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岁岁团聚年年欢 申城饭店年夜饭全景大搜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9日12:32 东方网

  一年要吃365顿晚饭。但除夕晚上的那顿年夜饭,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非常重要———用昨晚春晚《说事》里宋丹丹的话说,是“相当重要”。昨晚,本报记者与实习生兵分几路,采访了上海几家大饭店,对各式各样的年夜饭,来了个大搜索。其中,有关年夜饭的趣事,还真不少。

  翻台面的年夜饭

  凌先生一家,已经来了7个人。他们分坐在两张桌子上,三三两两在聊天。凌先生手上攥着年夜饭的预定单,看着表说:“还有15分钟呢,说好8时之前一定能坐上去的。”

  至于“年夜饭为何要选择在第二档”,凌先生表示,不想吃得“急吼吼”。而一旁的凌太太,则白了他一眼:“是订晚了。提前两个星期怎么来得及?”

  上海饭店现在的年夜饭,第一档一般从下午5时开始,7时15分开始陆续结账,8时之前,客人一定要离开。第一档吃得比较早,但是的确像凌先生说得那样,有点匆忙。

  昨晚在美林阁武宁店,刚享用完第一档年夜饭的张太太,一边穿衣服,一边招呼服务员,把吃剩的“油条牛肉”打包。问她吃得怎么样?她说,吃饭像打仗,菜上得太快。“本来还想坐坐,多说说话呢。吃第一档,感觉像一种形式,办一件事似的。不过也好,早点回家看电视。”

  翻脸面的年夜饭

  翻台面的年夜饭,最容易出乱子,交接的不好,就有可能变成“翻脸面”的年夜饭。

  这不,昨晚一家饭店,就因为第一档年夜饭上点心的时间慢了些,顾客表示不满,最后与店里的工作人员翻了脸。

  主要原因是,一份临时加出来的萝卜丝饼,上得太慢,据顾客说“是等了40分钟”。但是店方也很委屈。厨师表示:“绝大多数年夜饭,都是事先下好单的,一般很少变动。我们是根据数量来做的。”而那桌客人,是在吃完全部东西后,觉得不够,又要了一份点心。“那个时候正是结账,交接班最忙的时候,而且他们的点心,弄起来特别慢。”最后,等不及的客人,说了一些难听的话。听不下去的领班,也翻了“毛腔”。

  客人不愿结账,一定要领班陪礼道歉。受了气的领班,只肯说后面是他不对。于是,一桌人在周围第二档客人的觥筹交错之中,坐了半个小时。最后,店家以少收200元了事。

  不翻台的年夜饭

  昨天是杏花楼饭店近十年来第一次做“不翻台面”的年夜饭生意。

  傍晚5时,福州路上的杏花楼饭店内,已是一派热腾腾的景象。走进大堂,丝竹声声入耳,还有舞狮助兴,几个楼面共108桌客人很快全部到位,贺岁声,碰杯声,说笑声开始在房间内蔓延开来,欢乐的气氛映衬着一位位顾客微笑荡漾的脸,空气都是暖暖的。

  据了解,杏花楼的年夜饭预定每年都会提早几个月告罄,放弃“翻台子”做第二拨生意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办公室李主任解释: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购买相当于半成品菜肴的“年夜饭”,然后在家吃饭。大小年夜两天,他们售出的年夜饭已达7500多套,比往前增加1200套。这样的市场变化促进了顾客的分流,为吃年夜饭,顾客踏破门槛的现象没有往年突出。此外,为了保证上菜速度,保证菜肴的新鲜度和口味,避免服务员因为疲于奔命,而可能造成的服务水平失水准,这也是饭店考虑的内容。

  顾客吃年夜饭不再像赶“电影场”一样掐时段,留给顾客的是更为温馨和随意的感觉。不会有第一拨客人没吃完就被赶走的尴尬,也不会有第二拨客人等上半天的不耐烦。就连服务员也觉得好,因为在大年夜可以早点下班了。

  换台面的年夜饭

  在这个一片祥和的城市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家里的“中流砥柱”,是生意场上的“同盟军”,是新年新事业的“开拓者”。就像他们的多重身份一样,他们的年夜饭也是“多地多餐”。

  经营大理石生意的陈先生,刚刚在家中吃了个“囫囵吞枣”,转瞬间就在马路边“大招手”拦出租车,急吼吼赶往下一个场子。突然手机铃声大作,“喂,是王老板啊,新年好新年好,我已经出发了,马上就到!”此时,另一家饭馆里,一群第二场“作战”的朋友们已经开吃了,他们既是生意上的伙伴,也是好朋友。

