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特别报道]他们这样过大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9日11:56 大华网

  美国老师与汕头学生共度新春

  沏上一壶工夫茶,在清香甘甜的茶韵中,与汕头的老师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吃着牛肉丸、番薯酥、小米等潮汕小食,美国黑人老师TATA在汕头的第一次年夜饭就这样拉开序幕。

  辛苦工作了一年,许多人都选择与家人一起吃大年廿九的年夜饭,象征着团圆、幸福,而TATA从美国远渡而来,却丝毫没有为没能和家人团聚而寂寞。在年夜饭中,“真有趣!”是TATA使用率最高的话语。马丁教育机构大山英语培训中心的马校长带TATA吃了一顿“全牛宴”,TATA吃着腌制的牛舌、牛肚、牛肉干,大呼过瘾,因为他还是第一次“从头到尾”的吃一头牛。而潮汕小吃牛肉丸让TATA感到“很有趣”,小小的一颗丸子,竟有这样的嚼头,他像孩子似的不停问,牛肉丸是怎么做出来的?小米这些潮汕小食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惹得学校的汕头老师和学生们哈哈大笑。TATA在美国教过5年英语,去年开始在马丁教育机构大山英语培训中心教英语,他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美国式的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们都愿意上他的课,一见到TATA老师,都会争着用英语跟他交流。

  30岁的TATA还像个大孩子,很活泼也很容易满足,他在马校长的指点下,竟似模似样的冲起功夫茶,当他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后,连声惊叹,“太神奇了!”原来,TATA曾在苏州教过英语,苏州人喝茶是用大杯的,而潮汕的工夫茶是一小杯一小杯慢慢品味,又烫又甘甜,但是喝完茶TATA挠挠头望着学生们说,“一人一小杯茶,茶杯这么少,这么多人,什么时候才轮流喝得完呢?”一旁的汕头老师告诉TATA,工夫茶是潮汕的传统特色之一,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喝茶,能够增进感情,品味人生,不在乎喝多喝少。TATA似懂非懂地笑了。TATA说他喜欢了解各国文化,多交一些朋友,来到中国,感觉大家都很友好,而喜欢留在汕头是因为汕头的气候非常好。春节期间,他将会和几个新交的汕头朋友骑着单车去“游车河”。TATA说他最想去的是海边,因为他曾经看见海滨路有一排排的渡船在那停靠;迎着微凉的海风,感受汕头热闹的美景,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本报记者曾春乐郭丹

  独守道口保春运安全

  每天孤身一个人呆在空荡荡的小屋里值班8个小时,确保来往列车行驶安全,不能走开不能打磕睡不能读报看书听收音机……这就是铁路沿线道口值班员的工作内容。春运期间,每天都有很多旅客乘火车由他们目送着踏上归家的路途,但除夕夜这些道口值班员却无法回家享受美酒佳肴和浓浓亲情。

  记者昨天傍晚特地来到铁路沿线,看看在道口值班的值班员是怎样过年的。在人车流量颇大的泰山路新津道口,值班员老胡正端坐在值班室里看着外面的情况。记者自我介绍后正要和他聊,对讲机响了起来,老陈应答后和记者打了和招呼,急忙戴上帽子拿着红黄两色的小旗出去,原来正好马上有一列火车要通过道口了。老陈一面指挥来往车辆减速,一面吹哨子反复示意远处正在铁道边散步的行人立即远离铁轨。随着“当当”声的警告音和铁闸的缓缓合拢,道口关闭了。过了一两分钟,一趟临客列车就“隆隆”地驶了过来。

  “今天是除夕,但我们都没办法放假,值夜班的人连年夜饭都得在这里吃。”提起过年回不了家的事,老胡笑称他们早习惯了。他所在的道口有一个很长的名称:广梅汕铁路有限公司梅州工务段汕北领工区新津道口。三四个同事每天三班倒,他现在值的是从下午4时到隔天1时的班,列车通过时除了关闭道口确保安全外,还要在道口行车日志簿上按上行、下行登记列车预报时间、到达时间、车次等资料。记者看到前一天一共有13趟列车经过这里。

