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贵州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31日10:07 贵州日报

  (2006年1月16日在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贵州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孙国强

  各位代表: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贵州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实现。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一是经济增长的速度进一步加快。预计,全年生产总值19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左右,比预期目标快1.5个百分点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1%,第二产业增长13.6%,第三产业增长12.8%,分别比预期目标快1.1、0.1和2.3个百分点。二是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4%,增幅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消费拉动经济增长5.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生产要素紧张的状况有所缓解,全年煤炭产量1.06亿吨,发电量786.78亿千瓦时,分别增长8.6%和10.8%。三是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7.5亿元,增长8.2%。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66.3亿元和182.4亿元,增幅达到23.5%和22.2%。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777.5亿元和2303.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418.3亿元和334.6亿元。

  (二)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特色经济体系加快形成。一是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3%,特色优势作物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23.7%。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粮食产量1152.06万吨,比上年略有增长;油菜籽产量76.5万吨,增长3.5%,再创历史新高;烤烟产量34.05万吨,增长13.6%;肉类总产量187万吨,增长9.3%。二是工业结构进一步改善。电力、烟草、医药、化工和饮料等优势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启动“百亿元企业”建设方案,优强企业正在发展壮大,淘汰了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能力。三是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增势强劲,实现旅游总收入251亿元。餐饮、交通运输、邮电、社区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行业快速增长。四是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7.8%。与此同时,城镇化稳步推进,城镇化水平达到27%。

  (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西部大开发各项战略重点扎实推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10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6%以上,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15.1%,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8.2%,房地产投资增长24.1%。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55个,为历年来最多。“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加大,电力、煤炭开采、交通等重点行业投资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45%;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投资增长25%左右,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投资增长63%左右。全省项目库共储备建设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2.5万亿元。在交通方面,遵崇高速公路、渝怀铁路贵州段建成通车,黎平机场正式通航,完成油路改造3000公里、通村道路建设10000公里。玉三、三凯、镇胜等一批在建重点公路及荔波机场等建设进展顺利。开工建设了贵遵公路扎佐至南白段改扩建工程、贵阳绕城高速公路、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贵州段、黄织铁路、贵阳铁路枢纽和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赤水河航运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开工建设了天生桥库区港口建设工程。在能源方面,第一批“西电东送”电源项目基本建成投产,第二批电源项目正在抓紧建设,第三批电源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全年电网新增发电装机238万千瓦,贵州电网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24万千瓦。实现向广东送电400万千瓦。开工建设了龙凤、小屯、糯东、五凤等一批大型骨干配套煤矿。新增煤炭精查储量20亿吨以上。建成12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基本建成5个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县。在水利方面,农村饮水解困、节水灌溉、灌区改造、水土保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加快,“滋黔”一期工程及重点骨干工程加快实施。建成“三小”工程10万口,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7万亩,恢复灌溉面积50.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82万亩。在市政公用设施方面,开工建设了清镇东郊水厂,都匀、遵义龙坑、贵阳白云、安顺、兴义等污水处理工程和毕节、铜仁、凯里等一批污水管网改造工程,金阳新区城市道路工程进展顺利。

  (四)生态立省战略迈出新步伐,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取得新进展。完成营造林面积400万亩以上,其中,退耕还林70万亩、荒山造林185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64平方公里,建成沼气池20万口。贵阳市被列为全国第一批10个循环经济试点省市之一,宏福、开磷、赤天化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全省有9家重点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试点,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继续做好“两湖”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了三岔河、北盘江流域的水污染整治;对水城钢铁集团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的环境污染进行了限期治理,开工建设了凯里、清镇、遵义电厂脱硫工程。深入开展了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工作。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21.5%和25.7%,分别比上年提高10个和7.4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内。

