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仇和改变角色后政策能否延续引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7日11:55 生活报

  仇和,男,1957年1月生,汉族,江苏滨海人,大学学历,学士学位,助理研究员,197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月参加工作。

  1982年1月至1984年11月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科研人员、院团委书记;

  1984年11月至1986年4月省农业科学院工会副主席、党办副主任、院办副主任;

  1986年4月至1990年9月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兼院团委书记、工会副主席;

  1990年9月至1992年12月省科委计划处副处长、农村处副处长(主持工作);

  1992年12月至1996年7月省科委农村科技处处长、省农业科技发展基金办公室主任、省星火计划办公室主任;

  1996年7月至1996年9月宿迁市筹建领导小组成员;

  1996年9月至1996年12月宿迁市副市长;

  1996年12月至2000年12月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沭阳县委书记;

  2000年12月至2001年8月宿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

  2001年8月至2002年1月宿迁市委书记;

  2002年1月起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中共十六大代表,十届省委委员,省十届人大代表。

  宿迁十年超常规发展获肯定仇和改变角色后政策能否延续引关注

  元月21日下午,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仇和出现在宿迁学院的新春茶话会上,主持人介绍了他的新身份—————江苏省副省长。

  时光倒推十年,1995年4月,时任江苏省科委农村科技处处长的仇和,被委派至美国马里兰大学完成长约8个月的学习。归国后,他进入宿迁市筹建领导小组,并于1996年9月出任宿迁市副市长,两个月后,兼任沭阳县委书记。

  十年来,仇和从沭阳县委书记升任宿迁市市长、市委书记,其间强力推行种种变革:铁腕拆迁、下令公职人员借出工资修路,要求企业垫资修建办公大楼,对医院、学校“一卖到底”,同时率先推行“公推公选”等民主建设试验。

  2004年2月5日,《南方周末》刊发《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一文,对仇和的上述政改进行了生动展现。一场关于“仇和现象”的讨论随之而来。

  文章发表两个多月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视察宿迁。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仇和一如既往地推进改革,限桌令、勤廉公示制等措施争议如旧。

  记者获知,今年春节过后不久,仇和将赴省城履新,由此结束其在宿迁的十年之任。

  超常规发展

  “一年仇和,二年求饶,三年求逃”,宿迁民间曾出现这样的顺口溜。但宿迁的经济在这种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得到优化。

  1月22日,从南京沿宁宿徐高速公路向北约300公里,宿迁这个苏北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马路宽阔平坦,到处是塔吊和工地。

  宿迁市,下辖沭阳、泗洪、泗阳三县。

  作为全国19个革命老区之一,沭阳当时的经济实力在江苏倒数第一。全县38个乡镇有8个是省级贫困乡镇,基础设施薄弱,断路、缺水、少电是家常便饭。

  “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方式来发展,才能追赶苏南地区,否则差距会更大。”宿迁市委副秘书长刘斌总结十年来的经验说,只能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环境来招商引资。

  “上面补一点,企业垫一点,百姓筹一点,政府出一点。”市委书记仇和正是靠这“四点”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他曾要求每名公职人员借出部分工资。江苏省人大代表、宿豫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吴成良至今保留着从1997年到2002年的扣款借据,每年是400元,名曰“代建公路借款”。

  出义务工,则是仇和整治环境的另一手段。全县5000多名机关干部都充当过“清洁工”,靠近京杭古运河的村民则被要求“清淤筑堤”,对于老城区的措施是强制拆迁。

  “一年仇和,二年求饶,三年求逃”,对仇和的铁腕施政,宿迁民间曾出现这样的顺口溜。

  但宿迁的经济在这种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得到优化,2005年当地引进固定资产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新开工工业项目323个,计划总投资120.6亿元。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5.9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8.5%%,GDP由2000年的200亿元增加到去年的387亿元。

