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触摸“十一五”开局首年经济发展轨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8日09:14 南方日报

  经济增长巨大潜力还会长期发生作用

  不少专家认为,“2006年通缩成定局”论有待商榷

  各个部门应该对照现有的体制与政策,把促进农村和城镇低收入居民消费的增长作为促进经济持续发展、衡量社会公平和官员政绩的重要手段。

  中外专家普遍看好

  “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对2005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日前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作了如此概括。他进一步表示:“对于2006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我是持乐观的态度,当然也是谨慎的乐观。”

  与李德水持有同样观点的人并不在少数。高盛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十分看好中国经济的整体形势。她认为2006年中国的增长动力将更坚实,其中包括更为强劲的国内需求以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央行近期的操作导致宽松的金融环境:货币供应和信贷增加。”梁红补充说。

  在对2006年宏观经济走势进行判断时,各方分析机构及其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内外经济严重失衡、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分充裕、企业利润增幅下降过多等诸多客观存在的负面难题,依然会是今年经济运行中要力争克服的障碍。

  专家们进而指出,从总体上说,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还会长期发生作用。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虽会出现回落,但还会保持较快的速度。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如果不出现大的问题,今年的中国经济将呈现稳定回落的态势,经济增长有可能达到9.2%。”

  日前,高盛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由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不平衡并不显著,加之政府管理经济周期的能力不断改善,中国经济总体向好。同时,高盛将中国经济2006年和2007年增长率的预估分别从9.0%、8.5%调高至9.6%和9.1%。

  一项最新的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好于预期,今年经济运行仍处快速的上升通道中。

  通缩阴影是否越来越重

  从2005年初以来,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一路走低,特别是到了9月份更是回落到0.9%,低于1%,为2003年9月份以来最低水平。与之相伴,PPI(工业品出厂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等重要价格指数的涨幅也逐渐趋缓,国内企业利润增长快速下降,国内有11个行业产能过剩。

  在此背景下,从2005年下半年起,国内外关于中国经济将出现通缩的观点不断增多。至2005年底,不少机构、学界人士甚至认为2006年的中国经济会被越来越重的通缩阴影所笼罩。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却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出现了通缩迹象,但认为“2006年中国通缩成定局”是有待商榷的。

  易宪容分析,从2005年以来的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增长势头、个人消费及国内商品零售业的增长势头等方面综合考察,整个经济没有出现周期性变化,更没有出现经济周期性的衰退。另外,从货币供应量的情况来看,虽然货币整体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但并没有出现货币严重紧缩状况。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表达了与易宪容相近的观点,“2006年的物价形势总体上来讲,会稳中有所回落,但是出现通货紧缩的可能性不大。”2005年CPI涨幅在1.8%左右,2006年会回落到1.5%左右,甚至更低一点。

  多管齐下调整消费储蓄失衡

  虽然大多数专家们判断2006年中国经济不会全面通缩,但鉴于经济转型过程暴露出的诸如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负面问题,广大居民的“消费热情”不高,并给银行体系带来居民储蓄率居高难下的隐忧。

  “正是由于我国的国民储蓄率过高,包括居民储蓄率高和政府储蓄率高,以至于我们国家如此高的投资增长率以及如此高的资本形成率都无法吸纳掉国内的储蓄。”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分析指出,目前经济发展中所有的结构失衡根源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的赵新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从2005年初已经列入了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但是回顾2005年,财政政策对于提高消费并未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从长期看,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对此,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处处长高辉清有自己的看法,“单项改革对促进居民消费收效不大,应该多管齐下。”他认为,各个部门应该对照现有的体制与政策,把促进农村和城镇低收入居民消费的增长作为促进经济持续发展、衡量社会公平和官员政绩的重要手段,从税收、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等改革入手,排除一些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促进居民消费快速增长。

  本报驻京记者郑春峰实习生刘丽琴

  权威访谈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宏观经济学家刘树成——

  “十一五”经济可能高位增长强幅波动

  “十一五”经济预测

  潜在增长率将在9%,适度增长区间在8%-10%

  周期波动的特点呈现为高位增长、强幅波动

  处于经济开放的新阶段,面临着外贸与外资的冲击

  政策重点是谨防新一轮的经济过热

  政策目标是实现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

  近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增长与稳定课题组”就“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研究召开成果发布及研讨会,该所所长、著名宏观经济学家刘树成亲自主持了本次研讨会。以下是本报记者就会议上发布的有关成果与刘树成的对话。

  长期看经济增长率会有所降低

  记者:时值“十一五”开局之际,你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一定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不知道对接下来这五年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你们有怎样的测算?

