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闽都风情:民间传统艺术福州锣鼓乐的前世今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8日13:3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福州一月二十七日电题:福州锣鼓乐的前世今生

  中新社记者 陈勇

  今天已是腊月二十八,福州未闻鞭炮声,在福州台屿的陈氏宗祠,欢快的福州锣鼓乐响起来,迎接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国的陈氏宗亲。

  锣鼓作为吹打乐的组成部分,与福州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有着剪不断的关联。福州民间的吹打乐始于唐,早于“京鼓”,是难得的民间传统艺术。

  清末民初,每逢过节、喜庆,福州城内的大户家族、商行,特别是三坊七巷中的名人世家,都会敲锣打鼓,鼓声震天,场面非常壮观、热闹。尤其是正月初一,主人不出门,客人不来访。上午全家人吃过太平面后,戴上小帽,穿上盛服,向长辈拜年、放鞭炮后开门,以示“新年大吉,开门进益”。之后全家老少聚集在自家大厅打起锣鼓,气氛相当热闹,一般从上午八九点开始,到中午十二点结束。老百姓用这种形式祈求来年吉祥如意。

  当时福州名医郑孝铭在南门兜开“瑞来春药行”,店内也备有一副锣鼓。每逢正月初一,药铺中的师傅、学徒在店前放鞭炮,敲锣打鼓。“咚咚咚”、“咣咣咣”、“锵锵锵”,节奏变化莫测,很多人观看,不少年轻人也加入敲锣打鼓的行列,十分热闹。初一常有市民来贺年,唱《贺年歌》“正月正头开大门,看见龙凤双飞翔 ”,增加了锣鼓的气氛。浓郁的地方气息,鲜明的民族特色,强烈的时代风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亲临其境者无不为之倾倒。

  福州锣鼓乐是以鼓、钹、锣和细铜器为主组成的乐队。一般五六人,最多十人左右,其特点是古朴凝重,粗犷豪放,音域宽广,刚劲激昂如黄河奔腾,使人有雷霆万钧之感觉。由于节奏变化多样,让人感觉到趣味无穷,洪亮而不单调,刚劲柔美相济。

  锣鼓乐分“序头”“主体”“收尾”三部分。“序头”:先是擂鼓开始,各种乐器轮番奏鸣,鼓点速度较慢,但不离气势雄壮的主题,富于变化。表现内容相当丰富,主要是生活题材、历史故事。“主体”是在击鼓技艺上变化多端,出现十多种不同的音响,轻盈明快,灵巧多变。鼓点逐渐密集、激烈,直至高潮;忽儿棒槌齐举,忽儿鼓锣交替和鸣,似男呼女应之状;忽儿宏音骤停,惟有鼓棱发出鸟啄之音。“收尾”:猛击猛收,戛然而止。给人带来欢快的回味。

  锣鼓所用乐器分大小两组。大组的乐器为大鼓、大锣、大钹。大鼓为领奏。小组为战鼓、马锣、车锣、劳锣、小钹。打击艺术显著特点是:重章叠句、长短错落,给人以厚重紧凑、回旋反复的印象。演奏中常使用急煞停顿,给人以干净利索的印象。演奏徐缓时如闽江流水潺潺,急骤时似乌龙江大浪奔腾;轻敲时鸾铃叮当,重击时霹雳轰鸣。演奏者情态激奋,忽而抛镲亮相,忽而怀抱金瓜。音响、感情、表演交织融会,引人入胜。

  今天正值中国大力提倡弘扬传统文化,抢救民间文化遗产之际,福州“锣鼓乐”这一福州独有的文化艺术精品正引起有心人的关注。(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