  (五)重点领域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对内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国有企业改革重组迈出重大步伐,完成了首钢总公司与水钢集团公司的资产重组,组建了贵州黄果树烟草集团公司。困难企业破产重组工作稳步推进。初步建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基本完成全省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投资、财政、住房、旅游、市政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改革继续深入。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招商引资取得新的成效,合同利用外资和省外招商引资到位资金预计分别可达1.95亿美元和200亿元,分别增长54%和46.2%。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和西南六省区市等区域合作,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区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合作协议。继续深化与四个对口帮扶城市的双边合作。成功举办了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第20次会议。

  (六)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新增10个县实现“两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超额完成扩招任务,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6%,普通高校招生规模达到6.86万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通过验收,建立了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产学研联合开发基地。加强了县级“两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多彩贵州”歌唱大赛等活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得到加强。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千人口医院病床数增加。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新成绩,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7.7‰左右。

  (七)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农民人均纯收入1877元,实际增长5.2%,完成预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47元,实际增长10.6%,超过预期目标4个百分点以上。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新增安排省级扶贫资金2000万元,增幅达66.7%。全省净减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贫困人口共23万,完成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万人,解决了120.78万人饮水困难,易地扶贫搬迁4万人。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旅游、住房、通信、汽车、教育、卫生消费支出继续增加。

  全年发放社保、岗位、再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补贴700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00万元以上。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6.5万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5万人,其中安排“4050”人员再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省财政共安排1.89亿元,将全省94.5万名农村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群众提前两年全部实施定期救助。农村五保供养措施得到落实,10.7万农村五保对象得到救助。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基本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城市低保覆盖达到48.9万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制定了落实大中型水电工程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来源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了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农民工工资问题,以及安全生产中的突出矛盾和困难。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中共贵州省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支持和帮助的结果;是全省上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结果;是各族干部群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

  但是,我们也清醒看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民增收难度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扶贫攻坚任务还十分艰巨。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家依赖性大,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投资主体尚未完全实现多元化;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不够,保持投资强度的压力大。三是资源消耗尤其是单位产值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产业链短,能源供求的紧张状况尚未有效缓解,资源环境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依然突出。四是受国家外贸政策调整和一些重点企业生产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进出口总额略有下降。五是在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体制和机制改革滞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显现。六是社会发展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较多,就业压力大,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在环境保护、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库区移民安置等方面还存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予以解决。

  二、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今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胡锦涛同志关于进一步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大力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生态立省和开放带动战略,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按照上述要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1)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以上,第二产业增长13%左右,第三产业增长12.5%以上;(2)力争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上年基础上再增加150亿元,增长15%左右;(3)财政总收入达到410亿元,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5亿元,增长12%以上;(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5)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5%左右;(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左右;(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9)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降低4%以上。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

  第一,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一是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我省“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帮助贫困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综合采取开发式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长期救助等措施,搞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有效减少绝对贫困人口和抑制低收入人口返贫,确保完成净减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各10万人的任务,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万人。二是继续抓好“百乡千村扶贫工程”,对100个一类扶贫重点乡镇,每个乡镇安排扶贫专项资金50万元;对列入整村推进计划的1524个村,每个村安排2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到县的财政扶贫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要确保70%用于整村推进。完成贫困地区干部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00万人次,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企业到贫困地区发展特色种养业和加工运销业。三是把扶贫开发与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

  第二,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一是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4550万亩以上,力争总产量达到1160万吨左右。加大以畜牧业为重点的结构调整力度,确保畜牧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推进畜牧业从分散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抓好规范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加强畜禽良繁体系建设;加大引草入田和草地改良力度,完成冬闲田土种植牧草100万亩;切实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工作,扎实做好禽流感防治工作。二是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集中力量发展马铃薯、油菜籽和辣椒等一批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特色农产品;在主产区培育引进优强企业开展精深加工,积极打造品牌,加快形成规模产业。继续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新建一批标准化、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三是针对不同海拔区域和不同的农事季节,合理安排区域布局,合理选择种植模式和栽培品种,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提高复种指数。

  第三,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大土地整理和中低产田土改造力度,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扎实抓好配套水利设施建设。新建成10

