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渐渐淡去的民间习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9日11:44 大洋网-广州日报

  肖克丹

  百节年为首。有了年,也就有了过年的习俗。过年,“劳农以休息之”,说的还是农业自然经济社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然后就过年了。丰收,喜庆,祭祖,敬神,当然也喝酒庆贺。过年,无疑是农人的年终“述职”,也无疑是广大农村的盛大节日。中国人过年的脚步从远古向着近代走来,笑嘻嘻一直走进我们今天的生活———而且滚雪球儿地形成了

一套套各具地方特色的“年俗”。譬如南方年糕北方饺子,就是既解饱也解馋的年俗。

  今天我们仍然过年,人人都不曾缺席。只是从公元1949年以来社会主义新中国给过年改了名字,叫春节了。改了名字还是过年。譬如一只宠物狗,你叫它方方还是圆圆其实都一样,因为它是你的最爱。然而,事情还是起了变化———那只宠物狗面临失宠。极有可能是宠物猫来了。

  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有传统文化守卫者惊呼民俗流失。许多市民同样感叹“年味儿”淡了。

  年,从头到脚散发着各式各样的年味儿,从远古走到今天,一直走进我们心坎儿里。如今,它散发着残余的年味儿从我们眼前悄然走过,只留下一声叹息,渐渐远去而化作一个无比巨大的背影。

  是的,方兴未艾的西方圣诞节,一步抢在春节之前,几成“显学”之势。还有西方情人节,也使鲜花市场一派兴隆。莫非真的来了一群洋种宠物猫?

  此消彼长。淡了的是味道,远了的是背影。各式各样的民俗都快成文物了。中国传统文化被“全球化”压迫得气喘吁吁。其实不光是春节。中国人一年到头原本有许许多多节庆,从而构成了我们坚不可摧的无处不在的民俗生活。春节之后,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重阳节,只是更多的民俗节日已然退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使人觉得它们根本不曾存在似的。

  时光似水。经过似水时光的潺潺淘洗,时至今日自先民时代流传下来的许多民俗也渐渐淡然了,仿佛一件被洗得褪色的衣裳。这不足为怪,因为我们在时间里成长,同样也在时间里丧失。全世界任何一个古老民族都不可避免地经历过这样一个有得有失的历史进程。尤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只能竭力保有自己的话语权,争取得大于失。

  进入信息时代,以过年为代表的具有明显农业社会特征的民俗生活,只能渐渐淡出。网络时代的生活使得热爱赶集的国人逐步沦为四肢不勤的室内动物。如今,中国许多城市春节期间禁止燃放鞭炮,似乎也在改造着民俗。没了年夜的鞭炮轰响,从而留下一个巨大的民俗文化心理空间等待填充。事实上,一个个没有爆竹炸响的大年夜也就这样过来了,我们照样将网络时代的春节生活进行到底。

  多年固有的民间习俗随着社会变迁逐渐淡而化之,势必出现新的民间习俗。以抢救民俗著称的文化名人冯骥才先生就说过,除夕夜全家围坐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已经成为新的民俗。

  初一上网、初二充电、初三手机全球转。假若出现这样的新式年俗,那么很有可能导致初一速冻饺子、初二方便面、初三比萨饼煎鸡蛋的中西合璧的饮食景观。无论旧俗新俗,其实都是民俗。

  我们一年的生活是一只巨大容器,过年就是这一只巨大容器的排放口。我们一年的生活是平庸乏味的365天,过年则成为超凡拔俗的巅峰时刻。巅峰时刻有可能获得巅峰体验———尴尬变得不尴尬,忸怩变得不忸怩,平庸变得不平庸。只有虚伪变得更虚伪。

  过年,只是孩子们的狂欢节。过年,有时也是成年人的假面舞会。这就是过年的特异性。这种特异性极其明显地体现在可爱的孩子们身上。孩子是社会生活中的弱小者,也是家庭生活中的被管理者。孩子们的生活就像一台复印机,一天天没有什么两样。只有过年,生活才焕然一新,衣、食、住、行、玩,统统变得跟平时截然不同,甚至就连雷打不动的生活秩序也因过年而发生松动。过年,首先是孩子们怦然心动的节日。

  如今时代,物质的极大丰富,精神的极大解放,人生价值的极大提高,使得“中国小皇帝们”天天都在过年。孩子们俨然成了老子。过年,首先在“祖国的花朵”心目中丧失了特异性。俗话说,孩子是生活的未来。我们的年味儿就这样在“未来”身上提前淡化,失去了它传递了几千年的独有魅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