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州拟征塞车黑点过路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7日09:13 南方都市报

  广州拟征塞车黑点过路钱

  物价部门将调研交通拥挤费征收可行性,但何时开征、是否听证尚不确定

  本报讯记者昨日获悉,广州市物价部门今年将开展城市交通拥挤费问题的调研,探索开征城市交通热点区域拥挤费的可行性。一旦实施,车主经过诸如天河体育中心等塞车“

黑点”时,将要交纳“交通拥挤费”,否则就只能避道而行。

  洛溪桥收费提及此方案

  据介绍,“交通拥挤费”已被纳入广州市政府部门考虑范围。去年5月12日,市物价部门公布广州洛溪大桥收费改革听证方案。当时,市物价局局长沈志超表示,洛溪大桥新一轮收费拟征收“交通调节费”,也可叫“交通拥挤费”,即为了平衡拥挤路段的交通流量而征收的路桥通行费。但后来洛溪大桥取消收费,交通拥挤费一说也不了了之。征收交通拥挤费在广东省虽无先例,但国内外已有同样做法,新加坡则在上世纪70年代已开始征收。

  去年6月份,广州市居民出行调查进入入户调查阶段,问卷中专门有一条“您是否接受道路交通拥挤时段内,进入拥挤区域实行收费的做法”的问题,这意味着未来广州可能在某些高峰时段或拥挤路段,采取收费来缓解交通压力。

  今年会否开征尚不确定

  昨日,有关专家介绍,“交通拥挤费”是个舶来品,即对行驶于拥挤的道路或高峰时段的车辆征收的一项额外费用,目的是利用价格机制来控制交通出行需求,缓解交通紧张状况。目前只有伦敦、新加坡等几个城市征收“交通拥挤费”。

  广州市物价部门表示,今年将研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价格政策课题,开展城市交通拥挤费问题的调研,探索开征城市交通热点区域拥挤费的可行性,这就意味着交通拥挤费再次提上议程。

  对于交通拥挤费,广州十分有必要研究这一课题,比如,天河地区存在的交通堵塞问题,就可以通过征收拥挤费来缓解交通堵塞。

  物价部门同时表示,今年会否开征交通拥挤费还不能确定,届时是否需要召开听证会也需进一步研究。

  采写:本报记者罗斯丁

  市民质疑

  1.收取拥挤费合不合理?

  2.收取拥挤费有没有用?

  专家

  是否与政府“不限车”态度相矛盾

  记者采访了多名专家,他们普遍认为政府部门关注路段堵塞现象,并努力寻找有效解决办法,这种思路是正确的。但广州是否应该开征交通拥挤费,现在还不适合下结论,必须以科学调研为前提。专家们认为调研必须关注两大核心问题:一是收取拥挤费合不合理?目前交通拥挤费的开征尚无法理依据,国内也无先例;二是收取拥挤费有没有用?是否真能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

  有专家认为,开征拥挤费,对公共资源的使用采用价格杠杆的做法,在国外已有不少先例,也确实能起到调节交通的作用。车主会自己在金钱与时间之间取舍。通过价格杠杆的交通管制措施,设置门槛分流车辆减轻交通压力,是未来的趋势。交通专家、高级工程师马仁洪及省政协委员孟浩个人认为,寻找解决交通堵塞的方法,是有意义的,但开征交通拥挤费的时机还不成熟。一方面,广州要拉动经济。“十五”期间,广州不但引进了丰田、日产和现代三大汽车巨头,新建了本田出口基地。目前,广州已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东部、北部和南部三大汽车组团式布局。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去年曾明确表示,广州市不限车。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又希望解决塞车问题,如果广州市开征交通拥挤费,那就是另一种意思上的“限车”。政府态度存在矛盾。此外,广州市的小汽车仅有六七十万辆,道路占用率还不是很高。

  专家们认为,要解决广州的交通拥堵问题,首先应强调交通规划的前瞻性,此外如何发展公共交通、引导有车族尽量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才是解决塞车的好办法。此外,马仁洪认为,广州市应该鼓励发展智能交通、完善路网建设等,引导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

  车主

  塞车黑点多数为上下班必经路段

  大部分车主都反对开征交通拥挤费,他们认为交通拥挤时段和拥挤区其实就是市民上下班的高峰期和必经路段,比如说,广州东部东西向的路,只有中山大道、黄埔大道和广园快速,一到高峰期,中山大道、黄埔大道都容易塞车,可供选择的路太少了。开征交通拥挤费,缓解交通压力的成效很小。“我们每年都交各种税费,如果还要交交通拥挤费,车主压力就太大了。”车主何先生对记者说。亦有小部分车主认为,适当的收费可以减少塞车,他们愿意出钱买时间。

  一部分市民认为,与那些步行、骑车和乘坐公交的人相比,“有车一族”占用的人均公共交通服务份额更多,自然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多负担一些“买路钱”也合乎情理。此举可分流一部分车辆,道路就没那么堵塞,公交车可以走得更顺畅,大部分市民得益。另一部分市民则认为,开征交通拥挤费无法可依,不应该开征。

  图:

  去年洛溪桥收费改革听证方案中就有“交通拥挤费”一说。

  本报记者吴峻松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