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的过年故事④]迎春化装游行赢得喝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2日13:10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受访人:林伟,45岁,现任汕头市金平区乌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省统一招考业余大学学生后的第一批“五大”大学生。

  我是1980年12月参加工作的,在原安平区南海小学教美术。那时候电影《少林寺》、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和日本电视连续剧《姿三四郎》等风靡一时,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武术热。19岁的小青年什么都好奇,我就跟着人家去学了一段时间武术,任教后担任学校

少先队辅导员。当时南海小学是武术传统学校,学校武术队搞得有声有色,我协助体育老师组织孩子们排练了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文艺节目,1981年大年初一代表安平区参加全市迎春文艺大游行(见图,王开颖翻拍),孩子们化装成太平天国的战士模样,表演像模像样的武术套路,引来阵阵喝彩,实在是风光了一把。

  1981年夏天,我参加了全省统一招考业余大学学生的考试,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被汕头市职工业余大学汉语言文学班录取。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人们求知若渴,学习气氛特浓,利用业余时间读书成为一种时尚。就整个社会来说,虽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但商品经济已开始萌芽,老百姓手头已稍有积蓄,整个物资和精神生活处于逐步好转的复苏期,每家每户贫富差距不大,大家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因而八十年代初过年的氛围,相对于七十年代过年的手头紧巴巴、死水微澜状况和现在过年的科学、实在的休闲方式有很大的不同,那时候过年味空前浓烈、活跃、短促。

  我是过来人,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总结出那时过年的“八个多”:一是一家老少选购或定制新衣服、新鞋帽的多。国门初开,西风东渐,人们的衣着也颇有些洋气了。二是到利安路、居平路等节日交易会、集市上购买年货的多,很多单位还把发购物券作为职工的一项福利。三是三五成群骑着自行车、携带“大吉”到亲朋好友、师长或单位领导家拜年的多,马路上人头攒动,热闹异常,我也经常约上几个好同学到职大的老师家拜年。四是张灯结彩、渲染节日气氛的活动多,什么文艺游行、文艺晚会特别多,每个街道都要布置一条文化街。五是各家各户除夕夜“围炉”后跑到有电视机的亲友家观看央视春节文艺晚会的多,我也曾到职大的同学家看过。六是天真无邪的孩子满街放鞭炮的多,到处震耳欲聋。七是到邮局排队打长途电话、寄信拜年的多。八是一家子到中山公园、文化宫游玩和拍张“全家福”彩照的多。现在的物资生活比以前丰富多了,但回想起往事来,还是觉得那时挺有意思的。本报记者王开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