  万口“三小”水利设施,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56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50万亩,整理基本农田20万亩。按照保护耕地、搞好规划,整合资源、加强协作,明晰产权、加强管护,加强领导、资金到位的思路,扎实抓好“烟水配套工程”的实施工作。加大力度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完成沼气池建设20万口,实施农村改水、改厕和环境卫生整治,确保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6%,确保饮用水安全。

  第四,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业科研体系、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提高良种普及率和农业适用技术普及率。确保杂交水稻种植面积1000万亩,力争杂交玉米播种面积1000万亩。鼓励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促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0万人。进一步完善粮食直接补贴办法、畜牧业发展资金投入方式和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办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第五,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农民的法制意识、健康意识、经营意识和现代意识,使广大农民群众加快向现代农民转变。积极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第六,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继续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发展远程教育工程,并探索把三大工程结合起来的路子,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在继续实施“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同时,启动“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

  第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以村委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为主体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建设,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和村务管理的各项制度,加强村委会干部培训,加强村委会活动阵地建设,不断提高村级自治组织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

  第八,逐步改变村寨面貌。在搞好规划,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突出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农村环境、道路、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功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每个县选取1—2个村作为村寨整治试点单位,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二)推进结构调整和特色经济体系建设,进一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第一,抓好重点项目的实施。一是加快优势资源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围绕磷及磷化工、煤及煤化工、铝及铝加工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组合优势,引导产业适度集中,推进煤电冶化一体化,集中力量做强做大煤及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磷及磷化工等优势产业。实施兖矿贵州能化公司年产50万吨合成氨、西洋磷业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磷酸一铵、开磷集团年产120万吨磷铵、天福化工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氨醇、中铝贵州分公司年产120万吨氧化铝扩建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遵义氧化铝厂年产80万吨氧化铝项目、宏福公司年产2万吨无水氟化氢和10万吨湿法磷酸净化项目、水城钢铁集团公司产品结构调整配套项目等。二是保持轻工业快速增长势头,支持烟草、酿酒、民族制药、特色食品等产业的重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工建设贵阳卷烟厂异地技改项目,启动实施“十一五”新增年产2000吨茅台酒一期改扩建项目。三是引进优强企业对焦炭、水泥等高耗能行业进行优化整合,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集中度,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第二,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上重要位置。一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新增2000万元技改资金,用于支持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抓好贵州天福化工有限公司30万吨合成氨和15万吨二甲醚、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增10000吨海绵钛生产能力等一批技改项目。二是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支持以军转民技术为重要支撑的航空航天产业和先进制造产业的发展。抓好环保型综合采煤机械设备、大型高效棉花采摘成套设备、油田开采技术装备、航空关键零部件等一批重点项目的研发工作,发展技术含量高的优质汽车零部件、磨料磨具、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环保机械等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三是有重点地发展高技术产业。力争在电子信息、新材料、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加快以存储技术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通讯终端产品、特色数据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新型电子元器件、通用无人机、网络信息加密系统等列入国家863计划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实施。支持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和以电子信息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合金材料、复合材料、特种功能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四是加快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体制,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大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持力度。申报国家微硬盘、磷化工等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力争建立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立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五是实施《贵州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能力。

  第三,进一步加大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力度。一是推进实施“百亿元企业”建设方案,加快在能源、优势原材料、烟酒、电子信息等行业形成一批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步伐。推进煤炭集团和磷化工集团的组建工作,支持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江南航天集团、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和壮大。二是支持发展中小企业,在特色食品、农副产品深加工、民族制药等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小巨人”企业的步伐。

  第四,把产业结构调整同区域协调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一是支持贵阳城市经济圈发展,加快金阳新区开发开放,引导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中心城市和城镇化发展。二是鼓励各地根据自身优势,按照组团发展、集群布局的方向,确定重点发展领域,大力发展特色经济,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趋同和县与县之间的恶性竞争。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支持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使之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三是加强对重点产业项目区域规划管理,搞好产业布局,推进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促进重点产业向资源富集、交通便利、环境容量大的地区集中。四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继续抓好以县城为重点的100个小城镇建设,继续实施经济强县建设。五是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

