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青藏铁路上的“回民支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7日08:30 宁夏日报

  编者按2005年,我区同心、海原两县遭遇了50年不遇的大旱,灾区粮食绝收,草原干枯,水源枯竭。临近年关,灾区群众过得还好吗?带着大家的关切和问候,本报采访组踏雪千里赴灾区采访,采撷最鲜活的内容以飨读者。

  1月24日下午,当记者走进同心县城关镇城北村村民马尚林家中时,他再次接到中铁十八局二处处长李庆丰的电话:“把你的‘回民支队’再给我们带来吧!”担任石家庄至太

原高速铁路建设工程项目指挥部指挥长后,老李对这位来自宁南山区的劳务经纪人和他带领的务工人员依然念念不忘。

  从冬天盼雪到春天等雨,50年不遇的大旱时时刺痛着同心农民的心。眼看着在这片干涸的土地上无法收获希望,马尚林等一批劳务经纪人带回来的外出务工机会让他们看到了曙光。去年3月,走南闯北的老马联系到中铁十三局二处第二项目部,争取到青藏铁路那曲至党雄段的路基土石方施工机会后,组织120名饱受旱灾煎熬的回族农民奔赴青藏高原。

  而困难却超乎想象。虽然一天60元的工资极具诱惑,但严重的高原反应困扰着每一个人。头晕、恶心、食欲不振……河西镇河西村的中年汉子马尚忠连续7天卧床不起。相比之下,一同进行路基施工的工程机械性能要优良许多———来自沈阳的民间施工队拥有30辆280马力的重型卡车,隶属中铁十三局的机械队拥有40辆同样型号的卡车,他们的20辆东风卡车只有210马力;别人的大型挖掘机5次装1车,他们却需10次。指挥部核定每月5万方的施工量是其他两个队的一半。可是两个月下来,施工队因为没有完成核定的土石方任务而被扣除了3万元的保证金,所有人都产生了离开的想法。

  走,还是留?马尚林将大伙儿召集到一个帐篷里商量。只见一个个长吁短叹,却无人明确表态。沉默了许久,预旺镇李家洼村村民马东富终于开口了:“到这么远的地方来,我们表现咋样,人家就会说同心人咋样、宁夏人咋样,要是撑不过去,人家会轻看咱同心、轻看咱宁夏呢!”一席话说得众人纷纷点头。

  打定了留的主意,困难反而没那么可怕了。积极接受医疗队的药物治疗,忍着胃里翻江倒海的难受尽量多吃饭……渐渐地,大家开始适应当地的自然和气候条件,先后投入到劳动中,工程进度有了起色。为了弥补设备上的差距,预旺镇郭家阳洼村的余永庭提议:人员昼夜轮休,保证施工机械24小时夜以继日地运转。5月底一结算,马尚林带领的同心施工队累计完成土石方12万方。

  他们还挖空心思地“巧干”。驾驶技术优秀的挖掘机司机余永飞通过焊接钢板改造铲斗,将原本只能人工进行勾边坡的工作用挖掘机完成,大大加快了推进速度。6月底,他们又放出“卫星”,完成土石方15万方。其他施工队顿时对这支来自宁夏的人马刮目相看。工友们见到同心人,都钦佩地称他们为“回民支队”。

  令其他施工队艳羡的不止是惊人的施工进度,还有过硬的工程质量。当年的“精品工程”遴选中,他们负责的标段脱颖而出,一举获得20万元奖金。“回民支队”的内务整理也在年度评比中再次荣登榜首,受到工程指挥部5万元的奖励。组织参观了他们的生活区后,项目部将同心施工队安排专人清理卫生的做法在30多个土石方施工队中推广。

  “机械队队长杨志海总问我,你们‘回民支队’设备那么差,怎能干得又快又好,我说今年家乡大旱,全指望这项收入呢。”提起留在青藏铁路上的辉煌,马尚林自信地说,最关键的是大家心里都卯足了劲,要把同心人乃至宁夏人的招牌打出去。6个月下来,同心施工队人人净落近2万元;而最令他们自豪的,还是“回民支队”外号背后蕴含的无限荣耀。 (本报记者 黄永锐 苏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