  “我们每天都是自己做饭吃,年夜饭也不例外。为了确保行车安全,上级规定上班时间除了业务学习外,连看报听收音机喝工夫茶等都不能做,所以春节晚会我也看不了。不过我们都能理解。”正说着,又有一列临客火车要过来了……

  本报记者陈敏

  15流浪者救助站里感受温情

  昨晚是除夕夜,流落街头的流浪汉人员在汕头市救助站得到关爱,站里工作人员像亲人般一汤匙一汤匙喂养着残疾流浪儿童,使这些无家可归者感受到温馨和真情。

  昨天傍晚6时许,记者来到市救助管理站了解到,站里接受救助的共有15人,有男有女,主要是流落他乡的残童。这些人大部分是弱智痴呆者,他们讲不出家乡在哪里,父母是谁,家庭电话及其他一切情况更是无法说清,工作人员不知如何将他们送回故乡。此前自愿到救助站接受救助又能说出家在何方的,则已全部返乡。

  在救助站女区里,一位流浪女年约十岁,下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只会说“阿妈”两字,听不出是潮汕话还是普通话。流浪女不久前被遗弃后,热心人将其送往救助站。因其生活不能自理,女工作人员还要为她洗澡洗衣。大年夜,工作人员为她梳洗了一番,流浪女显得十分精神,脸上写满笑意。晚餐时,工作人员将饭菜慢慢送进流浪女的嘴里,流浪女吃得津津有味。

  还有一位老妪是不久前进入救助站的。老人操东北口音,说的是家乡土话,工作人员听不出说的是啥。当工作人员将“团年饭”端到她面前时,她十分感动,吃得津津有味,口中喃喃自语,记者听了半天才听清楚一句话,大意是“菜饭真香”。

  安徽籍民工黄某,不久前南下汕头寻工未果,在金樟立交桥上睡觉时财物被盗,没办法的情况下到救助站求助。昨晚,工作人员为他准备了丰盛的“团年饭”,有肉蛋菜,还有糖果和水果。黄某说:“在救助站过大年吃得饱,睡得香,不怕风和雨,就像在家里一样。”

  本报记者谢文雄实习生陈锐光

  “空巢老人”:自得其乐过新春

  又到除夕。看到别人几代同堂欢聚一室共度良宵,“空巢老人”蔡姆也“不甘寂寞”,有滋有味地张罗起丰盛的年夜饭。蔡姆的年夜饭有鱼有肉有鲜嫩的蔬菜,还有价格不菲的海参。蔡姆说,过年了,饭桌上也得“热热闹闹”的,多做点可口的饭菜,愉悦自己还可以制造一点过节的气氛。

  蔡姆今年已经86岁了。十多年前,老伴去世,剩下她与养子一起住。四五年前,养子一家也搬了出去,蔡姆便孑然一身在老伴留下的老房子里过日子。蔡姆每月只有300多元的退休金,但自己深居简出,消费不多,再加上亲戚相帮、邻里相助,也算是衣食无忧。她指着正在锅里煮的海参告诉记者,这些就是一个亲戚给她买来的“过节佳肴”。

  蔡姆的家十分简单,一张床和一个衣柜,一张饭桌和一张木沙发,还有一个小型的煤气炉,便是她全部的家当。蔡姆日常的生活如她的家一样简单。每天早上起床吃过早餐后,她便到离家不远的菜市场买一点菜,然后回家听听广播,做做家务,偶尔也去亲戚家逛逛。

  蔡姆最大的乐趣是编织羊毛衫。虽然年迈,但蔡姆的腿脚依然十分利索,眼力也好,编织的羊毛衫可不比市场上销售的差。由于手艺好,亲戚、邻居们都喜欢请她给家中的小孩子“弄”几件,而蔡姆也十分乐意,经常变着花样做出一些新款式。蔡姆说,她的日子便在这一针一线的自得其乐中过了一年又一年。