  第五,促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加快发展。一是实施重点带动战略和旅游精品战略。集中力量支持安顺、荔波、黎从榕等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重点加强“黔北红色旅游区”建设。加强生态、乡村、文化、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的开发,形成一批精品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加强与周边省区市的旅游合作,联合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和无障碍旅游区。二是加大旅游产品宣传推介力度。继续举办“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系列活动和《多彩贵州风》民族歌舞巡演。三是加快旅游公路、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行游住食购娱”各要素发展,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四是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和完善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加强管理,防止对旅游资源的低水平开发和掠夺性开发。支持旅行社、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加快发展。五是加大旅游环境整治力度,实施《马岭河峡谷、清水江流域、草海、龙宫旅游风景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综合建设方案》。六是把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我省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加快对物质和非物质民族文化产品的开发,提高我省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支持各市(州、地)编排高质量、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与旅游市场结合的文艺节目。

  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商贸、餐饮、邮政、旅游等传统服务业的水平和质量。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加快发展和改造传统商业,因地制宜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大卖场、便利店、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加快发展科技服务、金融保险、中介服务、信息服务、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作用,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的扶持力度,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发展服务业。

  (三)努力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

  为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净增150亿元以上的目标,初步安排基本建设投资净增7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净增30亿元,房地产投资净增40亿元,其他投资净增10亿元。为促进消费需求增长,加大消费需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提高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的比重,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实现投资与消费的双促进、两提高。

  第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强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建设。加快镇宁至胜境关、贵遵公路(扎佐至南白段)、贵阳绕城等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白腊坎至茅台高速公路,力争开工建设贵阳至清镇、都匀至新寨高速公路改造工程。以旅游路、经济路为重点,新开工建设二级公路1000公里;进一步扩大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的覆盖面,开工建设通村道路10000公里。加快黔桂铁路扩能改造、黄织铁路和贵阳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步伐,确保开工建设六沾铁路复线工程,做好贵珠铁路前期工作。确保荔波机场建成通航,完成贵阳龙洞堡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加快仁怀茅台机场前期工作,力争完成贵阳机场第二航站楼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完成赤水河(岔角—合江)航运建设工程,加快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乌江航道升级工程和洪家渡库区航运工程前期工作。二是加强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以“三小”为主的“益民工程”。抓好在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加快遵义灌区一期工程和镇宁王二河水库的渠系工程建设,加快贞丰水车田水库、毕节倒天河水库、松桃道塘水库、独山谭尧水库的主体工程建设,加快病险水库治理。加快大中型水利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力争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三是加强以“西电东送”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建成鸭溪、纳雍二厂、大龙、索风营等电源项目。加快盘南电厂一期、构皮滩等电源点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建设沙沱、董箐等电源项目,抓紧开展桐梓、都匀、清镇等一批煤电冶一体化循环经济型基地直供电源项目前期工作及试点工作。确保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90万千瓦以上,力争全年发电量超过750亿千瓦时、煤炭产量达到1.16亿吨。加快500千伏及以下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响水矿一期、比德、玉舍、五轮山一期、发耳一期等一批大中型煤矿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大方绿塘煤矿、织金矿区煤液化制油(年产100万吨)和毕节煤气化代燃料等项目。四是实施一批重点城镇的市政工程。力争基本完成中心城市供、排水管网和县城电网改造。建成都匀、遵义龙坑、贵阳白云、兴义等污水处理工程,加快清镇东郊水厂、安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金阳新区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毕节、铜仁、凯里等一批污水管网和安顺市黄果树大街改造工程;力争仁怀、乌当等一批污水管网工程开工建设。推进市政公用事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稳步推行特许经营。推进“数字贵州”建设,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