  刘树成:根据经济学上的HP滤波法、生产函数法、菲利普斯曲线法等各种计算方法和实践经验,我们综合认为“十一五”期间,我国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可把握在9%,适度增长区间可把握在8%-10%。

  但是,如果从未来的更长时期看,潜在经济增长率可能会有所降低。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是,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消费需求将从“量”的提高上升到“质”的提高。这在客观上将会抑制未来一般消费品生产的增长速度。

  二是,随着前期经济的长时间高位增长,资源约束会越来越强,在客观上就要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整个经济增长质量。

  三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市场化的推进,必然会使企业的软预算约束不断地“硬化”,企业需要为自己的投资行为真正负起责任。同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也为防止外部风险,需要不断矫正资源配置中的种种扭曲,如要素价格的扭曲、政府的隐性担保等。这些都会抑制投资冲动,减少投资的盲目扩张。

  四是,随着2013年之后我国开始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老龄人口增加。这一方面会使整个国民储蓄下降,另一方面是老年抚养比上升,都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房地产和汽车依然是重要引擎

  记者:我们知道,作为著名的经济学家,您本人对经济周期颇有研究。您认为“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在其周期上会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刘树成:我们认为,“十一五”期间以房地产和汽车为代表的产业结构升级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与之相关的,周期波动则呈现出高位增长与强幅波动的特点。

  从房地产和汽车这两个产业自身的产业链特点及未来潜在需求看,蕴涵着较为持久的经济增长潜力。“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的高位增长包含着一定的客观因素,以房地产和汽车为代表的产业结构升级对整个经济增长具有广泛的和持久的推动力。

  但是,与此同时所具有的强幅波动特点,却是对经济平稳运行的一种新挑战。为了既保持经济的适度高位增长,又避免强幅波动,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决不能以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使经济快速而平稳地增长。

  严防热钱大进大出

  记者:“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进入经济开放的新阶段,在此过程中势必会面临各种外部挑战。其中外贸与外资对我国的冲击可能会更加急剧。

  刘树成:外贸冲击主要体现为贸易依存度过度、贸易摩擦加剧;而外资冲击则主要体现为非FDI资本(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非FDI资本=证券投资+其他投资+证券和遗漏)流动规模的扩大带来的挑战。

  从外资看,随着2006年底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加上资本账户的逐步放开,今后,外资流入除采用FDI(海外直接投资)形式之外,将更多地采用非FDI形式。非FDI资本由于包含了所谓的热钱,具有更强的投机性,因此对经济稳定的冲击也会更严重。因此,在对外开放新阶段,应加紧完善针对非FDI的监控体系,防止非FDI的大进大出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

  警惕2006年-2008年经济大起

  记者:在您看来,“十一五”期间的哪些因素可能负面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平稳运行?在此过程中,经济政策的重点该着力于哪些方面?

  刘树成:“十一五”期间,有几件“大事”,如2006年开始实行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7年-2008年党政换届,2008年奥运会等,所有这些因素集中起来有可能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一轮“大起”。以“换届”来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波动的几次“大起”,如1983年GDP增长率上升到10.9%,1987年-1988年GDP增长率分别高达11.6%和11.3%,1992年-1993年GDP增长率分别高达14.2%和13.5%,也都含有“换届”因素的影响。

  我认为,为了防止2006年-2008年经济的“大起”,以及避免随后2009年-2010年可能出现的“大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患于未然,特别是防止各地借机追求政绩,大兴土木,大上项目。因此经济的政策重点应该是谨防新一轮过热,较好地调控2006年-2008年可能出现的“大起”,从而为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经济平稳增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努力实现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

  记者: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在具体的政策上应着重依靠行政的力量,以防经济大起大落?

  刘树成:我的看法是,应该把实现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作为今后几年的政策目标。所谓“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是指经济在适度增长区间内保持较长时间的平稳增长和轻微波动,使经济周期由过去那种起伏剧烈、峰谷落差极大的波动轨迹,转变为起伏平缓、峰谷落差较小的波动轨迹。

  总的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呈现出一种新态势:峰位降低、谷位上升、波幅缩小。2002年,经济增长率回升到8.3%,开始进入新一轮周期。2003年、2004年、2005年经济增长率均为9.5%。这样,我国经济连续保持了三年9.5%的适度高位平稳增长,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是从未有过的。

  克服经济的大幅起落,实现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是人们一直所盼望的。“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有可能出现两个新特点:一是在波动的位势上,有可能实现持续多年的适度高位运行,潜在经济增长率将在9%左右;二是在波动的幅度上,有可能实现进一步的平滑化,使经济波动保持在8%-10%的适度增长区间内。以上两个特点之所以说是“有可能”,一方面是因为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客观因素,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是因为未来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还面临着许多新挑战。因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而要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

  本报驻京记者郑春峰

  图: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图表略,详见本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