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西 春节情浓意更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15:40 青年时讯

  岁首第一餐———年粽

  岁首第一餐,北方人常吃饺子,意在“招财进宝”,而广西人却吃粽子,尤其是独具地方风味的霉干菜肉粽。

  过年吃粽子是广西壮族人民的一大风俗,春节来临时,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包年粽。

采自深山的青青粽箬和割下缚粽用的棕叶,放在水里已浸过好几天了。粽箬和棕叶浸洗干净后,都要放在锅里煮,除去异味。糯米和配料也都要拣过、浸过、洗过。粽子包得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太紧了难煮透,里面糯米会出现硬粒,煮久了,四角会爆破;太松了粽子会煮散,软嫩不好吃。捆缚粽子亦有讲究,要打一个特别的死结,这种结很难解开,越煮越紧,否则绳子煮散了粽子也就散了。

  除夕吃过年夜饭后,把事先包好的粽子放进一口大锅里,水没过粽子,用大树桩或硬柴烧,先用大火烧开,再用文火慢慢炖,隔一段时间揭盖添水。一家人围坐在灶边,边守岁,边煮粽。夜深了,粽子熟了,孩子们也早睡熟了。这锅粽子,煮了头尾两年才熟的。大年初一清晨起来,打了开门炮仗,揭开锅盖,粽子还是热腾腾的,成了全家新年的第一餐。

  壮族人的春节乐趣

  待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一过,壮家便处处洋溢着喜迎新春的气氛:扫房梁,制作肉粽、糍粑、米花糖、糯米饼等新年食品。晚间,村前寨后传来阵阵清脆的敲饼声,喷喷油香弥漫着壮村小巷。

  除夕这天,壮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合家欢聚,喜庆团圆。大年三十还要做好“压年饭”,以求有余有剩,吉祥如意。入夜,人们等待着子时的到来:姑娘描花绣朵、孩童盼放烟火、老人传授着新歌……子时一到,鞭炮齐鸣,往日宁静的山村僻壤顿时沸腾起来。

  新春第一日,天空尚未露出鱼肚白,到山间清泉、村旁小河汲新水的农妇村姑便纷至沓来。农妇为全家挑新水,同时,还要捡几块与家畜相像的石头回家。并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声。回到家,便把这些石头放进猪圈、牛栏,保佑六畜兴旺。然后将新水倒入锅里,与红糖、竹叶、葱花、生姜一同烧开,让全家喝上用新水煮的新年茶。据说,这新年茶会使人万事如意。老人喝了健康长寿、小孩喝了聪明能干、夫妻喝了会和和睦睦。壮家村姑汲新水,则有喝伶俐水的习俗。时近清晨,泉水清洌,姑娘们聚在泉边轮流数星星,待数到天上只剩下一颗星星时,便开始喝新水。村中公认的“伶俐嫂”伴着姑娘们喝新水。大家认为喝伶俐嫂捧的水。就会聪明伶俐,故曰“伶俐水”。第一捧水要奖给第一个到泉边的姑娘,第二捧水大家可以争着喝,聪明的伶俐嫂捧着水将姑娘们逗得欲喝不能,欲罢也不能,她口中还说着许多逗乐的话,整个泉边荡漾着姑娘们的欢笑声。大年初一的伶俐水,是姑娘们向往未来的情感追求,谁不希望自己聪明伶俐呢?谁不想在新年里能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郎君呢?所以,这大年初一的伶俐水,是姑娘们势在必争的。

  桂西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舞鸡的年青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舞鸡歌吉庆幽默,使主家喜笑颜开。送给贺年的舞鸡者红包,从“斗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以祈求六畜兴旺。

  舞春牛更为有趣。“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手拿犁杖的汉子。此外,还有敲锣打鼓的,领唱春牛歌的,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声。舞罢上村又到下村,从初一闹到元宵节。舞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同时,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的希望。如今,很多的广西人过年时也会聚集到北海下属的一些村镇吃海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