  尽管人均GDP在全省排名中仍居后位,但有资料显示,“十五”期间,宿迁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等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江苏省第一名。

  激进式综合改革

  一个极端个案被拿来作为改革的依据:当地某家医院有10个医生,会计和出纳却有13个,“多数是领导塞进来的”。

  仇和在经济和社会事业方面进行的改革,也是外界长期争论的焦点。他提出,对全市的国有资产,能“兑现”的“一个都不留”,全部卖掉。

  仇和的逻辑是,在体制不顺的管理机制下,不如让国有企业进入市场,盘活资源。由于可以想见的阻力,他用铁腕手段来强力推进国有企业的拍卖。

  2001年8月,仇和正式担任宿迁市委书记。那年起,他断然将学校和医院全部“卖掉”。其中,对教育实行了“一保三放开”的原则:“一保”是确保义务教育的发展,“三放开”是逐步放开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

  宿迁市教育局一位官员用八个“不”字概括了当初卖学校的初衷,即“总量不够,规模不大,经费不足,投入渠道不畅,机制不活,动力不强,质量不高,后劲不强”。由此导致的结果是,2000年,全市仅有幼儿园415所,幼儿入园率仅为55%%;高中阶段学校55所,入学率仅为47.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2个百分点,受学校规模的限制,将近3万名初中毕业生难以走进高中校门。

  面对教育经费的短缺,宿迁这个新建市曾“捉襟见肘”。2000年,全市教育经费投入达到4.54亿元,占财政收入的40.3%%.尽管如此,仍有123万平方米危旧校舍无法按期改造,改造资金缺口3.8亿元,图书、仪器更难以添置。

  “不解决投入问题就办不下去了。”宿迁市教育局一位官员解释了当时教育机构产权改革的背景。

  而这次产权改革也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过程。宿豫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吴成良回忆,当时对幼儿园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造,曾提出让教职工以参股的形式解决财政投入不足,在遭到各方面强烈反对后,改为政府控股形式。

  多年后的事实让吴成良对这个股权多元化改造给予正面评价,“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职工入股后,上进心强了,责任感大了。”

  相较教育改革,医院改制则更彻底。“连人民医院都卖了!”宿迁卫生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上百家乡镇卫生院、县市医院相继改制。

  一个极端个案被拿来作为改革的依据:当地某家医院有10个医生,会计和出纳却有13个,“多数是领导塞进来的”。

  另一组数据则被当成改革的成果:改制后宿迁全市医院门诊费用由原来的人均52.84元降至现在的26.54元,住院费用由原来的人均581.78元降至477.68元。

  总书记造访之后

  《南方周末》此后发表的报道称,仇和理解胡总书记当时的话的含义是,“选一个人,是机制,选一套班子,就是制度了。”

  在仇和的任期中,宿迁因特殊的改革方式和改革带来的反弹,成为“盛产”负面新闻的地方,“政治杀伤力极大”的《焦点访谈》曾三度聚焦此地。

  直至2004年2月5日,《南方周末》发表《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一文,作者不再用简单的是非判断来看待这个地方的改革和这个铁腕书记,而就此引发的社会高度关注,观点也不再是一边倒。

  同年5月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造访宿迁,视察当地城乡状况之余,和当地百姓进行直接交谈。

  “仇书记汇报时,胡总书记问到了公推公选等政治民主制度建设的情况。”陪同视察的一位宿迁市级官员回忆,胡锦涛当时听得很认真,也问得很细,但没有表态。

  《南方周末》此后发表的报道称,仇和理解胡总书记当时的话的含义是,“选一个人,是机制,选一套班子,就是制度了。”

  5月6日,新华社公开报道了胡锦涛此次视察工作。报道引述胡锦涛的话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内在统一的,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实实在在地创造业绩。切实转变干部的工作作风,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扎扎实实地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宿迁市委副秘书长刘斌就此理解为,对仇和所做的改革不要去争论法律依据,这些改革本身就是破除不规范的东西,消除矛盾,在制度无法推动制度建设的情况下,试图用人治的方式最终推动制度的建设、健全。