  第二,创新体制和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一是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不断加大省级财政建设性资金的投入,适当增加对二级公路,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农村公共卫生等方面建设的财政投入。二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吸引各方面资金的投入,力争在交通、水利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体制创新上取得新的突破。尽快改革水利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和小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调动广大农民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对于城镇水利设施,要合理调整用水价格,全面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和水资源有偿使用费,降低污水处理和供水的运营成本,吸引各类投资者参与建设经营。积极探索整合国有经营性资产的有效措施,组建由政府控股的公路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公司,增强这两个领域的融资能力。三是创新融资方式,选择一批有条件的企业,积极争取国家批准发行企业债券和上市融资,采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多种措施,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探索采取债券投资、股权投资、产品支付、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四是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强“诚信贵州”建设,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统一对内对外招商引资政策,加大对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典型案例的查处力度。加快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建立投资市场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努力提高引进资金的到位率和招商引资的质量。五是建立政府与在黔金融机构之间紧密联系的工作机制,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扩大银行信贷投资规模。

  第三,加强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投资工作水平。一是着力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征地拆迁等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征地拆迁的有关政策措施,严格履行工作程序;从大局出发,组织实施好征地拆迁工作。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积极主动地为项目建设服务。二是抓紧建立和落实配套资金考核评价制度。对配套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封闭运行,并将项目征地拆迁费用纳入项目总投资。对于新上项目,充分考虑地县的实际财力,合理确定配套资金比例。三是加快项目审批核准工作。对需要国家审批核准的项目,及时作好相关工作;对需要省里备案、核准、审批的项目,抓紧组织备案、核准、审批。四是研究制定《贵州省招标投标条例》相关配套规章,制定《贵州省政府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管理办法》,加强招标投标指导、协调和监督。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资本金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质量监理制、项目环境监督管理制,坚决查处变相议标、规避招标等行为。五是强化重点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六是加强项目稽察,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的合理使用,严肃处理项目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七是加快投资计划下达和资金拨付进度,省级各类基本建设投资、技术改造投资等各项投资计划及资金,原则上上半年到位60%以上,三季度到位90%以上。

  第四,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围绕农业、交通、水利、能源、产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循环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加快推进做深做细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对入库项目进行动态跟踪管理,不断充实、调整、完善,使项目库的建设和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长期保持项目储备规模达到2万亿元以上。加快建立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回收机制,政府主要负责规划编制和政府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其余由业主负责。将省级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经费安排与借款项目经费回收和拨款项目的管理情况挂钩,促进“有借有还”良性机制的形成。

  第五,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继续做好城市低保工作,提高低保标准。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统筹解决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和各类优抚对象的相关待遇,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努力提高农村购买力。二是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切实加强农村商业设施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村商业设施。加大对农村商业网点连锁经营、农资物资配送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快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三是积极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完善住房、汽车等方面的消费政策,大力促进文化、健身、旅游等消费。四是改善社会消费环境。继续清理、修订抑制消费的不合理规定和政策,正确引导人民群众消费心理预期。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和促进消费信贷发展。

  (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一,加快循环经济建设。一是支持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试点,加快推进开阳磷煤化工、桐梓煤化工、安龙重化工等一批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基地建设,在宏福公司、开磷集团、赤天化等一批重点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在兴义市纳灰河流域开展循环经济农业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抓好水城钢铁集团、中铝贵州分公司等9户省级清洁生产试点企业的试点工作。三是以能源、原材料工业等大宗工业废弃物的规模化综合利用为重点,积极推广循环硫化床、煤矸石发电,煤焦油回收、煤矿瓦斯抽放利用和烟尘脱硫治理等先进技术。

