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郭世勤:解密环球大洋科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7日07:06 大众网-大众日报

  踏波大洋环球归,海底探秘乐无穷。1月22日,历经297天风浪的考验,航行了43230海里的“大洋一号”科考船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胜利归来。1月23日,三次担任“大洋一号”科考首席科学家的郭世勤在青岛黄海饭店接受了记者采访。

  郭世勤,1945年9月10日出生,河北省枣强县人,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副主任兼总工程师,分管大洋科研项目、海洋调查、技术研发等。分别在1995年、1999年、2005年的“大

洋一号”科学考察中担任首席科学家。著有《矿石学》(合著)、《多金属结核的矿物学地球化学》(专著)等。曾获部级成果二等奖三项。在“大洋一号”改装时任领导小组组长,获得部级二等奖。

  结缘“大洋一号”

  记者:首先祝贺您和“大洋一号”船队员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作为首席科学家,您是怎样与“大洋一号”结缘的?

  郭世勤:谢谢,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注和关怀。与“大洋一号”结缘,非常偶然。我原来是从事陆地矿产资源研究的,主要是勘探寻找陆地上的锰矿,全国各地的锰矿地基本都跑到了。从1984年起,又开始在原地矿部地质科学院研究锰结核。

  1991年4月,中国大洋协会成立,从各个部门调入一部分人员,我是其中之一。1994年我国从俄罗斯购进“大洋一号”船,是我主持操办的。1995年“大洋一号”首次出海,我是那次“处女航”的首席科学家。

  这次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是“大洋一号”的第17个航次。作为后三个航段的首席科学家,我是在2005年8月28日从墨西哥上船的。主要任务包括,在已知区获得热液硫化物样品和热液喷口附近的生物样品;在未知区力争发现热液异常。

  幸运的是,经过我们的艰苦努力,采集到了1500公斤的热液硫化物样品,在印度洋首次看到了热液喷口,还获取了与热液活动有关的虾、蟹、海葵和腔肠动物等生物样品。海底探宝,可谓满载而归。

  神奇的海底世界

  记者:在海底世界的热液喷口附近,也有绚丽多彩的海洋生物?

  郭世勤:以前在人们的想象中,深海里应该是一片黑暗的,也不会有什么生物,特别是在热液喷口附近,温度高达400℃左右,还喷发着含有硫化物的有毒液体,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真有点不敢相信,这些奇怪的生命是如何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存活的?实际上,我们发现深海热液喷口附近,存活着大量的鱼、虾、蟹、海葵等生物。这些生物以微生物为主要食粮。热液喷口附近的生物,虾基本上是趴在那儿不动的,当我们采样的时候,抓样器一碰到它们,哗,都起来了,特别壮观。就像不小心捅了马蜂窝似的,都“飞”起来了。

  记者:发现和采集这些生物标本,听说可以提出生物基因?

  郭世勤:对,我们为什么叫它们极端环境下的生物呢,因为它们生活在几千米深的海底,首先耐高压;能在热液喷口附近生存,耐高温;热液喷口附近含硫量很高,硫有毒,耐毒性;海水是咸的么,还耐咸。和陆地生物相比,这都是很特殊的。如果我们提取它们特殊的基因,不仅可以改造别的生物、植物,还可以研制药品,最终造福人类。

  国产设备占八九成

  记者: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国提出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您作为一名科学家,国家提出知识产权自主创新,您怎么看?我还了解到,这次航行一些设备主要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设备。

  郭世勤:国家提出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这是非常必要的。从国外引进设备,普通的设备,外国人还卖给咱,但是关键的设备他们就很难卖给我们,因为里面有核心技术呀。这时我们就必须自力更生,自己研发。一些关键设备如果自己不能研发,就会受制于人。

  15年前,我们进行大洋调查,所有的设备,不管大的小的简单的复杂的,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让人高兴的是,如今我们很多设备都是自己研发的。这次环球科考,像电视多管沉积物取样器,像水下摄像,像采样主要设备如潜钻、电视抓斗,都是国产的。粗略统计,国产设备占了八九成。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开展这种大洋调查,特别是对海底的调查,也带动了国内技术的发展。

  我想,21世纪的中国海洋科考,所用的设备将会越来越先进,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越来越国产化。

  拿到第一手样品

  记者:这次环球大洋科考,获取了丰硕成果,取得了第一手样品,对以后的科研意味着什么?

