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杨汉泉把英歌舞带进无声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31日13:10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潮阳区群艺馆副馆长杨汉泉把一群连鼓点都听不到的聋哑孩子引上舞台,打造出一个汕头残疾人的文艺品牌

  去年6月,人们在广东省第六届残疾人艺术汇演中看到一个“奇迹”:随着激扬有力的潮州音乐声,24个穿着古代金、红两色戎装的聋哑少年整齐雄健地跳起了英歌舞。他们手持彩色的“英歌槌”,在激昂高亢的音乐声中,随节奏进退、跳跃,时而敲击“英歌槌”,

时而相互对打,时而又悠闲地耍起整齐漂亮的“棍花”,这个由汕头市残联选送的《聋舞新歌》也以其突破创新和精湛的表演捧回了特等奖。而这群孩子的“教练”就是汕头市潮阳区群艺馆副馆长杨汉泉老师,是他对传统潮汕英歌舞进行全新大胆的编排,用满腔的爱把一群连鼓点都听不到的聋哑孩子成功地引上舞台跳起英歌舞;是他,将英歌舞带进了无声世界。

  组建一支聋人英歌舞队的设想是由曾在部队从事舞蹈专业的市残联副理事长余丽华提出来的,为的是打造汕头残疾人文艺品牌,在发扬潮汕文化特色的同时展现特殊艺术独特的魅力。于是,多年来一直从事英歌舞教练工作的杨汉泉被盛情邀请来接受这项特殊的教学任务。而教聋人跳舞,对于杨汉泉来说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如何既适合聋人集体舞蹈的特点,又保持潮汕英歌舞的传统精华,以残疾人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来张扬英歌舞阳刚之美,这位年逾五十的老艺人经过不断地修改、验证,他决定独辟蹊径,对英歌舞进行全新的设计:将广场舞蹈搬到舞台上;去掉脸谱,去繁就简;去掉领舞者,保持整体的整齐和和谐美;以热烈的鼓声代替聋儿无法发出的呐喊声。

  聋哑人学习舞蹈最大的困难是听不到音乐伴奏,听不到音乐,就很难掌握舞蹈的节奏和韵律,也就无法体会舞蹈动作所蕴含的意义,更谈不上它所表达的思想。孩子们听不见音乐,杨老师便让他们跟着他的动作,一边用手数,一边对口形。好不容易使他们的手、口统一了,可一转身,整个一下子又乱套了。后来杨老师慢慢地摸出了一条规律:聋童虽然没有听力,但他们有震动感,通过震动可以使他们的动作整齐。从此以后,他就不停地用力击鼓,一边敲鼓一边对口形,把动作和节奏感传达给学生。有时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哪怕是基本功练习,一个正常有听力的孩子他只要说上一两次,做一两个示范就行,而面对这些孩子,他却要重复上几十次,甚至更多,还要用手语不断地解释。而遇上乐感和舞蹈资质稍差、领悟性还不到位的学生,杨老师更要全心全意,不仅手把手,还要面对面,将细微的表情也传达给他。就这样,已经满头华发的杨汉泉,跟着一群10多岁的少年一起摸爬滚打,经过一年多的辛劳和汗水,终于向世人捧出了令人震撼的《聋舞新歌》!

  图为杨汉泉在手把手地教聋童跳舞。

  本报记者周敏通讯员刘晓丽廖家茂摄影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