  饭吃了一半,陈先生的手机再一次响起,他走出包厢:“喂,钱总啊!我这里马上就结束了……好,我马上就过来!”原来,陈先生接下来还有一个重要饭局,一位朋友要为他引荐一个新的客户。他来到洗手间,整理起衣服……

  丈母娘为先,不得不好好孝敬;生意场上的同盟军为重,不得不相互照应;新客户为大,不得不努力建交。在陈先生看来,他今天的饭局是“一个也不能少”的。

  相亲人的年夜饭

  你大概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年夜饭:一桌10个人,除了你自己,一个人也不认识。

  昨晚,在新世界商城12楼举办的一顿年夜饭,显得与众不同。原来这是由某网站主办,主题为“今年春节不回家,共度除夕不眠夜”的一次“相亲”活动。100多位素不相识的男女,付了200元人民币,领着不同的号码,吃了一顿“相亲年夜饭”。

  整场活动以12桌男女共进晚餐为主线,穿插各种互动节目助兴。一上来,就以桌为单位,推选一个桌长,拟一个吉祥物,一句口号,并准备合作表演节目。

  只见,一广告公司女老板首当其冲主动请缨,活跃于各桌之间了解情况,还大方地表示,自己的拿手好歌为“深呼吸”。

  一位有备而来的会员,拿着一张小纸条塞在主持人的手里,希望通过“寻人启事”的方式,与他早就心仪的女士见个面。

  整场活动通过会员上台的自我展示、“创意红包大放送”、男宾们的“串门敬酒”和“互换”等方式促进会员们的交流。

  “在我们网上报名的会员有200多位,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最后来参加的只有一半。”主办者龚小姐介绍道,“有些是回家的火车票又买到了,有些是朋友临时要聚会。”

  在参加活动的人当中,出于一种单纯的“不想一个人过年”的会员有很多。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大家围坐在一起,即使最后没什么结果,至少也热热闹闹吃了一顿年夜饭。

  主人家的年夜饭

  冯老夫妇年已耄耋,子女们都在国外。老太太因为脑梗,生活无法自理,除了一个专门照顾她的看护、一个司机外,家中还有两个保姆、一个负责家里的卫生,另一个则负责家人的一日三餐。平时,老夫妇俩和4个佣人住在一起,大家的关系都很好,就像一家人一样。

  在一年中最特殊的日子里,冯老在家附近的酒店订了一顿年夜饭,想让一年操劳到头的保姆们,轻轻松松过一个温馨的夜晚。

  “平时两位老人对我们都很好,就像对自己的女儿一样的。所以也不怎么想家,能和两位老人一起过节,我们也很开心的。”看护小王说。

  负责给老太喂饭的小谢吃饭时,时常有些“条件反射”———听到冯老说,印度抛饼怎么还没来,她一下站起来,似乎想想不对,才又坐了下去。

  3名保姆围坐在老太太的旁边,一个负责夹菜、一个负责喂老太,忙得不亦乐乎;另一个则抓紧吃饭,以便轮换。

  吃到一半的时候,冯老拿出4个红包。在发给他们之前,他掏出一支笔,准备把4个人的名字分别写在红包上,然后采取摸彩的办法,摸到自己名字的人,就可以顺利地取回“红包”,否则就要表演一个节目才能得到红包。

  “小谢啊,你全名叫什么啊?真不好意思,上次刚问过你,又给忘了。呵呵。”平时总是亲切得叫“小谢”,真名反倒记不全了。

  看着这“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的样子。邻桌不知情的人们,都在一边夸赞:“看看老太福气真好呀!女儿们一个个都这么孝顺!”冯老听了甭提有多高兴了。

  劈硬柴的年夜饭

  一桌年轻人围坐在桌子旁边,说说笑笑甚是欢心,时不时还做些眼下时兴的“杀人游戏”来助兴。仔细一瞧,里面还“混”了两个高鼻子绿眼睛的老外。

  原来这桌客人是上海某个论坛上的“坛友”,作为一次特殊的“版聚”,大家都玩得很尽兴。论坛上大多是20到30岁左右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新上海”。因为工作等关系,没办法回家过年和亲人们团聚,就相约一起热闹热闹。

  “有的本来就认识了,有的是新朋友,四海之内皆兄弟嘛!过年了,大家高兴!”策划这次五湖四海年夜饭的“大漠孤烟直”,一仰头,又干了一杯。

  这顿年夜饭,菜只有1000多元,酒水花了700多元。AA制的年夜饭,吃的是一种“朋友越多越好”的哥们义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