  “一个人过春节会不会太冷清?”记者问。“哪会,跟平常一样呗。”蔡姆乐观地说,“手头上还有好几件小毛衣要赶呢。春节过后,天也就慢慢暖和起来了,穿毛衣正合适。”

  本报记者刘婉萍

  戒毒人员:新年认真改造重新做人

  大年廿九,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里的在押人员自编自演了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喜迎新春,在对他们的“历史”表示忏悔之余,希望自己能早日成功戒除毒瘾,重新融入社会,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今年36岁的市区人小红(化名)是一名吸毒者,虽然年纪轻轻,却已是第三次入戒毒所了。小红原本有一份满意的工作,在某公司当报关员,月收入数千元,六七年前因闹胃病,在歌舞厅认识的朋友便让她吞服一种“圣药”,称药到病除,十分神验。小红当即试服,发觉“疗效”的确显著。后来她才知道这种“圣药”其实就是海洛因,但此时她已摆脱不了“白色粉末”的控制。为此,小红3次被警方抓获送强制戒毒。小红告诉记者,她过去每天至少要吃掉100多元的海洛因,每天处在如何找钱买毒品和逃避警方打击的紧张精神状态中,人十分消瘦。进强制戒毒所后,在管教们和医生的关心帮助下,她已戒除了毒瘾,身体也胖了10余公斤。目前她正积极改造,争取早日重返社会自食其力。

  采访中,强制戒毒所所长郑顺德告诉记者,为让戒毒人员度过新春佳节,该所除组织他们进行歌舞、相声、小品等文娱演出外,还特地在除夕夜加了菜,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大家庭的温暖,早日康复重返社会。本报记者林子海林鹏

  为卖花在龙湖沟畔吃年夜饭

  连日来,一盆盆翠绿亮丽的年花从花农勤劳的双手中移入鮀城千家万户。昨天晚上,就在许多市民与家人欢聚于装扮得春意盎然的家中喜迎新春佳节到来之际,记者来到市区一些迎春花市,发现部分花农为了尽量把一年来自己辛辛苦苦种养的年花卖出去,一家子的年夜饭就在龙湖沟畔吃。

  “我们家世世代代以种花卖花为生,每年春节前夕往往全家出动来花市卖花,早已没有在家中吃年夜饭的概念了。”在龙湖沟附近一个年花销售点,今年已近不惑之年的花农林先生对记者说,他是潮安金石人,种花卖年花已有20多年的时间,目前种养的花木有100多亩,每天几乎都与花为伴。一谈起花事,林先生大叹刚过去的一年“种花难”。由于去年天气较为多变,时而酷热高温,时而持续降雨,对其种养的准备应节上市的花木生长非常不利,有的花种甚至出现枯死或浸死。恶劣的天气还带来了更多的病虫害,林先生告诉记者,期间频发的“白菌病”就使其种植的“报年红”遭受较大损失……

  好在今年迎春花市开市后生意一直红红火火,即使是突然下起雨来的昨天,到此捧场的市民依然一拨接一拨,最近几天来守候在花市的林先生与家人因此忙得不亦乐乎,卖年花的收入也比往年增多了。不过,种花难,卖花也不易。林先生称,为了多卖一些年花,每当见到有顾客过来看花选花,他和家人都会热情地上前介绍推销,至昨天晚上他的喉咙早已沙哑了。

  由于部分市民喜欢在吃完年夜饭后逛花市购花,林先生也与其他不少卖花的花农一样,一家人昨晚就在龙湖沟畔的花市边接待陆续前来买花的顾客,边匆匆忙忙吃了一顿由猪肉、排骨和鱼片“三合一”煮成的粥,就算是吃过今年的年夜饭了。为了早点收摊回家过年,林先生昨晚也逐渐降低剩下的年花的“身价”,一般都以半价进行清货,直到把连日来不断运送至此应市的50多种年花全部卖出去,他才和其他卖年花者消失在鮀城的街头。

  本报记者黄泽春

  (责任编辑:许少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