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年夜饭丰盛多了“ 一位瑶族老农的春节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31日14:11 新华网

  新华网南宁1月31日电(记者张周来赵文)“四个儿女还有孙子和媳妇都在家,一家10口人热热闹闹地过个年,今年水果收成不错,心情也很好。”谈到中国传统春节,已经70岁的瑶族农民黄光林满面红光。

  黄光林是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乡黄岭村农民,是在这个县第一个用上沼气池的人。在当时的黄岭村,村民为了砍一担柴得走20里山路,山上的树木几乎被砍光了,“1976

年我开始建沼气池,村民不理解,过了两年大家开始慢慢接受了。”黄光岭说。

  在中国的许多农村,生活燃料一直是个大问题,最传统的是烧木柴。黄光林在当地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现在黄岭村130多户人家90%以上都建起了沼气池,普及率之高在全国也属罕见。

  除夕过后是春节,黄光岭对这几十年来亲身经历的春节印象尤为深刻。“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每人一年只有360斤口粮,平均一天还不到1斤粮食,大年三十和新年初一才能吃上一点白米饭。”在黄光林生活的村子,人们过年祭祀时要把最好的东西摆上供桌,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连供品都是互相借用的。

  说到年夜饭的“菜谱”,黄光岭更是无限感慨,“60年代,大过年的都没什么肉吃,也没有大米和油,我们只能天天吃槟榔芋,吃得脸发肿。”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可以承包土地并自行安排生产,农村的活力得到释放。黄光林在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尝试了杂交水稻试种,亩产量提高到了1500斤。

  “年夜饭丰盛多了,猪肉、鱼肉、鸡肉都可以吃到,不像以前只能吃猪油解馋。”他笑着说。但那个时候,“丰盛”还只是停留在基本的温饱阶段,“吃饭不愁了,不过农民的钱袋子一直鼓不起来。”

  真正的变化出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黄岭村绝大多数农民都不种水稻了,越来越多的农村沼气池带动了养殖业、水果业的突飞猛进,而且他们发现种柑橙、养猪更轻松、更能赚钱。

  现在黄岭村有136户种植柑橙,水果面积已经达到400多亩,农民还学会了用生物方式消灭虫害。地里不种粮食了,农民吃上了商品粮。黄岭村农民种水果亩产已经达到6000-8000斤,年人均收入5000元左右。

  黄光林说,现在家里的年平均纯收入已超过4万元人民币,还建起了“无公害水果基地”。面对满目苍翠、海洋一般的果园,瑶族村民的楼房犹如星星一般点缀其间。

  “如今的生活和以前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今年是我们家过年最热闹的一年。我希望今年果园多结果子,收入再增加些。”黄光林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