泛着些浅紫黑色,乍一看不苟言笑,但不少游客却把他们归入世界上最爱笑的民族行列。专家说,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中形容笑的所有说法,都能在藏语里找到对应的词汇。

  然而词汇比起现实中人们的笑容来,却显得苍白。你上前向陌生的西藏人问路,他会将目光倏然从别处收回,咧开嘴送上一个老朋友般的笑靥,单纯得像高山融雪。你遇见的每一个手拿转经筒的老人,每一个喇嘛或尼姑,他回你的笑都是憨厚的,并有一层弥深的会意。在布达拉宫前的广场上,一位藏族老妇人咕咙着牙齿落尽的嘴,从怀中掏出零钱递给化缘的喇嘛,她笑得连每一丝皱纹里都透露出满足。而一个手摇铃杵的游方喇嘛,接过游客递来的一元钱,又一张一张找回九毛钱,“一次只需一毛钱”,他说,笑容淡淡而自然。

  傍晚的色拉寺中,几个年轻的喇嘛挟着厚厚的经书,手拎着青菜,朝住宿处走去,一直垂头恬恬暗笑着,却不知笑的什么。远道赴拉萨朝佛的人们,一步一叩经过数月乃至半年的徒步行进,衣衫磨破,浑身灰土,却对擦身而过的人们频频点头致笑,笑得舒展,像怀揣什么宝贝。穿藏袍的男人们在大街上走着走着,会忽然伸臂放歌,唱完后便爽朗地大笑。坐在拖拉机上的女孩子们,穿着东部沿海的时尚衣装,也一边笑一边用藏语唱个不停。

  西藏人的笑极易传染。一群西藏人在一起饮酒喝茶,一人因为一句话忽然笑起来,大家也都笑得前仰后合,最后连周围所有互不相识的人都笑了。他们喜欢在注视动物时笑,比如狗儿或牦牛,那种笑,是静静的、慈爱的和久远的。当他们做错事或恶作剧时,也会伸出舌头发出不好意思或狡黠的笑,这时,他们像可爱的小孩子。

  即便是在那些仍靠牛粪生火取暖、不通电与公路的大山中,记者也见到了笑容:当内地的客人来到时,他们友善的笑像泉水溢出;他们很幽默,田间劳动时,谁讲出一个笑话,所有人都会笑弯了腰;他们还把一些声誉好的活佛和共产党干部编入歌谣,摇头晃脑笑着唱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