  郭世勤:没有样品就没有研究对象。对于热液硫化物和热液喷口附近生物等方面的研究,有些数据和资料虽然可以通过国外刊物和杂志查到,但是都是别人尤其是外国人做的,对我们来说是“二手货”,属于别人嚼过的馒头。

  像深海的生物样品,利用这些东西作特殊环境下的基因研究,没有生物样本是不可能做的。我国基因研究水平,现在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差不多在同等水平上。但是以前我们没有样品,所以无生物标本可做,更不能够通过研究生物标本开发出新产品。所以这次采集到一些样品,特别是对从事生物基因研究,作用非常大,有可能把我国的基因研究向前推进一大步。

  艰苦风险多于浪漫

  记者:探访三大洋,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是浪漫之旅,艰苦之旅,还是危险之旅?

  郭世勤:肯定是艰苦,无论生活条件还是工作条件,都是非常艰苦,时间又很长,大洋调查跟近海调查相比,近海调查个十天半月就可以回来了。而这次考察历时297天,创下了我国海洋考察史上时间之最。具体到我本人,在船上工作了150多天。同时,实现三大洋环球科考,属中国大洋协会成立15周年以来海洋考察范围之最;航行43230海里,相当于绕赤道两周多,是考察里程之最。大洋考察也带有一定的风险,1993年5月2日,我国“向阳红16”号科学考察船不幸在我国东海海域被塞浦路斯籍货轮“银色”号撞中左舷中部,整个船沉掉了。其中3位同志在这次事故中不幸遇难,1人重伤,损失太大了。这次“大洋一号”船返航时,过了台湾海峡,恰遇一股冷空气,风力达到八九级,虽然是5700吨级的大船,也颠簸得很厉害。顺风顺流,前后颠簸,侧风的话,左右摇摆。躺在床上也会翻来翻去。

  生日礼物来自3000米深海

  记者:我从您爱人赵亚玲老师那儿了解到,您60岁生日是在船上度过的?

  郭世勤:这是我在船上度过的第三个生日。

  队员还送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他们找了一块泡沫板,画上我的属相——一只雄鸡,好多人在上面签上名字,写上祝福的话语,然后把它沉到3000多米的水下。深海压力大,将泡沫板里的空气挤压出去,发生变形,提上来,比原来缩小了一半。生日过后,第二天凌晨,我们幸运地取到了第一块热液硫化物样品。

  记者:您在船上没白没黑地工作,您最长的工作时间是多少?

  郭世勤:我一般是在深夜两三点睡觉,船上早上7点半开早饭么,我尽量起来吃点早饭。在船上实行的临时党委下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我主要负责大洋调查,安排调查工作和调查项目。每个航段里大约有70多人,其中40多名科学家,分别来自国内不同单位和部门,还有几名国外科研人员,专业特长不同,开展调查时,各方面都要协调好。大家同舟共济,团结协作,共同完成科考任务。

  现在船上条件比较好,有一个专门的健身房,设有乒乓球台、跑步机,大家可以打打球,跑跑步。虽然忙,我基本上天天去,练上半小时至1小时。这样对身体有好处,在船上运动量很小,就那么点的地方,如果不锻炼的话,下陆地都不会走路。

  记者:从陆地找矿到大洋海底调查,您感觉支持您努力工作的信念是什么?

  郭世勤:工作嘛,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那时是没有什么挑挑拣拣的想法,国家需要到哪儿工作就到哪儿。过去我们觉得在野外地质队工作也是很好的呀,很光荣。作为科研人员,在工作岗位上,我干这份事情,我就要想办法把事情做好。要对自己负责,这是关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