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孩子为何喜欢被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7日14:02 海峡网-厦门晚报

  ──徐向洋“行走学校”火爆的启示

  徐向洋的“行走学校”专收问题少年,该校以“惩戒为最高教育形式”,1000多个所谓的问题少年在这个以走训为手段的训练营中接受了“修理”。尽管半年时间要收费16640元,但全国的家长还是趋之若鹜。去年,徐向洋的行走学校取得了180万元的纯利润,在没有一分钱银行贷款下,他还在总部淮安投资600万元建起了管带培养基地。(26日新闻晨报)

  从利润角度而言,徐向洋成功了。可这种成功显得太过于心酸。在我们大讲人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的时代教育背景下,一所以“惩罚、打骂”为法宝的学校不仅能够生存下去,还能够受到火热的追捧,这是一种怎样的尴尬!

  在徐向洋行走学校中,所有的学生都被打骂过。一个河南来的13岁男孩被管带用戒尺打过,理由是他的被子没叠好;一个四川的学生被打的原因是包没放好。付着高价钱将孩子放到一个终日挨打的学校,这不是父母狠心,而是无奈之举,因为普通的学校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徐向洋不愁没生源,因为全国少工委的统计是,中国目前有5000万名问题少年。

  打骂能教育好孩子吗?答案是否定的。但徐向洋行走学校却能够靠“打骂”生存得有声有色。这是教育中的悖论。

  一个叫徐斌(化名)的江苏南通孩子在行走学校待了3个月,走时,他竟有些恋恋不舍,不时回望营地。他每天都被打,可他却没有恨;相反,他在打骂中体验到了以前没有过的受关注。他说,我觉得在这种打骂式的教育中,我体会到自己的存在,让我觉得我还行,我应该珍惜现在的一切。以前的老师觉得我没什么前途,就不大管我。徐斌的话其实道出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老师不太关注“差生”,没有让“差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这往往是“差生”们陷入恶性循环的诱因和结果。

  能够感受到“我很重要”,这是一种幸福。对那些“差生”来说,这种幸福显得太过于奢侈。许多时候,老师给他的多是“你是多余”的感觉。心理学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百无一用的时候,就是丧失信心、走向堕落的时候。

  世上本无“差生”,只是我们太带着功利的眼光看待孩子,以致孩子不得不在身体和精神上认同了强加于他们的“差生”枷锁,终致自暴自弃。

  关爱“差生”,对老师来说是一种美德和职业道德,而对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幸福和幸运。这样的老师在我们的学校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要不也不会弄出5000万名问题少年了。(王军荣 来源:厦门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