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今年的年过得蛮有“滋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31日13:22 红网

  今年的春节,对北京市民来说,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痛快、安全、祥和”。据1月30日《新京报》报道,“禁改限”第一阶段,北京未发生重大火情、伤情,空气质量“轻微污染”。

  在北京市配送出23万箱烟花爆竹的情况下,未发生重大火情、伤情,空气质量也属“轻微污染”,这个成绩应当说还是很不错的,说明北京“禁改限”的第一阶段,由于各级

职能部门措施得力,老百姓自觉遵守“限放”的规定,确保了城市秩序的良好和安全目标的实现。

  笔者作为城市中的一员,对于今年的春节感触良多。首先,是感到今年的年味“浓”了。还拿北京来说吧,京城的夜空鞭炮齐鸣、礼花弹频开,尤其是除夕夜24时以后,半小时内更是集中领略了京城百姓豪放的心情,仅第二天东城区扫出35吨的烟花爆竹纸屑,老百姓燃放烟花爆竹的心情和“实力”就可见一斑。置身于烟花爆竹此起彼伏的燃放中,不由的令人深感,这才是真正的“过年”。笔者已过不惑之年,这也是有生以来见到的最大“阵势”的过年。说实在的,禁放前,笔者和很多百姓一样,生活并不富裕,过年也就弄点小鞭放放“过把瘾”而已,等点有钱了、想提升提升燃放的档次了,政府又不让放了,由于过年太“安静”了,反而总让人感到心里“压抑”。

  其次,是要相信老百姓的觉悟。禁改限前,社会很多人士持有“不同意见”,认为一旦放开会失控,为预防“失控”,警方甚至还“破天荒”地采取了全体停休的措施。不过,纵观除夕到大年初二,总体来看,除个别的以外,北京市绝大多数的老百姓还是很自觉的,还是很遵守限放规定的。比如初一凌晨以后,京城内基本已经没有了响声,初二白天也很“安静”,并非想象的24小时不间断地燃放烟花爆竹。其实,有些人的担心,主要缘于没有摸透民俗的特点和市民的心理。况且,老百姓的觉悟也在逐步提高,哪能总用老眼光看人?

  第三,就是疏导比限制更重要。对于燃放烟花爆竹,禁改限不是倒退,而是实践中逐步探索出的城市管理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一个政策的出台关键看社会的效果,如果禁也禁不住,动用“禁放”的人力、物力、财力与动用“限放”的人力、物力、财力不相上下,那这种“禁”就是无意义的甚至是失败的。其实,老百姓再有钱、再有劲头,哪有一个人连续放三小时鞭炮的?再说,谁会故意炸自己、炸他人、炸易燃易爆的地方?如果说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系数低,那汽车的安全系数更低,交通事故每年死亡近10万人,我们何不把汽车也限了?所以,禁改限无疑是明智之举,疏导比单纯限制更重要,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体现出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艺术。

  当然,城市之大,公共管理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比如有的人就不喜欢燃放烟花爆竹,也不喜欢听响声,但是笔者以为,一年365天,也就这15天市民可以放松一下,体味一下传统的节日,对于燃放烟花爆竹应当给予一些宽容。

  还有人认为,春节应当改良,要倡导过文明的春节。对此,笔者以为,文明需要逐步地培养,不是靠限制就能让社会文明起来的。况且燃放烟花爆竹也不是什么不文明的事,我们不能只看燃放烟花爆竹消极的一面,不看其积极的一面。燃放烟花爆竹,一方面是数千年国人的习俗,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我们应当尊重。另一方面如今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忙碌一年,紧张一年,奔波一年,大家都很不容易,也需要春节这样的“调整期”,通过燃放烟花爆竹,扫除一年的不愉快和烦恼,振奋精神,迎接新的生活。这有何不可呢?

  因此,笔者感到,今年的年过得蛮有“滋味”,既燃放了烟花爆竹,又逛了庙会,也和家人大团圆,吃了饺子,充充实实,痛痛快快,溢于言表。

  (稿源:红网)

  (作者:唐卫毅)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