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阖家团圆日 何慰游子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31日10:43 大洋网-广州日报

  王文琦

  从小在父母身边,被父母养大,受父母关爱,学成毕业分配其他省份或城市,这是不少读书人的情况。到了春节,因为各种原因回不到父母身边,只好留在外地过年的,也不在少数。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年,是个什么滋味的年?这是很多他乡游子心头难以挥去的问号。

  对于这种情况,有的人不以为然,说什么已经到了现代社会,旧风俗该丢掉了,只要平时孝敬父母,春节在不在,也不必太计较。的确,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在加大,节奏也在加快。但这是不是可以从心灵上安慰这些游子呢?近日,上海明略市场策划咨询有限公司的一份调查显示,尽管春节习俗正在淡化,但如果父母健在,多数人愿意和父母团聚,并且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如果春节不回家看看,心里多少会感到愧疚。

  希望团聚而又难以团聚,这一对矛盾今后还会长期在很多中国人的身上体现。笔者猜测,如果这个调查是针对子女在外的老人,问他们有多少人希望子女回身边过年?这个比例一定更高。一般而言,这个需要是双向的,父母渴望子女回家,子女也希望回家,但更为宽广的层面是老人的需要。往往,子女一句“工作忙”,可能让老人本来想提出的愿望咽回去了。

  怎样才能让最多数人满足这个需要?这应该成为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各个服务领域考虑的问题。做好这个工作,不仅可体现我们社会的“以人为本”,同时也可以增加很多商机和就业机会。可惜,我们对于盘活社会资源方面,还欠缺很多。别的不说,仅仅交通,就阻隔了多少个本来可有的团聚。有的数据说,买到火车票回家的,可能不到20%。

  小时候就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时手捧着父母做好的饭菜,读来没有什么感觉。今日,竟不忍再读,笔者也有两年春节没有回到父母身边,行文至此,看到诗句,就已润了眼眶。“意恐迟迟归”,终究,还是不归。

  年前,父母寄来了亲手缝制的棉被,看着土土的被单,妻子还不以为然。我告诉她,这是自家的棉花所制,比商场买来的放心一百倍,也暖和一百倍。

  到什么时候,我们才有除了认钱,还有人情味,让人放心,服务周到的商业呢?我想到那个时候,团聚大概不再那么难了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