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木黄镇上的红色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2日10:54 贵州日报

  金黔在线讯 长征路、会师路、将军山……从印江自治县木黄镇上的地名和街道名称,就可感受到这个小镇的长征印痕。

  1933年10月,国民党对江西革命根据地实行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屡战不利,形势日益危急。为了准备战略转移,中央命令原在湘赣苏区活动的红六军团进行西征,执行长征先遣队的任务。当时,中央军委给红六军团下达的任务是:退出湘赣苏区,转移到湖南中

部去发展创立新的苏区,并取得与红三军的可靠联系,迫使敌人改变计划,策应中央红军的作战。任弼时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肖克为军团长,王震任政委。

  1934年9月,红军进入贵州,10月7日拂晓,军团来到石阡甘溪,准备当天在此休息,然后利用晚上越过石阡、镇远进入江口,与在黔东根据地活动的红三军会合。谁知,敌人在甘溪设下埋伏,惨烈的甘溪战役就此打响,随后,参谋长李达率部突围,寻找红三军,之后,红六军团主力突出重围。10月24日,红三军与红六军团在木黄胜利会师。经请示中央,红三军也恢复了原红二军团称号。史称二、六军团木黄会师。

  红二军团、红六军团胜利会师后,两军团领导即刻对两军所处形势以及会师后的任务初步交换了意见。于当天下午,除红二军团留部分部队于木黄外线阻击敌人外,两军主力向松桃石梁场转移。木黄会师是红军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使来自不同战略区域的两支红军组成了一股强大的革命力量,为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70多岁的老人杨修龙说,当时红军来的时候,老百姓还不了解,四处躲藏,后来红军发给贫困人家光洋,最后,老百姓才从山上下来,为红军筹集粮食。一个草鞋匠见贺龙的草鞋坏了,还送了双草鞋给他。

  印江当地的人说,1984年1月,肖克将军重游木黄,在木黄镇五甲村三甲村,民组,他指着一棵千年柏树说:“对对,当时我们就经过这里,我还在树下休息了一会。”1月24日,记者见到了这棵大柏树,这棵树要5个人才能合抱,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红军,每年还到树下烧香。现在,这棵村被当地政策命名为会师柏,作为文物加以保护。

  如今,木黄已被红色文化所浸润。当地将两条路分别命名为长征路、会师路,还将旁边的山称为将军山。上世纪80年代,当地政府还在木黄会议旧址处修建了会师纪念馆,肖克将军亲手题写了“木黄会师纪念”牌匾。政府还在将军山上修建了会师纪念塔。

  如今,木黄镇街道四横五纵,规划有序,水、电、路、闭路电视全通。虽然这个集镇只有近7000人,但是商品经济却很发达,镇里一近百平方米门面的家电超市,年纯收入竟达10万元。据悉,这样的超市,该集镇就有5家。作者:黄烨 韩闽 陈玉祥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