  第二,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在节能方面,一是抓紧制定并严格执行重点产业和重点行业的能耗、物耗标准。二是启动实施热电联产、余热利用、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节能工程。三是把结构调整与节能降耗结合起来,积极发展低能耗产业。四是加强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能耗、物耗管理,抓好现有企业的节能改造工作,深入开展节能降耗“521”工程,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煤炭、电力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重点抓好水钢集团煤气系统节能改造和贵阳中化开磷化肥有限公司废水资源利用等国债项目,确保现有能耗水平不再上升并逐步下降。五是推进薪炭林、风能、抽水蓄能、小水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池和省柴节煤灶。六是落实鼓励节能的财税和产业政策,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在节水方面,深入开展节约用水,健全节水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和重点企业废水循环利用,抓好清镇市全国节水试点城市工作,推进六盘水、遵义县、白云区等重点城市的污水再生利用。在化工、钢铁、有色、造纸和酿造等高耗水行业的重点企业实施废水循环利用改造工程。开展农村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提高现有水利设施的利用效率。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支持“三废”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快工业废渣资源化的利用,重点抓好磷渣、煤渣、磷石膏、赤泥、碘回收等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对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等列入全国第一批限期禁止生产和使用实心黏土砖的城市,全面禁止生产和使用烧结实心砖,积极开发、生产和推广新型墙体材料。

  第三,深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严格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市场准入管理,严厉打击和查处无证勘查、开采和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全面开展煤炭资源回采率专项检查,对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进行专项整治。重要矿产资源一级探矿权市场由政府统一控制,二级探矿权和采矿权实行市场转让。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矿区生态恢复、环境治理的力度,抓好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修复试点工作。

  第四,推进生态建设。继续实施好以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等为重点的林业六大重点工程,把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封山禁牧舍饲等配套保障措施结合起来,切实解决退耕农户吃饭、烧柴、增收等长远生计问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营造林面积400万亩左右,力争森林覆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推进重点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力争国家将石漠化治理工程纳入“十一五”规划。抓好赤水市、湄潭县、荔波县等12个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结合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抓好速生丰产用材林、竹林基地建设和一批经济林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黔北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做好黔东木浆纸一体化项目的前期工作。

  第五,加强环境保护。继续抓好红枫湖、百花湖等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抓好乌江、重安江、三岔河等重点流域,贵阳、遵义等中心城市,化工、冶金、煤炭、造纸、建材等重点行业和酸控区的污染治理。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生态处理,严格执行排污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保主要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五)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高对内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第一,以国有企业改革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一是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重点抓好省建工集团总公司、林东矿务局、遵义碱厂等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支持和帮助遵义钛业公司等企业上市融资。推进省外优强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参与我省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二是积极稳妥地做好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的工作,推进遵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阳制药厂、贵阳耐火材料厂等企业的关闭破产工作,启动务川汞矿等企业的破产法律程序,争取已列入国家破产建议名单的21户企业进入正式破产计划。完善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改革方案,启动省属国有商贸流通企业的改革工作。三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建设,做好清产核资的后续管理工作,加快建立国有资产统计评价体系。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失误和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四是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支持地方金融机构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向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提供转贷款和担保贷款。鼓励非公有制经济通过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创业投资机制,规范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第二,以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重点,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抓好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和化解乡村债务工作。加快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步伐。切实保障农民特别是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主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使用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推进农村信用社、粮食流通和供销社等方面的改革。与此同时,继续推进行政管理、财税等其他各项改革。

  第三,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一是认真落实出口退税的各项政策,大力支持企业使用出口信用保险,积极开展进出口融资担保业务。二是积极调整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重点进口急需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生产资料;支持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磷化工产品、农产品等优势产品出口。抓住沿海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加快推进我省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三是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和西南六省区市区域经济、技术、信息交流与合作,继续推进与有关兄弟省区市的双边合作,跟踪落实协议项目,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率。加强与四个对口帮扶城市的协作。抢抓我国与东盟建设自由贸易区的机遇,依托产业优势和产业特色,编制和实施对东盟地区的经贸合作发展规划。四是鼓励支持我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省外和境外开拓产品市场、承包工程、劳务输出和参与优势资源开发。