  此后,包括审计长李金华等在内的省部级官员有近40人次到达宿迁,其中国家各部委、中纪委、中组部的副部级以上官员有15人次之多。

  聚焦政改

  “每个问题都触及痛处。”刘斌说。这位区长当着200多名科级以上干部对群众的质疑一一解释。

  2004年7月,宿迁推出勤廉公示制度,公示对象被确定为容易“出问题”的“一把手”或者“特殊岗位负责人”。

  新成立的勤廉公示办公室通过新闻媒体公开了公示对象姓名、所在单位、职务、分管工作以及公示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监督举报电话等,然后动员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由后者“点题”供被公示人做“述职述廉”,最后是考核评定和总结整改。

  刘斌说,这是一年内仇和推出的两大举措之一,为此他还成立了一个课题小组,专责落实民主制度的研究。

  刘斌本人当时是宿豫区区长,去年初,当他的材料被公示在《宿迁日报》后,很快就收到勤廉公示办公室转来的15个“刁钻”问题。

  “每个问题都触及痛处。”刘斌说,其中一个问题就是问他“是否截留工程款?何时还清“?

  接下来,这位区长当着200多名科级以上干部对群众的质疑一一解释。

  “这种制度有利于遏制腐败。”江苏省人大代表、宿豫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成良认为,点题者多为被公示人的下属,对情况较为了解,所以问题一针见血。

  宿迁市纪委提供的资料显示,全市共有2476名干部参与了前后两批勤廉公示,其中县处级领导干部361人,受到通报批评的领导干部10人,提醒谈话的248人,诫勉谈话的61人,免职或调整岗位的12人;勤政方面被评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17人,廉政方面被评定为基本满意或不满意的16人,其中县处级领导干部7人。

  此外,公示期间上缴各种礼品礼金54.7万元,缴存廉政账户42万元。

  2004年底,中纪委工作组就此制度到宿迁调研,并予以肯定。

  另一项举措是去年5月1日由仇和主导推出的“铁腕治理人情宴”,即要求党员、干部、公务人员办婚丧酒席不得超过5桌,百姓不得超过8桌,并因此处理多名干部。

  1月22日、23日,记者在宿迁采访听到的普遍反映是,限桌令收效明显,大肆操办酒席风气被遏制,虽然许多人对政府介入民间私事的方式仍存褒贬。据《新京报》报道

  ■仇和推行的部分改革举措

  ●1996年12月起仇和以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之衔兼任沭阳县委书记开始推行铁腕反腐。

  ●1998年宿迁沭阳县,给教师下达“招商引资”任务,被央视《焦点访谈》报道;

  ●1999年宿迁沭阳县让有小偷小摸等行为的人,在电视上念检讨书,取名“沉重的忏悔”,被《南方周末》报道;

  ●2001年起宿迁推行教育事业改革,将学校推向市场变为民营;

  ●2001年起宿迁市强力推进医改,将所有医疗机构进行股份制改革;

  ●2002年宿迁推行1/3干部离岗招商、1/3干部轮岗创业,副处级干部的任务是500万元/年,完不成任务的干部,所在部门一把手免职;

  ●2003年初起仇和在宿迁推行干部任用公推公选制度改革,成为江苏这一制度的发源地;

  ●2004年7月宿迁推出勤廉公示制度,将党政主要干部资料在《宿迁日报》上公布,由群众提出问题,干部公开“述职述廉”;

  ●2005年5月宿迁治理“人情宴”,将婚丧酒席限制为干部不超5桌,群众不超8桌,并因此处理多名干部;

  ●仇和推行强制拆迁铁腕政策,并要求农民出义务工整治京杭运河航道,修筑河堤;

  ●仇和通过企业垫资,要求公务员、教师借出工资等方式筹资来进行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