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尊重也是一种温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9日08:55 红网-湖南日报

  李立川

  眼下,全国各地正在掀起“送温暖”热潮。按照中央有关精神与部署,广大农民工也在其中。从以往的侧重追缴欠薪,到如今衣食住行的全面呵护,城市在农民工眼中,已经越来越具备“家”的意味。笔者以为,有形的关怀固然重要,但有一种潜在的“温暖”亦不容忽视,那就是农民工心中日益高涨的、对于城市给予他们理解与接纳的呼声,换言之,即

城市给予他们的尊重。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时至今日,我们还不得不目睹这样的遗憾:在城市的某些角落,关于农民工,观望、猜忌、轻视甚至排斥的情绪仍有一定市场,衬托出与党和政府的热望与大多数城市人群认同的主体意识的格格不入,由此生发出的一些带有“歧视”色彩的事实引人关注。

  透过纷繁的现象不难发现,少数城市人围绕农民工问题释放出的情绪,很多时候对准了农民工在行为习惯、法治理念等问题上与城市节奏的某些不协调。这其实是一种苛责。莫说广大农民工正在积极加速对城市生活的接近与融合,即便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和谐,也与长期横亘在城乡之间的二元生活结构有关。人非生而知之者。脱胎于不同生活背景的生活模式,注定将发生交锋。无论这种冲突持续的时间与强度如何,有一点是明确的,对待分歧与分野,尊重永远比排斥重要。

  众所周知,当城市进入人类的生活,就责无旁贷地高举起文明的旗帜,而包含公正与平等主旨的宽容与尊重精神,正逐渐成长为城市精神的当然要核。在近几十年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农民工的奉献不容否认。曾经有社会学家这样算账:保守估算,一个农民工一年给城市创造的价值大约在25000元左右,而一个农民工一年充其量才拿走8000元,剩余的17000元都留给了城市。这么一算,着实令人吃惊不小。试想,如果一个城市一年有100万农民工务工,它从农民工身上拿走了多少?数字的背后,寓意着一个简单的道理:城市长高的楼宇、延伸的马路、渐绿的林荫,无不浸润着农民工们的辛勤。

  城市发展到今天,已不同于“以城为壑”的既往。舞动文明龙头,盘活城乡一体,已经成为城市的当前要务。笔者以为,城乡的一体化,除却物质上的有形沟通,还有城乡居民心理上的和谐共振。具体到城市的农民工身上,即使他们中的相当部分仍要回到家乡,但他们的经历将影响其家人、乡亲、后代,因为城市的尊重与温暖,他们的正面感受超过负面体验,这也为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做了有益的准备,反之,则有可能成为城市化顺利推进的一种障碍。

  还原城市的尊重与理性,以积极的姿态接纳一切城市的建设者尤其是广大农民工兄弟,促进城市发展,推动城乡融合,这个冬天,将更加温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