  (六)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做好“两基”工作,确保完成威宁、赫章、紫云、望谟最后4个县的“两基”攻坚任务,建成农村寄宿制初中100所。落实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杂费,落实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政策,把新增安排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3720万元落实到贫困生,确保补助人数扩大到31万人。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计划招生32.6万人,增长7.1%。抓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建立遍布城乡、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整合高等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招生规模,普通高校计划招生7.5万人,增长11.1%。加快发展幼儿教育,促进民族教育、民办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协调发展。

  第二,促进科技事业加快发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强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在先进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中药现代化、石漠化综合治理、资源综合利用、农作物品种选育等领域加强集成创新并争取国家支持。面向经济发展重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发挥专利制度激励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性作用,完善科技管理中的专利管理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第三,积极发展文化和体育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开工建设贵州省博物馆工程。确保建成贵州民族文化宫。继续抓好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实现“县县有两馆”的目标。新建一批乡镇文体站或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建设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分中心以及一批基层点。继续做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第四,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全面建成9个市(州、地)紧急救援中心和传染病医院、76个县传染病科(区)。在抓好息烽等10个县(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将试点工作再扩大24个县。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576个乡(镇)卫生院国债项目建设。认真做好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力争完成改炉改灶30万口。健全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积极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抓好建立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扩大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

  第五,切实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努力提高人口出生质量,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努力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加快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完善农村基层计生服务设施,提高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

  (七)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一,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和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对国有企业改制中安置人员的税收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对下岗职工的转岗培训。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二是统筹做好军转干部、城镇退役士兵、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就业工作。三是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推动就业服务制度化、社会化和专业化。深化劳动力市场制度改革,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的试点工作。力争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其中持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0.5万人。

  第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巩固“两个确保”的成果,切实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基本实现下岗职工全部出中心和全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健全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逐步把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抓好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支持社会慈善事业、社会捐赠、社会福利、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逐步完善对城乡特困群众、农村“五保户”、受灾群众等人员的生活救助和保障制度。

  第三,切实解决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一是认真细致地解决好水库建设移民、失地农民、城市改造拆迁户、破产企业生活困难职工、灾区受灾群众等的生产生活问题。进一步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积极探索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加快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二是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认真解决他们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社会保障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问题。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完善城镇房屋拆迁补偿和安置制度。三是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抓好食品药品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虚假违法广告、非法行医、非法传销和变相传销等商业欺诈行为。以化肥、农药、种子为重点,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以规范各类学校收费、医药收费和医疗服务价格为重点,加强市场价格管理。四是妥善解决产煤地区农村贫困农户生活用煤。按照属地管理、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的原则,县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担负起解决辖区内农村贫困农户生活用煤的责任,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政府补贴、救济等方式,重点解决好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和遭受各种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事故困难户等贫困农民的生活用煤问题。五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加大煤矿、交通运输、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治理力度,实现国家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和我省的“双降”目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建立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加大安全事故查处力度,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六是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为人民群众办好“十件实事”

  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继续为人民群众办好“十件实事”:(1)继续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电源点再建成投产装机290万千瓦;盘南响水煤矿一期(400万吨/年)实现首采区试生产。(2)玉屏至凯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荔波机场建成通航;开工建设六盘水至沾益铁路复线;建设通乡油路2000公里。(3)实现易地扶贫搬迁6万人;净减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10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10万人;实施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20万人。(4)解决农村6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农村沼气池20万口。(5)改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建成576个农村乡镇卫生院,开工新建14个县医院。(6)开工建设遵义会议纪念馆、安顺市王若飞故居、遵义市红花岗区红军山烈士陵园、遵义市娄山关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基础设施。(7)建成省民族文化宫。(8)新建1500座50户以上自然村的卫星广播电视收转站。(9)建成农村寄宿制初中100所。(10)新建、改扩建54个乡(镇)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36个乡(镇)服务站。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坚定信心,团结协作,奋发图强,狠抓落实,为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作者: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